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月29日,当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保罗·瑞安出现在全国代表大会开始演讲的时候,一个正在现场的美国女记者,莫名其妙地忽然感到心跳加速。"不知道是他的魅力太大,还是我今天喝了太多咖啡。"事后,她这样说道。1970年1月出生的瑞安,今年只有42岁,几乎是尼克松以后美国最年轻的副总统候选人。他出身良好,从曾祖一代起,就在威斯康星州的简斯  相似文献   

2.
正老布什对烤鸭的喜爱之深,影响了总统小布什。小布什很喜欢中国菜,他像他父亲一样用小饼卷烤鸭和大葱,一口气吃5卷烤鸭。国家元首互访,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国宾访华有很多逸闻趣事,历届访华的美国总统与中国文化也有很多值得说道说道的故事。尼克松练习使用筷子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作为访华行前准备,尼克松本人做足"功课",包括在家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的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了最新的对华政策演讲。蓬佩奥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发表演讲,一个重要原因是明年将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然而,蓬佩奥演讲的主旨不知是否会让九泉之下的老总统"辗转反侧"。在演讲的开头,他开宗明义宣布,自尼克松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所实行的对华接触战略已告终  相似文献   

4.
正转眼又到了美国大选的"真人秀"表演季。今年的选举又有了新玩法。随着全民娱乐时代的到来,竞选规则正悄然发生变化,两党候选人纷纷争当"网红",通过在各种媒体"上头条"的做法博取关注度,进而提升支持率。一个范例就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不管媒体和竞争对手怎么放大他的"极端言论",只要特朗普能占据头条,他的支持率就能飙升。如果说尼克松是第一位"电视总统"、里根是第一位"电影总统",那么到了特朗普和希拉里时代,就是大  相似文献   

5.
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与美方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基辛格中期访华问题。黄大使向美方传递了国内的口信:同意基辛格于1971年10月下半月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作准备,并进行有关的政治会谈;周总理将亲自同基辛格会谈。基辛格听后十分兴奋。双方商定自10月20日起访问四天。常言道好事多磨。基辛格访华之事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使“巴黎秘密渠道”工作更加繁忙紧张。  相似文献   

6.
张翼 《世界博览》2010,(7):73-75
“这个人不适合当总统”在1968年选举期间,亨利·基辛格这样评价理查德·尼克松。基辛格是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之孙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心腹,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而纳尔逊是和尼克松竞争的共和党候选人。1968年大选在党内提名中意外地输给了尼克松之后,纳尔逊伤心地认为美国人喜欢自我奋斗的平民英雄,而不喜欢他这种含着金钥匙出身的贵族,即使他能力比尼克松强十倍,  相似文献   

7.
华山 《世界博览》2013,(10):19-21
霍姆勋爵是20世纪英国唯一一位贵族首相,曾长期主导英国外交,在铁幕后指挥着同苏联的对抗。也正是他,先于尼克松,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掀起的旋风还未平静,另一位西方人物悄然抵达上海——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霍姆勋爵受周恩来总理之邀访问中国。今天,他的回忆录中对中国的描述更多的是偕夫人  相似文献   

8.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13,(10):6-7
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在京举行杨洁篪会见与会美方人士 2013年5月3日.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家人、尼克松基金会成员、中美双方当年参与尼克松访华的亲历者共聚一堂.回顾了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性事件及其重要意义,并为新时期双方继续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力量的分化和东西方缓和是对冷战压力的一种释放。尼克松执政之时,美国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弱化,欧洲实力的增强和联盟观念的淡薄使大西洋联盟处于变化与动荡之中,东西方缓和成为大势所趋。尼克松把加强美欧"伙伴关系"当作推行"尼克松主义"的基础,欲在"领导"与"合作"中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10.
据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一心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一是为了名垂青史,二是为了四年后连任总统。反复权衡后,他选定了同中国改善关系,借助中国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这样,主张“均势外交”、号召对红色中国采取新政策的哈佛大学教授亨利·基辛格博士便成了推行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的理想人选。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3,(6):29
坠落在地球上的陨石一般都很稀有,不过对于波黑的一名男子来说,可能这辈子他再也不想见到陨石了,因为他的房子竟连续5次被坠落的陨石击中,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自己被外星人当成了"活靶子"。拉迪沃杰·拉吉克(音译Radivoje-Lajic)回忆说,陨石第一次砸中他的屋子是在2007年11月,之后又连续发生了4次,每一次"中标"总是在阴云密布的雨天。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里,熊猫和长城再次担当了中国象征的角色,成功演绎了一场新的"熊猫外交"和"长城外交"。早在1957年,熊猫"平平"就作为特殊国礼,被送往苏联。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改善,熊猫担当了中国"友谊大使"的重任,在西方国家引发了一股"熊猫热"。1972年4月,在尼克松访华两个月后,"玲玲"和"兴兴"乘专机抵达美国首都,入住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受到尼克松总统夫人和8000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同年10月,在一个战斗机  相似文献   

13.
1971年档案: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虽有弹劾总统一说,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被弹劾的美国总统是没有的。美国内战后的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因处处与国会作对,加上他对南方白人的偏爱,激怒了国会,启动了国会对他的弹劾程序。但到最后关头他侥幸以一票之差死里逃生,弹劾未能生效。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成为另一位面临弹劾的总统,这一切都是缘于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但事实上,早在众所周知的水门事件之前,尼克松政府就曾面临一场严重的政府信任危机,这次危机被视为尼克松政府倒台的前奏,这就是70年代初曾一度沸沸扬扬的五角大楼文件(Pentagon Papers)泄密事件。  相似文献   

14.
秦珊  邱一江 《世界知识》2012,(19):56-58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震撼了世界。这一事件不仅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传播史上,尼克松的访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尼克松制造的这一轰动世界的新闻,成就了国际新闻电视直播,也成就了  相似文献   

15.
深受丘吉尔"铁幕"反共演说的影响,理查德·尼克松对抵制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踏入政坛后,通过加入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提出蒙特—尼克松法案,加入赫脱委员会以及对希斯案件穷追不舍的调查,尼克松在美国公众面前树立了一个"坚定反共分子"形象。但是在总统生涯晚期,尼克松对待共产主义的态度却来了个突然的大转变,成了美国"头号赤色分子"。  相似文献   

16.
正张天见到了一条大眼睛的小金鱼,很想养小金鱼。他考试得了第一名名,妈妈买了一条小金鱼送给他,小金鱼却被他养死了。他和伙伴去看望孤寡老人,老人送给他们一条小金鱼,小金鱼又被他养死了。他后来和一个叫"小石榴"的小朋友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7.
「副总统尼克松从亚洲回来了,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带来了选举年的非常伤脑筋的问题。」这是美联社记者拉塞尔·布林斯随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到澳、亚、非三洲十几个国家活动了两个多月,回到华盛顿后写出的综述远东局势的一篇报道的劈头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18.
九龙杯谣言     
王昆 《世界博览》2010,(2):76-78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多少年来被抨击的帝国主义的代表,居然得到伟大舵手毛主席的接见,这个事件在中国老百姓中引起了轰动。对他们来说尼克松访华既重要又含义模糊不清,从1972年7月开始,一系列的故事和逸闻在中国的城镇乡村流传开来,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拯救叶利钦?     
这个命题来自叶利钦地位的不稳。少年气盛的克林顿如此回答这个命题,是增强叶利钦的地位呢,还是反而削弱他?这里有一连串的二律背反。"拯救叶矛.1钦"-在歼的尼克松轻松地喊出的这一响亮口号,正是在朝的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共和党内,廸克·尼克松是有“见风使舵的年青人”之称的。这个“见风使舵的年青人”不但善于玩弄江湖艺人的逢人便握手的一套办法,而且还有信口开河的吹牛本领。凭着这套八面玲珑的手腕和一根三寸不烂之舌,他很早就博得了华尔街老板的青睐,年方四十就被捧上了美国副总统的职位。尼克松颠倒黑白的本事确是十分惊人的。对于他来说,事实真相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能为老板们效劳,为美国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侵略扩张政策文过饰非,他能够瞪着眼睛撒谎而毫不面红。比如,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过时”,他可以把美国社会吹嘘得天花乱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