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文心 《今日科技》2014,(12):22-22
<正>12月20日,由杭州市知识产权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浙江大学企业家同学总会承办,浙江大学企业家杭州同学会协办的"浙江大学一杭州市企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专门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马维野司长、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曹津燕律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李永明教授等国内知识产权著名专家授课。专家们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分别就企业知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正被塑料侵害,而Boyan Slat誓要将海洋恢复成他心目中清澈的模样,这是他从17岁那年开始,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是的,他要拯救海洋!Boyan Slat:1994年出生于荷兰,现为Ocean Cleanup公司(荷兰)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被公认为全世界20个最有前途的年轻企业家之一,2014年他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2015年,挪威国王哈拉尔授予他挪威国际海事奖青年企业家奖。  相似文献   

3.
正创业教育能为"未来企业家们"带来什么"这几十年来,浙大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了独特的创业创新培养模式。"20多年前,吴晓波便是国内最早从事创新管理研究的博士之一,当下在高校创业高地上赫赫有名的浙大ITP(创立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高科技创新创业强化班),更是凝聚着他创始的心血。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这一课  相似文献   

4.
聪明的学生善用方法学习,是故成绩名列前茅;聪明的企业运用策略创新,得以经营抢占先机。如今,风云变幻的市场引发的激烈竞争,已经使企业家们纷纷领悟,发展要创新,而创新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家们喜欢将"颠覆性创新"挂在嘴边,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真正的含义。他们以为只要把产品设计得更好、更便宜、更快捷就具有了破坏性,不过这一点与颠覆性并不等同。1997年,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发布《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说:"有两种技术,一种叫延续性技术,另外一种叫颠覆性创新(或者叫破坏性创新)。在延续性创新竞争环境之下,领先者总是能保持领先地位;而在破坏性创新的竞争环境之下,领先者总是被后来者掀翻马下。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华东科技》2012,(6):12
"重振民营经济产权保护是关键。"——民营经济空间受到挤压,导致了创新精神的衰弱,不仅使经济增长难以维系,而且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从当前的"新现实"引发了一场关于"软实力"的激辩,从创新到诚信,企业家们纷纷道出自己的商业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站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就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尊重"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们大体上都是些聪明人。但是,企业家们的聪明却是有"小聪明"与"大智慧"之区别的。"小聪明",算不上是什么专有名词。民间对天资聪颖,顽皮好动,爱动脑筋搞点儿小制作,或者喜欢来点儿恶作剧的孩子常有此评.聪明而"小"者,谓其聪明得未上正路,无关宏旨是也。企业家们经营管理着企业,在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如果他只看到近期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只看到局部利益而看不到全局利益,甚至只看到个人利益而看不到企业和国家利益,那就难免要将聪明用在"小"处,变成"小聪明"。譬如说,没有一个企业家不会算帐.但是,只会算个人承包收益帐,不会算企业盈亏帐;或者只会算企业盈亏帐,不会算投入产出帐;或者只会算工物料的短期投入产出帐,不会算科技和人才的长期投入产出帐,那就只能算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算小帐时鍢铢必较,"精明"过人;算大帐时满脑子"浆糊",一笔糊涂帐,那就难免要因小失大了。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趋于完善的今天,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无可选择地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经济运行环境之中,几十年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式、行为习惯,距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家们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敢于否定自我,勇于开拓创新不失为一种良策。企业家要增强创新意识企业家是企业的掌门人,是企业全体员工的领袖,是引导企业生存、发展并决定企业命运的人,在指引企业前进的过程中,必须敏锐地意识到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1912年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约瑟夫…  相似文献   

9.
马成信 《科技智囊》2001,(10):44-44
在新经济出现后,商业环境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顾客们的行为越来越不可预见。在这种情况下,除非顾客们感知到产品和企业的真正价值,否则产品和企业的生命周期会变得越来越短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除了创新之外别无选择。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要具备三个要素:战略目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这三个要素最终都会体现在企业创造的价值上。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9月9~10日,由浙江大学和剑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管理基地")共同承办的第13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论坛(GMC 2017)在浙江大学举办。大会的执行主席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教授和原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IfM)院长Mike Gregory爵士,大会秘书长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东副教授。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围绕"探索制造业发展的新范式"的大  相似文献   

11.
<正>东丽区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人才强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成立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俱乐部下设5个分部:院士专家俱乐部、海归英才俱乐部、高新技术企业家俱乐部、装备制造业企业家俱乐部、民营企业新生代俱乐部。共柔性引进院士16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天津市"千人计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企业家精神理论和"技术—制度"演化视角,运用31个省级数据估计和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从空间经济学出发,研究民营企业家精神和技术溢出对于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及其效应大小,以及是否存在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在技术溢出与民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着空间统计上的正相关,即存在着某种空间溢出与耦合机制。正是民营企业家精神(制度)和技术溢出(绿色技术)之间的交互效应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区域和领域起到了提升区域创新的作用,从而促成了更多的企业家创业和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自主创新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锐意进取的企业作支撑,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成果使用和推广者。企业家自主创新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思维方式的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在自主创新中居于核心地位,思维方式创新是企业家实现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研究思维方式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实现途径对于企业家实现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市场的核心在企业,企业的核心在企业家。企业家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创新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基于中国境内上市公司企业家的背景特征数据和相应公司的创新投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学历与企业创新投入呈倒U型关系,任职时间与企业创新投入呈U型关系,持股情况与企业创新投入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家股权激励;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学历至本科或硕士;科学设置任职时间。  相似文献   

15.
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制造业企业家们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守住"后方".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大湾区的科技企业正努力抢占创新先机,开拓更多具有想象空间的产业新赛道,起好步、开好局,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6.
智囊语录     
周敏 《科技智囊》2007,(11):82-83
人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把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领域的人,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生产要素。"——萨伊"企业家是敢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创新源泉,善于捕捉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的人。"——德鲁克企业家有几个重要属性:冒险性、创新性、价值性(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化含量。优秀管理者的五种习惯即德鲁克列出的:时间管理;集中精力做出贡献;发挥特长;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对结果最重要的事情上;做出有效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漕河泾开发区将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刨新服务体制,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服务晶牌,把开发区建没成适合企业家们创新发展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18.
<正>每当我们听到"创新"这个词汇时,我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就是颠覆性创新的情形。然而,似乎只有最聪慧的发明家、最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以及最激进的企业家才能成功提出让人振奋的颠覆性创新;颠覆性创新离我们这些凡胎俗骨好像总是很远。幸好,我们还有杰弗里?摩尔,一位了不  相似文献   

19.
<正>第6届亚太创新会议(The 6th Asia-Pacific Innovation Conference)于2015年11月19~21日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地区)近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亚太创新创业"、"产业创新"、"企业家精神"、"知  相似文献   

20.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2000,(8)
中科院321人才工程为加速培养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提出"九五"期间科技队伍建设的321工程,即培养和造就3万名年轻科技人才,培养2000位左右的科技"将才",造就100位科技"帅才"。为提高队伍的整体质量,缩小同发达国家科技队伍中学历层次上的差距,在3万名年轻科技人才中,有15%的人员具有博士学位,35%左右的人员应具有硕士学位,30%左右的人员被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00位左右的科技"将才",应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业务能力,又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能够带领科技队伍进行创新研究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科技企业家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