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一九六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具有全球突出价值、独一无二、无法替代,并不可再生的性质,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杨波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120-121
本文就建筑艺术与陵墓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组成元素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剖析了唐代帝王陵墓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品格风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朝齐梁15位帝王陵墓的调查,特别是对我市丹阳境内南朝11位帝王陵墓的实地考察,查阅大量资料,尝试对丹阳南朝泰安陵及3处佚名陵墓进行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我死后,你们将奥古斯都的雕像挪去,换上我的雕像!"20世纪30年代,墨索里尼曾自诩奥古斯都皇帝,妄图重现两千年前罗马帝国的伟业。在他的命令下,包括奥古斯都陵墓在内的一系列古罗马遗址被大肆发掘,仓促修复,被法西斯政权所利用。大半个世纪后,这座帝王陵墓终于与公众见面。  相似文献   

5.
元太祖成吉思汗虽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征服者,却同样无法征服人的生老病死。和其他中国帝王不同的是,800午过去了,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至今仍然是个谜。一个美国考古小组已于近日整装出发,打算揭开成吉思汗陵墓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凌烟阁”本是唐代帝王图绘功臣的一个地方,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功名和荣誉的象征,成了他们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通过这一情结的梳理,我们见证了唐代诗人走向功名又走出功名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在唐代诗人对“凌烟阁”的向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壮志的话,那么在他们对“凌烟阁”的否定中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他们的深沉思考与新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古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时候,人们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修建坟墓,坟墓修得越大就表示贵族的势力越大。帝王的墓称为陵墓。中国的古陵墓很多。古墓是国家文化保护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年号作为某一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在命名上很有讲究.与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唐朝帝王更加偏爱以<周易>来命名年号.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易学的昌盛,也与唐王朝的崇道风气密切相关.从更深的层面看.唐代统治者以<周易>命名年号,是出于对<周易>治道的深层认同和提升文化地位的策略性考虑.  相似文献   

9.
赵向明 《科技潮》2000,(3):60-61
海底埋葬着无数古代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古老的城市、村落、港口、巨轮乃至帝王陵墓都深沉于海底。1692年6月7日清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中牙买加岛上的皇家港,这座17世纪著名的海盗城就在接连3次强烈地震的袭击下,沉没海底。因此,各国的考古学家都开始把触角伸向这片炙手可热的海域。他们认定:现代考古学家将从海底考古学者中诞生出来。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9,(6)
过去考古界一直认为明朝皇帝陵寝共用同一神道这一陵寝制度首创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但近来南京市考古工作者在对明东陵的勘探中,发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其长子朱标的陵寝就已使用同一神道及御河桥。此外,此次考古还发现这两处陵寝前部的园墙平面作弧形布置,这是目前中国首见的帝王陵寝建筑形式。南京市文物部门和中山陵园管理局近期开展的明东陵考古调查勘探首期野外工作得出这一结论。朱标陵墓明东陵位于朱元璋陵墓明孝陵东约60米处,经过600多年的侵蚀,明东陵已成废墟,不仅陵寝建筑  相似文献   

11.
唐代陕西陵墓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陕西陵墓在陕西文化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品位高成为罕有的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旅游文化为旅游主体增添了旅游情趣和探幽访古的激情,同时也为今天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鹰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唐帝国境内,二则来自唐帝国以外的周边国家或少数民族政权。唐人驯养鹰类,参加鹰猎,玩赏和消遣乃是主流。鹰猎风行于唐代社会,不啻为唐人所追逐的时尚。而鹰的高傲矫健也正与盛唐气象相映,放鹰和鹰猎活动遂成有唐一代精神气质的代表。唐风之刚健,盛唐之雄壮,也俱在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吟诵之中。但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喜爱,也给唐代的农业生产乃至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学对洞庭湖的描写,有很多涉及到洞庭湖的一些神话传说,或者是把这些神话传说融入到诗歌的咏唱之中,或是直接以神话传说为创作题材,从而表现出洞庭湖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神话传说,是形成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用历史的眼光透视洞庭湖文化,探究洞庭湖神话传说故事的源流,对我们理解洞庭湖这个地域文化主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毕生的审美追求是“求真”“求自然”。这种追求为盛唐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它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将日常生活入诗,二是将兴寄入诗,三是独特的抒情手法和入俗致雅的语言风格。孟浩然的创作,扩大了唐诗的题材,有效的抵制了初唐时期的浮靡诗风,谢灵运结合在一起,完成了由陶,谢到王维过渡,将山水创作推向繁荣,孟浩然的创作确立了平淡诗风在盛唐诗坛的地位,开启盛唐诸大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晚唐以“皮、陆”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关心民瘼的乐府诗人沿着中唐新乐府诗开辟的现实主义乐府诗风道路继续前进。他们继承了新乐府现实主义诗歌的自拟新题写实事与叙事手法,并发展了乐府诗的讽喻艺术。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景观诗歌发端于东晋,兴于唐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水域规模超过前代,隋代以来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途,诗歌创作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展开。二、诗歌的作者多为贬谪、漫游、学道等三种类型,汇聚了有唐一代最优秀的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白居易、张九龄、刘长卿等。三、主要表现的是自然生态的景观,如鄱阳湖望庐山,湖口观江湖汇合,过鄱阳湖看大孤山、落星石,登松门山,窥石镜;鄱阳湖观候鸟等。唐代景观诗歌最主要特点是亲水性,凡景必有水,这对我们今天开发鄱阳湖旅游景观资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杜甫之《兵车行》与《前出塞》,人们多以其讥玄宗之"穷兵黩武"。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玄宗并非"穷兵黩武":从史料证明玄宗之打吐蕃是不得已,派哥舒翰是以胡制胡,而府兵制之破坏由武则天始到张说之提议,并非全为玄宗之罪。本文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了解盛唐时期之边关战争,从某一角度反思唐朝由盛转衰的前兆。  相似文献   

18.
论南诏与唐朝关系的动因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是中世纪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重要一页。南诏与唐朝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从唐朝积极扶持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到天宝战争,而后又重新走近、实现贞元会盟,再到后期的和战,利益所在是导致双方关系演变的动因。在这一过程中,唐朝西南边吏的个人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南诏虽在对唐朝的战争中胜多输少,但并没有打出西南、逐鹿中原的想法,这一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与西南地区世居民族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原因。  相似文献   

19.
The technique of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has been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29 kinds of elements in the sample of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Then a fuzzy cluster analsis has been conducted to the NAA data and a diagram of the dynamic fuzzy cluster analysis has been achiv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tch of ancient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which were of different overglaze color and were produced by different kilns during a period of over 800 years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D.) to the Yuan Dyansty(1271-1368 A.D.) ,has shared a stable and concentrated raw material source,Provenances of porcelain bodies from different times ,though having their specific independence ,enjoy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are not far from one another,Provenances of porcelain bodies made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907-960 A.D.)are found to be closer to one another,while those of the Song (960-1279A.D.) and the Jin Dynasty (1115-1234 A.D.)are comparatively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areas 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ang Dynasty .Both th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made in Yaozhou kiln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 of the Tang period are from the same prove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