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课程标准下,<品德与生活>课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本文就根据自己一年来对以动为主<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对策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2.
于立学 《科学之友》2009,(9):172-172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县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改实验工作正在扎实、有效、稳步地推进之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近半年的实验进程中,理念在冲击,思维在碰撞,观念在更新,方式在变化,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综合课程,对其研究的力度及深度还远远不够,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人通过评价<有了矛盾怎么办>谈设计品德与社会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国芹 《科学之友》2009,(9):169-169
在新课程标准下,《品德与生活》课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本文就根据自己一年来对以动为主《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对策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与其他学科、家庭、社会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才能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受教育.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玄万里 《科学之友》2009,(11):118-118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8.
郭乃民 《科学之友》2010,(4):145-145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综合课程,对其研究的力度及深度还远远不够,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人通过评价《有了矛盾怎么办》谈设计品德与社会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从而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  相似文献   

10.
近期,笔者听了几节品德与社会课,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常见问题,现谈几点.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严"与"情"都是企业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采用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不可分割.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做到"以情管理"与"以严管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马氏文通>中对"或"字的解释开始谈起,将<助字辨略>、<古汉语虚词字典>、<古汉语虚词通释>等书中对"或"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或"字意义和词性的研究和探讨,这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此字,对我们阅读有关书籍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本文就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举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学习高三英语所需注意的重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节流”“开源”并轨运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资源上消耗的现状,对现阶段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秀丽 《科学之友》2009,(6):111-112
文章通过举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学习高三英语所需注意的重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四化"工程为基础夯实"抄、核、收、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州供电分公司建设电费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电能抄表智能化、电费核算集中化,电费回收多元化,电费账务一体化"管理,推进电费抄、核、收、账过程管理的"四化".以电费管理高度自动化、标准化、一体化为业务管理目标,实现"高效、规范、集约"的新型电费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以赛带练"、"以赛代练"与"比赛训练法"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就如何处理好篮球运动中比赛与训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新的论点和论据,为篮球运动训练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太原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出现的千篇一律的“扫帚型”和“瓶刷型”树形的现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避免这些树形出现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曹操诗中的"雄气"、"勇气"和"悲凉之气",既表现出曹操不但有囊括回涌的宽阔胸怀.又有体恤人民疾苦的侧隐之心;同时也从不同侧面表现曹操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