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月3日深夜,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埃及总统府——独立宫灯火通明,巴以首脑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引导下,缓缓走进会议大厅。随后,穆巴拉克退场,拉宾和阿拉法特进入秘密会谈。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巴以自治原则宣言签署七个多月以来,拉宾和阿拉法特的第二次会晤。开罗时间5月4日上午11时40分,拉宾和阿拉法特终于正式签署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的最后协议。中东和会两主持国代表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和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  相似文献   

2.
拉宾:阿拉法特是敌人,因此他才成为和平谈判的对手。佩雷斯:阿拉法特是我们建设“新中东”的伙伴。内塔尼亚胡:阿拉法特是难打交道却又不能不打交道的人。巴拉克:阿拉法特已不是和平伙伴。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来,埃及首都开罗成了中东外交的一个核心舞台。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等数度往来于此,就巴以协议以及阿以和平进程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紧张的谈判。5月4日,在穆巴拉克总统的主持下,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巴以签署的这一最后协议意义重大,此中埃及功不可没,它为埃及外交增添了光彩的一笔,也使人们更加注意到了埃及外交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开创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利益攸关,巴以双方不愿放弃各自的目标;先原则后细节,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最近一段时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之间的论战已经公开化。巴以之间的冲突也一个接着一个。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月18日在巴黎指责以色列违反巴以自治原则宣言的精神,对巴勒斯坦人实行集体惩罚的政策,并且强调“和平进程正处于危险和棘手的阶段”。翌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反驳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过得太快,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辞世已经20年了。他遇刺前后,笔者正在以色列访学,曾在研究所聆听过他"土地换和平"的讲演,在血淋淋的公交车爆炸现场目睹过对他的愤怒抗议,和几十万以色列民众一起彻夜列队向他的遗体告别,也不止一次到他堆满鲜花的墓前拜祭。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想起了拉宾和拉宾的葬礼》,记述了自己在那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议论了以巴和平进程兴衰的原因。转瞬间,又过去了十年。拉宾之  相似文献   

6.
“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都非良策;土地换和平才是谈判基本原则。随着工党领袖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中东和平进程也出现了转机。去年9月,在美国、埃及等国的协助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定了《沙姆沙伊赫协议》;11月初,克林顿又借在挪威纪念拉宾遇刺逝世四周年之际同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举行了首脑会谈,确定要在今年2月达成关于永久地位问题的框架协议,9月签署巴以永久和平协定。现在,巴以达成框架协议的期限已经临近,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问题日渐凸显。那么,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土地换和平”,是否会出现其他和平手段,如以“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7.
最强硬的对手深思熟虑,从沉默到作出积极反应。阿拉伯世界对拉宾之死深表震惊。阿拉伯舆论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对今后中东和平进程的疑虑,寄期望予佩雷斯。在以色列公众眼里,拉宾最值得信赖,因为他曾在同阿拉伯人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与阿拉伯人和谈不会损害以色列的安全利益。但是,阿拉伯人则倾向于认为,拉宾的接班人佩雷斯是个更容易打交道的人。只要佩雷斯能渡过明年大选这一关,继续保住工党的执  相似文献   

8.
10月13日,是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的日子。既然有过曼德拉和德克勒克(1993年)、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及拉宾(1994年)这些过去的对手因实现和解、开创民主与和平进程而共同获奖的先例,人们难免猜测:金正日和金大中共同开创了朝鲜半岛和解与合作的新局面,会不会也分享今年的和平奖? 结果,金大中独享和平奖。对此,他在欣喜中又表示出了几分遗憾。他说:“南北首脑会晤帮助我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是很清楚的事,我对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一方面感到抱歉,另一方面也表示感谢。”的确,他的话也说出了很多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由势不两立,到共谋和平——对于拉宾被刺,阿拉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正是这位拉宾,曾经和他们打了几十年的仗。拉宾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担任以军总参谋长,率军队侵占了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及西奈的大片阿拉伯土地。这场战争致使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阿拉伯人仇视他是有充分理由的。但还是这位拉宾,执政三年多来,克服种种困难,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作了不屈不挠的努力。拉宾不仅同巴勒斯坦和约旦签订了一系列和平协议,使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0.
1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今年俄面临的七项主要任务。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加沙和以色列的交界处埃雷兹会晤。以色列同意放宽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封锁,允许1.5万名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做工。索马里全国联盟领导人艾迪德和临时总统迈赫迪同意成立联合委员会,以便在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后接管首都的海港和机场。22日双方在首都正式签署和平协议。28日美、意军队在摩加迪沙登陆,正式开始掩护联合国  相似文献   

11.
尽管现在的局面似乎还有点儿乱,但种种迹象表明,巴以人民仍在期盼和平的曙光。1995年以来,每年的11月4日及以后的几天,以色列人都自发地悼念遇刺的拉宾总理。今年是拉宾遇刺十周年,悼念活动更显隆重。11月12日,以色列民众及国际知名人士约20万人在特拉维夫集会,缅怀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动情地说:“从士兵到和平缔造者、从政客到政治家,拉宾一生的转变令我敬佩。”不该发生的事拉宾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战争英雄。他早年就参加了犹太武装中最精锐的“帕尔马赫”部队,战功累累,威信日增。升任以军总参谋长后,他又率领以军打了许多胜仗。…  相似文献   

12.
中东伟人、和平斗士。巴勒斯坦民族领袖阿拉法特突然因病辞世,引起全世界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广泛关注。阿拉法特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与中东和平事业,一度距实现建立自己国家的梦想近在咫尺。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不久,巴以局势风云突变、急转直下,阿拉法特在人生暮年也再度陷入重重困  相似文献   

13.
也许我太狂妄了,作为一个普通船员,一个微不足道的集邮爱好者,我要办一个个人邮展,题目很大:“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首次世界各国首脑署名邮展”。但是,“和平,友谊”,决不是狂妄的愿望,也决不是一个空洞的大题目,而是最能沟通人们美好心灵的世界最强音。正是这个信念在鼓舞和推动着我。还是在去年,当联合国决定把1986年定为“国际和平年”时,我的头脑中就闪过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办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巴解组织终于由长期对抗开始对话,这对中东和平进程有着深远影响。但这仅仅是漫长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1988年岁尾,中东政治舞台异常活跃,接连传出震惊世界的消息.继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之后,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专题辩论会上提出解决巴勒斯坦和中东问题三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1月4日,一个举世震惊的消息从特拉维夫传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在特拉维夫国王广场的和平集会上遇刺身亡。这是一起犹太极端分子制造的悲剧,凶手伊加尔·阿米尔当场被擒。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赫茨尔山公墓为拉宾举行盛大国葬。有100多万以色列人参加葬礼;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沉痛地为这位中东和平进程的功臣送葬;他昔日的对手——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首脑也满怀敬意第一次来到耶路撒冷向他告别……  相似文献   

16.
战争风云中果敢冷酷,和平进程中披荆斩棘。岁末的以色列沉浸在失去拉宾的巨大悲痛之中。连日来,耶路撒冷赫茨尔山公墓拉宾的墓前,前来瞻仰和哀悼的人群络绎不绝。在以色列,拉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的战争经历和丰富的从政经验使他在军队和国人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声望。少年壮志  相似文献   

17.
围绕囚禁阿拉法特的那场拉马拉的战事,我们曾邀请三位中东问题专家、学者,组织了第9期的封面话题《阿拉法特的生死命运》,刊出后,有许多不同的反响。中东问题资深专家朱梦魁先生的一个电话、一席话,让我决定邀请他,为我们再次廓清巴以冲突的内涵与外延。———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8.
72岁的阿拉法特为国家操碎了心。可是, 由于巴以和平进程没有给巴方带来多少现实利益,建国日期一拖再拖,一些巴勒斯坦人怨恨他。当此次巴以冲突持续不断,阿拉法特决定参加沙姆沙伊赫多国首脑会议时,巴勒斯坦一些激进分子指责他为“叛徒”,在他们看来,阿拉法特与以色列的任何接触都会使巴勒斯坦人的鲜血白流。传说阿拉法特可能要退位,因为他的能量已竭。他的两名最亲密的助手——负责安全的贾布里勒·拉朱卜和法塔赫运动上层人物马尔万·巴尔古提中的一位可能接班。  相似文献   

19.
大事记     
1983年11月26日-12月10日26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接受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达成的停火协议.28日,阿拉法特发表告阿拉伯人民书,重申如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权利,就不能实现中东和平.12月2日,阿拉法特要求联合国派船接运撤离特里波利的战士.3日,安理会同意巴解在联合  相似文献   

20.
“阿拉法特”、“死亡”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我刊上已不止一次。2002年熏阿拉法特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后,我们就做过有关阿拉法特命运的两个“封面话题”———《感悟死亡》、《和平生死一线间》……10月29日,在本刊第22期即将截稿的时候,传来“不死鸟”病重的消息。也许,他如以往那样还能带来“不死”的传奇?也许,他还能笑着回到拉马拉?也许……我们同许多人一样,守望阿拉法特的生死一线间。11月11日传来消息:阿拉法特已撒手人寰。阿拉法特的死同他的生一样传奇。此时,我们的杂志已付印。自然,留下的是遗憾的空白。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看到人们对他的追思,我们让自己沉下心来,梳理思绪,通过和中东专家座谈,在本期推出了这个“封面话题”。一位西方记者曾说过,“如果说有谁的个人命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40多年)对中东局势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是阿拉法特”。巴以问题错综复杂,除了当事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外,还有大国的卷入,阿以问题的背景。那么,在腥风血雨中,阿拉法特是如何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对手以色列、盟友阿拉伯兄弟国家以及美国面前,他又如何扬起这面旗帜?———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