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本文针对顺治、康熙时期,盟旗制在喀尔喀蒙古推行的背景及其顺利推行的原因,作一浅显的论述。盟旗制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顺利推行,是与清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喀尔喀蒙古人民历经血的痛苦和教训之后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喀尔喀法规》是一部清代喀尔喀地方法规的汇编。清廷为笼络喀尔喀部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稳定喀尔喀,允许土谢图汗等部王公制定了这部法规。该法规有关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特权和宗教事务方面的内容被奉行于整个喀尔喀。世俗方面的内容,主要在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大库伦和土谢图汗部实行.后来只限于大库伦内。  相似文献   

3.
何全民 《科技信息》2008,(4):224-224
本文提出了有规律的喀氏数与无规律的喀氏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喀氏数有无穷多个。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海省喀雅克登塔格北坡成矿带研究区典型矿床及其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区域构造背景、物探、化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构建了青海省喀雅克登塔格北坡及其外围成矿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蒙药——喀沙如中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蒙药喀沙如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12种微量元素.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以及钙、镁、铝、锌、锶和铁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孜别克锡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新疆喀孜别克锡矿床的含矿岩休、矿床地质、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地球化学的流体包裹体、硫、氧、铅、铷-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确定矿床成因是与花岗岩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喀雅克登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体特征等方面对矿床的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作了初步分析,认为喀雅克登已发现的矿体的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成矿时期主要为早泥盆世,而交代的围岩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尤其是早泥盆世的闪长玢岩与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的大理岩段的接触带往往形成多金属矿体,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外来草本植物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对其渗透调节物质、膜质过氧化程度和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特征,并进而探讨了入侵植物对铝胁迫生理耐受特性及耐铝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铝处理对喀西茄的各种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高浓度铝胁迫引起喀西茄叶片质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先上升后下降。当Al3+的浓度达到500mg/L以上时,喀西茄体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此时植物为避免遭受伤害已做出了适应性反应,启动了自身的保护酶系统。铝胁迫下,外来植物喀西茄能通过体内的生理保护机制来减少所受到的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铝特性。  相似文献   

9.
喀特是生长在非洲的一种不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及北也门等国,由于生长地区差异,它们的形状千差万别。高度由1米到6米不等。品种也多种多样,如红喀特和白喀特等。喀特应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4~15世纪就有记载,开始仅用于宗教活动与治病,  相似文献   

10.
阿斯喀尔特原生绿柱石(Be)矿床是─产于蚀变花岗岩体顶部、属高温气成热液成因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它主要由中、粗粒似文象伟晶岩带、鲤云母-萤石结构带、条带状钠长石-石英-白云母结构带、石英-白云母-绿柱石结构带,石英核共5个内部结构带组成。它既是岩浆期后高温气成热液成因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一个典型实例,又是花岗岩浆结晶分异,即由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伟晶岩→石英脉整个演化过程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正教是基督教里的一个派别,元朝时期始传入中国。后随着蒙元帝国的灭亡而消失。直至清康熙年间东正教再次传入中国,北京出现了东正教的传教士。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恰克图条约》后,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播得到清政府的准许,北京相继出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增进了俄罗斯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沙皇政府为了实现其侵略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早在1721年就加强皇权对教权的控制,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的传教士团直接参与了沙皇政府侵略中国的行动,主要精力用于搜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报,充当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俄国十月革命后,东正教在反苏反共问题上达成共识。由于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过多地参与政治,始终没能在中国、在北京广泛地传播,至今东正教已经在北京绝迹。  相似文献   

13.
新军的最终背离与新军知识化程度的加深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大量知识分子的加入,新军官兵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便利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宣传鼓动;随着新军官兵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社会状况和清政府的统治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怀疑,从而加速了与清政府离心离德的进程,而转向反清的革命阵营,成为清王朝统治的对立方。  相似文献   

14.
萍乡哥老会起义历时二十多天,震惊朝野,后来被清政府残酷镇压,但在镇压过程中却暴露出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种种不足与缺陷,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政府权势的衰微;二、政府重视不足、防范不力;三、地方政府横向合作协调机制缺失。总之,面对萍乡哥老会起义,清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存在诸多问题。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最终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俄国于16世纪后期越过乌拉尔山,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许多俄罗斯人在清初先后来到中国的史料。认为清初来华的这些俄罗斯人员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俄国哥萨克远征军、俄国东正教传教士、俄国来华贸易商人、俄国来华外交使团。  相似文献   

16.
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动员活动,在局部范围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对于日本政治动员的效果,清政府仍具有全方位的差距,即存在体制落后、目标不明、手段单一等明显缺陷。正是缺乏有效的政治动员这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又是最基本的条件,成为清政府输掉这场战争的重要原因。从中还可窥见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变革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只迈出了引进舰船、枪炮的第一步改革,而没有跟进更深入的体制变革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7.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芬兰著名探险家马达汉到中国进行军事刺探活动时所写的,该书对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政等情况,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详细记载.通过归纳从农牧业、商业、社会生活及少数民族族群等方面来对清末的新疆社会状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清朝逐步实现了大一统,并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彼时,无论是直省地区还是藩部地带,皆是清朝的领土。在清朝统一和治理西藏的过程中,地处直省边缘、同西藏接壤的四川地区,成为清朝经略西藏的依托,在军事支撑、行政支援、后勤保障、交通联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下直省和藩部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通过对清代二元并存疆域结构及四川在西藏经略中作用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清朝治理西藏的经验和得失。  相似文献   

19.
晚清政府日渐式微,内忧外患不断加剧,盗匪猖獗,灾荒之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广大饥民,纷纷沦为盗匪,山东盗匪尤甚.猖獗的盗匪给晚清山东百姓的生命财产和清王朝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和破坏.清政府采取了镇压、清乡、移民及教养等措施,对整治盗匪起了一定作用,但无法根本改变山东盗匪猖獗的局面,扭转失范和危机势态,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倾亡.  相似文献   

20.
论清代贵州社学的发展与衰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清政府曾沿袭明朝的地方教育体系,在贵州的广大城乡建立了社学,但由于清统治集团推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乾隆年间宣布裁革贵州境内的所有社学,社学从此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