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罗布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3):52-58,70
十三世达赖喇嘛基于两度逃亡期间对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和外部社会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科学文化等方面成就的认识,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西藏传统的政教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西藏社会开始出现一些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鲜事物。但是,由于新政推行者本身的局限性和西藏社会的传统惰性等各种内外原因,十三世达赖喇嘛旨在求强图变的新政改革运动,终究没能在西藏社会全面展开而中途夭折。文章试对其中的原由作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龙夏·多吉次嘉、擦荣·达桑占堆、土登贡培为代表的一批近代重要人物,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扶植和重用之下,被民众称为"坚塞"。他们在维护达赖自身安全和权威、推进"新政"改革措施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十三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的独特现象,也是近代西藏地方统治阶级复杂斗争的鲜活表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拉萨城市面貌、拉萨市政管理机构以及拉萨近代化城市构建的尝试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拉萨经历了西藏历史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传统上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拉萨的经济和商业中心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十三世达赖喇嘛实行的“新政,”为拉萨城市功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藏断续作为中国内地物资供给的通道之一,拉萨贸易集散地的重要地位使拉萨商业空前繁荣,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平台,也给市政设施建设带来了机会。  相似文献   

4.
西藏的近现代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清朝中央政府为挽救西藏首先发起了近代化改革,接着以十三世达赖喇嘛和龙夏以及西藏革命党进行的近代化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民族解放,而且还摧毁了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使西藏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总结和评述这一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2岁当摄政 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西藏地方政府一时无人执掌政务。按历史上的定制,达赖喇嘛圆寂后,需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摄政来填补这突然出现的权力真空。此时,一位来自西藏东南部塔波下如地方(今西藏加查县境)的活佛,在争议之中,  相似文献   

6.
英人贝尔与达赖"新政"之关系考析--兼论达赖"新政"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崇凯 《西藏大学学报》2003,18(2):26-33,68
民国初期(20世纪一二十年代)十三世达赖在西藏实施的“新政”,是西藏近代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达赖“新政”的过程中,英国人特别是贝尔在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第一手材料,全面、客观地研究分析英人特别是贝尔与达赖“新政”的密切关系,旨在说明达赖“新政”,复杂的政治背景,从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以便对达赖“新政”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准确的认识。即达赖的“新政”是在英国支持下为拯救西藏封建农奴制并企图自立割据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极不彻底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7.
丹巴热单教授是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藏族传统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在绘画世家成长起来的名藏族画家。他的爷爷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宫廷画师,曾承担布达拉宫的多处壁画和罗布林卡坚塞颇章所有壁画的绘制工作,颇有名气。教授的父亲是当时噶厦政府的官方设计师,罗布林卡新宫的金质宝座、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装饰和面值一百与二十五圆的藏纸币等都是他的设计作品。相信读阅读完此访谈录后对丹巴热单教授及西藏传统美术会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3.西藏近代化改革逐步深入联豫在西藏推行的近代化改革,虽然因清王朝政权的垮台而付之东流,但他们开创的近代化改革事业,并没有因为历史的变故而停止。相反,十三世达赖喇嘛尽管利用内地革命爆发暂时出现混乱之机驱逐了封建王朝在西藏的统治势力.但面对动荡不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做了探讨,认为十三世达赖的新政从巩固农奴主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统治出发,加强了对广大农奴的控制;新政对西藏地方经济作了整顿和改革;新政把提倡教育放到很重要的地位;新政注重医药健康事业,这些主张在当时的西藏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受当时条件的局限,新政措施也有消极和不成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诸多历史资料的相继问世,“西藏革命党”事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在广泛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宠臣、爱国人士坚塞·土登贡培参与“西藏革命党”的情况以及“西藏革命党”的主张、组建背景、与国民党的关系、主要活动、如何被取缔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坚塞·土登贡培在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之前的近十三的时间内,倍受其宠信,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中最耀眼的人物,拥有巨大的权势及威望。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之后,土登贡培立即遭到了迫害,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政治背景。本文着重对土登贡培在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之前所拥有的权威以及后来遭迫害的原因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擦珠·阿旺罗桑于1880年出生在日喀则贵族德来绕丹家庭,是西藏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文章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擦珠·阿旺罗桑的学生和家人等知情人士进行访谈,收集和考证了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对他的学习经历、家族背景及其与十三世达赖喇嘛、擦绒·达桑占堆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了简要而客观的叙述,并论述了他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对西藏教育、人才培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深入分析了从清朝中央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固始汗,到任命西藏地方世俗贵族为噶伦,再到设置驻藏大臣的历史过程,重新考证了驻藏大臣设置的具体时间,阐明了从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固始汗,到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中央政府根据西藏地方的局势变化而不断尝试和精心策划后采取的措施,是环环相扣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须要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才能稳定西藏地方的局势,从而更好地治理西藏地方。由于驻藏大臣的设置,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统治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早期,"邦达昌"家族之兴盛与英印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在政治上亦属西藏上层社会最坚定的"亲英印"派势力。而且因其财力与社会网络,使该家族享有乐善好施的美名,成为西藏传统贵族社会交往的资本与仰仗的对象,并建立了诸多复杂的姻亲关系。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地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凸现",邦达昌"家族成员也在政治路线上呈现多元化趋势,邦达.多吉和邦达·饶嘎共同反对噶厦政府,选择了"爱国亲汉"派路线,而邦达.杨壁仍然拥护"亲英印"派势力,使该家族在婚姻关系、社会网络与政治路径上呈现出比早期更加错综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