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鞅和王安石变法,自古至今,各阶层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的解读。本文从变法的主体因素、关键因素和根本因素三个视角进行解析,并进而探讨其对中国现今之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少数能将自己的政治见解付诸于政治实践并取得成功的人之一。经过其变革,秦国的国力日盛,并为其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探索商鞅变革成功的原因,对于了解秦国的历史非常重要。此文即以商鞅变法的理论为切入点,尝试阐述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唯有秦国取得最大成功。范文澜认为新制度在秦国得以实施,“因为秦国的腐化势力比较薄弱”。范氏“腐化势力”说的内涵,应指“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具体表现为守旧的奴隶主阶层相对弱小。世卿世剥制薄弱,宗法关系淡薄,这是由于秦国的婚姻状况所致。 相似文献
4.
刘景纯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4(1):55-58
文章从商鞅及其学派思想的角度探讨了秦国抑商发展的过程,认为秦国的抑商开始作为重农战政策的必要手段,后逐渐演变为减少商人数量和道德意义上的抑奢,至二期商学派以后始终抑制和打击的是中小专职商人。 相似文献
5.
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战平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5,8(3):60-64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法家思想在当时是适合秦国国情的统治思想。对秦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相的促进作用,不能因为秦的速亡而否定法家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6.
7.
8.
蒙礼云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17-25
本文旨在通过戊戌维新与商鞅变法的对比性思考,指出在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次改革的天壤之别的结局;并强调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不仅是在列强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在沉重的传统负荷下由一群既无权势,又无斗争策略的书生仓促发动的,因而它的夭折就不可避免;同时,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呼唤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因此,仅以本文纪念戊戌变法失败100周年,缅怀中国两位伟大的历史名人--商鞅和谭嗣同。 相似文献
9.
蒙礼云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
本文旨在通过戊戌维新与商鞅变法的对比性思考,指出在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次改革的天壤之别的结局;并强调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不仅是在列强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在沉重的传统负荷下由一群既无权势,又无斗争策略的书生仓促发动的,因而它的夭折就不可避免;同时,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呼唤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因此,仅以本文纪念戊戌变法失败100周年,缅怀中国两位伟大的历史名人——商鞅和谭嗣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祥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21(1):28-31
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愚民为手段的变法最终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性意识的萎缩和窒息;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的弱化;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方面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才能从前人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冷静地反思历史化,这有利于新世纪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韶关地区与湖南地区先秦时期在文化渊源以及文化内涵上具有相同或相类的因素,因此,韶关地区先秦越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是湖南杨越文化的延伸与交融,其文化主体族属是杨越族系。 相似文献
12.
潘明娟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5,8(1):70-73
秦都咸阳的城市职能包括对城市内部的职能和对城市以外区域的职能。对内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的管理上,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主要指工商业管理)、城市人口管理等职能;对外职能包括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职能、经济辐射职能以及促进特定区域城镇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闫明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65-6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曾多次移民。这些移民活动程度不同地打击了六国旧贵族势力,巩固了秦政权,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区经济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秦统一六国前的政策,曾得到孔子、荀子、司马迁的充分赞扬,然其统一六国之后,时间不长,便很快亡国.汉初过秦诸论,对其骤亡,有仁义不施、攻守异术、不行礼义等诸多论述,皆从文化动因考量.从社会动因来看,其以峻急之法行郡县,彻底打破了分封制所形成的六国贵族的利益,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陈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81-82,87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义利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两者谁先谁后,是任何社会结构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价值问题。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义利问题,凡讨论义利关系者,都只有重义轻利的思想,没有不要利的说法。如果拂去蒙在其上的时代烟尘及偏见误解,那么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值得借鉴的理论光彩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汉以来,我国许多朝代儒家代表人物大都围绕着地方行政体制问题,提出过自己的主张。他们的主张主要是实行高度地方自治,亦即实行封建制或者半分封制等。极左时期,由于认为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就是搞影射,因之对该问题进行系统考察者极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人对之进行了考察,但仍有进一步进行深化研究的必要。该问题的研究,对于今天我们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俊然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3):46-50
秦汉时期社会性大屠杀事件共发生56起,包括仇杀、滥杀、人殉和食人。这些大屠杀事件在时间上呈现出波浪式分布的特点,在空间上分布十分不均匀;从性质上看,滥杀现象严重,食人现象造成的灾难最大;从身份上看,加害人与受害人身份具有重合性和差异性,差异性表明社会性大屠杀事件发生的危险主要来自社会上层,而且属于那些能够制定规则和破坏规则的人。秦汉时期社会性大屠杀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很多,如报复、权力腐败、权力腐败与心理变态、人祸、人祸与天灾、天灾和思想狭隘等。究其根本,原因有三:绝对权力的滥用、周期性的战乱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