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转移概率和阈值法分析了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海外旅游流的流动趋势,并给出该地区海外游客的流向图。  相似文献   

2.
西安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西安地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和产品,用相应的听觉信号与视觉符号等等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是决定西部大开发中西安崭新的旅游形象能否快速、有效传播并产生形象效益的关键。西安的旅游资源表现出的旅游形象一定是与“都城”有关并且偏“古”的形象。目前,西安旅游产品对游客的亲和力不够,释放给旅游客的信息量不够。西安城市的本底形象应力“东方古都”,用“东方古都”定位,符合国际旅游进入中国旅游动机,是有发展前景的。西安旅游形象的创新意境为“西安--五千年生生不息传递辉煌”,并且应该用形象意境流的形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3.
提出新型节点的概念,以深圳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扩充旅游节点的选取范围,利用问卷调查采集行程信息,构建有向旅游流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揭示深圳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为目的地、运营商、旅游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参考。结果显示:(1)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并不局限于传统节点,新型节点在旅游流网络中表现出优异的控流能力;(2)每条热门旅游线路中都包含新型节点,传统节点仍作为旅游起点,但不再是旅游终点,旅游者更倾向于将最终行程安排在文旅商综合体;(3)深圳旅游流存在核心-次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节点集聚效应显著;(4)从空间结构看,深圳旅游流呈现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征,主要集中于南部的南山、福田、罗湖3个区,尤其是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入境旅游流(客流)为研究对象,以中国12个旅游热点城市(京、沪、苏、杭、宁、西、穗、深、厦、桂、昆、蓉)为实证,凭借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国家旅游局有关资料,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来华入境旅游流、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5.
借助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中国大陆31省域2012—2017年网络旅游信息流对国内旅游流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网络旅游信息流和国内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性,普通面板模型因未考虑空间效应而高估网络旅游信息流对国内旅游流的影响;网络旅游信息流对国内旅游流影响的直接和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即网络旅游信息流不仅对本地旅游流有正向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效应促进邻近地区旅游流增长;在网络旅游信息流空间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规模、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及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国内旅游流存在不同的空间影响.最后就利用网络旅游信息促进区域间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入境旅游流 (客流 )为研究对象 ,以中国 1 2个旅游热点城市 (京、沪、苏、杭、宁、西、穗、深、厦、桂、昆、蓉 )为实证 ,凭借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国家旅游局有关资料 ,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 ,研究了来华入境旅游流、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动态规律 .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7,(10):1716-1721
利用火车头采集器获取网络游记,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采用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指标,分析四川省旅游流空间网络.研究发现:(1)四川旅游网络密度小,网络结构相对松散,景点分布不均衡.(2)宽窄巷子、锦里、九寨沟既是网络中的核心景点,也是游客中转、停留节点的选择.(3)旅游景点划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4类;宽窄巷子、锦里、杜甫草堂、九寨沟、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在连接其他景点和吸引游客上具有关键性作用.(4)旅游流网络存在3个派系,强子群成员联系紧密,弱子群成员联系性差.因此,提出四川省旅游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促进目的地旅游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少鹏  高万辉 《河南科学》2014,(9):1915-1921
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的空间演变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向工业后转型,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已对区域旅游的空间发展与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学术界也已逐渐深入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研究.该文以大西安为例,探讨其旅游景区(点)对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动因及其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流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模型,并基于"精英空间"分析了城市新的空间极化产生的机理和结果.以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样本数据进行区位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探讨了信息时代新的城市空间极化现象.研究表明:流动空间通过精英空间来影响城市空间极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聚,是人力资本、财富和科技知识的空间集中.  相似文献   

10.
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过渡区旅游地域空间及游客行为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旅游发展的基本因素,提出了过渡区旅游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宝鸡为例分析了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及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西安市旅游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分析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作为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大学生旅游市场极具开发潜力.依据调查资料,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及西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开发西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文化旅游、就业考察旅游、服务于企业的商务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的产品策略;机动灵活的产品组合策略;实行薄利多销、与高校社团合作、培养学生直销点、网络动态营销、品牌营销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选择西安市"统计性弱势群体"和"实际性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从城市空间重构的角度审视西安市弱势群体职住分离的空间结构特征和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西安市弱势群体单程通勤时间为36 min,其中通勤时间小于30 min的人群比例为69%,可见西安市弱势群体存在轻微的职住分离;(2)西安市弱势群体直线通勤距离的中值为4.1km,说明西安市弱势群体总体通勤距离相对较长,存在职住分离现象;(3)对弱势群体的通勤流向分析表明,西安市存在明显的居住和就业中心地,市中心还是主体通勤方向,部分区域存在一定比例的逆向通勤;(4)从居住-就业地空间匹配角度分析发现,西安市存在明显的居住和就业集聚区,且两者职住较为平衡,只有部分区域存在职住分离.运用Logitech模型分析西安市弱势群体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发现,弱势群体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类型和交通工具等因素对其职住分离存在影响.整个研究表明西安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弱势群体职住分离的空间结构特征正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逐渐演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12):2098-2104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其旅游业协调发展意义深远,前人的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旅游空间错位现象.建构了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的评价标准体系,以二维矩阵模型评价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发现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与旅游地资源并不错位,验证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存在旅游经济与旅游景观资源的空间错位,提炼出辽宁省域游目的地全域全产业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界定了通用航空旅游与通用航空旅游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当前西安通用航空旅游产品的特征和现状.据此构建了西安通用航空旅游产品谱系,可将其大体划分为5个大类、12个亚类、20个类及37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建立了西安通用航空旅游产品评价模型,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结论.结果显示:西安通用航空旅游产品综合评价等级为优,表明西安通用航空旅游产品类型多样且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整体发展情况较好,具备很好的开发前景.其中,空中观光产品最具特色,航空体育运动产品最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出入境旅游近几年也得到迅速发展。为此,培养大批优秀的外语导游翻译人才(以下简称导游翻译),早日实现我国由世界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飞跃,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导游翻译人员的整体状况入手,重点研究导游翻译在新形势下的培养方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西安旅游者的市场构成、旅游偏好、消费等特征,应用GIS技术、Internet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持,针对西安的旅游资源特征和旅西游客的行为特征设计了一个西安市景区的虚拟旅游系统.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西安所有景区的信息导航、虚拟旅游、淘宝游戏、网上购物和社区交友等功能,为实现西安市旅游景区的虚拟旅游和虚拟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响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者出游半径、旅游企业区位成本、旅游相关产业配置以及城镇体系与布局等。我国旅游产业布局在大尺度范围内,由东南向西北和西南地区转移;在中尺度上,由中心城镇、旅游热点地区向旅游温点或冷点地区转移;在微观尺度上则向城市郊区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成长规律、特征和发展类型态势演化,对其入境旅游实现量与质的同步发展提供参考.根据1998—2015年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的相关数据,考查流量与流质指数、首位度、绝对集中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并基于旅游流"量"与"质"综合评价视角,构建旅游流二维四象限发展类型矩阵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998—2015年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呈现反向演化特征;入境旅游流流量的首位度整体上呈现合理结构,绝对集中度指数表现空间集聚类型性低度垄断型,入境旅游流流量的绝对差异相对平稳,入境旅游流流量相对差异较为稳定;入境旅游流流量成长演化分别表现出整体上升型、整体降低型和波动起伏型3种态势;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演变态势历经了"不平衡型—量质皆弱型—量质皆优型"的转变过程;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匹配态势演化正逐步呈现出向合理的空间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