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资”企业不能作为国营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目标模式。国营企业不能实性地“负亏”,经营机制也就不可能实质性地转换。“税代包”不能为“增加财源与藏富企业”提供平衡的支点。“企业管理委员会”的有限内涵难以容纳“机制转换”的基本要求。面对经营机制转换之一开放系统的特有性质,与其着重事先设计,还不如注重实践(边设计、边实践、边调整)。  相似文献   

2.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能单靠价格上的“短兵相接”,而应运用更多具有“技术含量”的手段。围绕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建设,来完善对供应商关系、企业内部资源和客户关系的管理,无疑体现出了企业的一种“远见卓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商业道德现状与控制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良 《科技资讯》2006,(9):222-223
大部分企业极力否认甚至抹杀企业的“道德性”,认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才是企业唯一的目的。期望着用“制度工具”来解决企业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平衡问题,并由此达成经济社会的“帕累托最优”。事实上,制度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决定了市场经济建设不能忽视商业道德力量。显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离不开商业道德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而言,信息技术其实是把“双刃剑”,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又可能遭致信息安全隐患的巨大威胁。因此,如果企业不能提高警惕,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这枚“定时炸弹”就有可能随时引爆,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为了赢得顾客,提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上帝”式的客户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运用供应链理论,分析了这种观念的缺陷,提出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和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代世界上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我国的企业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入世后的迫切形势,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能忽略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而应该从其中汲取营养,把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诚信”思想”、“义以为上”的义利观、“天地之中,人为贵”的人本思想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政府要规范管理,关心爱护民营科技企业。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端正认识,从性质上不能歧视民营企业。要打消“是官强于民”、“官本位”思想。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将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不搞“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其次,放低民营企业准入的门槛,不能因为是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市场准入就没份。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一直为校办企业的“独树一帜”自豪着,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把这一“个性”解释为:虽然西方名大学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但并没有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而中国高校利用科技成果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是中国人的创新。因此,大学科技产业的发展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相似文献   

9.
苟子言:“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吉往今来的“成功者”,同常人并无不同,不过是善于利用和借助客观条件罢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有所侧重,着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所谓的“集大成者”,也是“善假于物”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增值税评估方法所使用的指标都不能进行自我修正,也没有规模效应。本文以“投入产出”原理为基础,首先设计企业和行业单位产品每项生产要素消耗系数测算模型,然后计算这些消耗系数之间的“偏离值”和单位产品的“总偏离值”,通过比较企业“总偏离值”来估计企业纳税信息,最后探讨评估模型的置信区间和预警值的测算。为方便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本文也分析了模型的应用环境、评估指标修正和规模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企业为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体的签名活动……企业在抓安全意识的培养上年年有新招,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可习惯性违章现象却总是屡禁不止,安全事故就像一个恶瘤长在企业身上,怎么割也不能彻底清除,问题出在哪里?笔者以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上。  相似文献   

12.
提到“开源”,人们马上会想到“免费”这一字眼。事实上,对于开源的认识直接关涉到企业对待开源软件的态度。在开源思想发展日盛,开源软件逐步增多的态势下,我们不能再仅仅将之看成是“免费的午餐”,而应该持一种更加开放与理解的态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抓住近20年的时间,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生产率。对纺织品“欧美设限”面临的困难,不能把事情扩大化;需要掌握好出口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项政策,无论是政府实施部门还是企业,普遍认为该项政策是一项含金量高、能够真正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然而,政策是好,能否落实到位?如果不能落实到位,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相似文献   

15.
一、融资和共同创业 共同创业组建新的企业或对外融资扩大企业规模从法律约束的角度来看落在纸面上不外乎就是《投资协议书》和《公司章程》,这些东西都有范本,大多数人很少仔细地去研究公司法,基本上是“照抄不误”,如果一切顺利,大家是“你好我好”,如果不能如愿就可能产生纠纷,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有专家将传统企业的成长划分为二个阶段,分别是初成长、快成长和再成长三个阶段。在“初成长阶段”,传统企业火体上理顺股权,廓清主业,初步明确发展战略,同时初步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规模起步;在“快成长阶段”,企业纷纷利用资源聚集与政策支持的良机,迅速壮大规模,快速提升资产总量,以流程驱动、风险控制为标志的规范管理日益步入正轨,相当一部分完成了上市扩张;而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以移动互联网的接入为标志性节点,传统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再成长阶段”,侄这一阶段,传统企业既不能抱残守缺地继续奉行唯一的规模经济战略轨道,这样会使传统企业在老的轨道上渐行渐远;也不能求新求异地完全变轨到新型经济轨道,这样会使传统企业的优势根基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7.
李莉 《海峡科学》2004,(9):24-25
每个企业最重要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他们的贡献维系着公司的成败。因此人力资源的最高境界是使组织需求的人才能够适时、适才、适量、适质的供应。然而现今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不清楚员工的真正能力在哪里,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其结果是危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若是能使每个人都把潜质尽情发挥在工作上,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员工也有自我意识,企业只有与员工之间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8.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中“折枝”一词,历来各家注释各执一词,难成定论。笔者认为“折枝”应解释为“按摩搔痒”,其中“折”极有可能是“析”的误字。  相似文献   

19.
日本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管理特色 ,并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现状 ,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若干思考 ;建设企业文化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搞“花架子” ;建设企业文化应该重视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要体现“民族性” ,要有个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镜子 ,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政策     
《科技智囊》2005,(2):12-12
特许经营向商业欺诈说“不”//国企处理资产切勿“触地雷”//影视制作经营“开大门”//医药保健食品企业不能再卖“大力丸”//违法化肥生产企业遭严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