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形式美构成对于书法意境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境蕴含于形式关之中,形式美是意境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意境作为我国传统文论中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论者虽多,然关于胡适论诗词意境的研究文章,则寥若晨星,本文可补当前意境研究之(?)如。本文从意境与真挚的情感、与文学的价值、与作品的风格、与文学的意味、与时世的变适、与作家的风格的关系等方面,对胡适的诗词意境观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其不足。胡适的基本观点是:真挚的情感可增强诗词的意境;意境的创造对诗词作品的风格和文学意味有重要作用;意境之有无决定着诗词作品的文学价值;意境与作家的思想及时世的变适有密切的关系。但胡适对意境概念的使用是多义和混乱的。  相似文献   

3.
孙常刚 《科技信息》2011,(15):328-329
园林意境是虚与实、情与景的结合,是物我的交融,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交流的过程。中国园林在追求意境的表达上,更强调情、景、文化的融合,因此诗情画意已成为园林意境的代名词。本文分析了园林意境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和创造手法,简单剖析了园林意境在题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许多古代诗歌意境朦胧,作品的优劣,由意象和意境性质决定,而同类意象和意境又存在内蕴上的差异,朦胧意境的创设手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由文中所述三种。  相似文献   

5.
论意境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迪审美解悟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结合诗词实例,从流连美景的意境,叙写情事的意境,直抒胸臆的意境三个方面阐述了意境启迪审美解悟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意境启迪审美解悟是基于造境倾情抒发敏锐观察思考及欣赏与之共鸣互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7.
强化和提升平面设计中的“意境”之美,进而提高作品的内涵和感染力,是平面设计艺术创新的一种手段,只有富有意境的作品才能超越平面,感动视觉。论文主要从方法论上对意境的把握展开论述,通过对多种形式手段的研究来阐释如何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营造意境美以及它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只有把握好平面设计的一般规律与意境美的内容和特点,才能创作出富有意境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审美范畴,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意境的创造是书法家毕生追求的目标。书家的学养在书法意境的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笔墨技法又为意境的创造提供必要的条件;神采和气韵是书法意境的重要内含;虚实结合是创造优美意境的重要手段。书法中所追求的恬淡空灵的审美境界、朴拙自然的审美意趣、超凡脱俗的审美格调、平中寓奇稳中求险的审美韵味,都体现着书法至高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意境是形与质、情与理的高度统一。书法的意境之美是潜藏于作品之内而超于笔墨之外的整体的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9.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皎然与司空图在意境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对意境的理解 ,对意境的作用、创造和有关意境的美学意义的认识有相同处 ,亦有不同处。司空图是对皎然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诗歌意境理论史上,司空图的地位无人能比。他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就他的整个理论来讲,他像前人一样认为意境是诗的本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界定了意境的内涵,开创性地划分了诗歌意境的类型。这三方面奠定了他在中国关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石瑾 《科技信息》2007,(24):205
器乐的演奏离不开音乐的意境,一个优秀的演奏家不仅要懂得音乐的意境,还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来表现意境。  相似文献   

13.
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演进历程众说不一。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是意境理论的孕育时期;唐代是意境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时期;意境理论的成熟和定型,主要在宋朝严羽、明末清初王夫之二人身上得以体现;而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总结和终结,同时又是现代美学意境理论的开启。  相似文献   

14.
彭莹 《科技信息》2009,(29):I0355-I0355,I0357
富有诗情画意,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显著特点,谈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不能不谈到诗文。这是因为中国古典园林历来都与诗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首先就是源于中国古典诗文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艺术创造和鉴赏的过程大多可以归结为通过艺术形式这一中介创造和发现意境的过程。从动态角度对意境的生成和转换作一技术上的分析 ,以期理清意境关系的脉络及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秦志 《科技资讯》2009,(31):166-166
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特有的东西,而散文电影中的意境更是独特。散文电影运用电影所独有的语言语汇,将观众带进一种特定的意境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7.
意境新论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完整连续的空间性是意境形成的基础。情绪的弥漫性是意境形成的灵魂。意境是完整连续的空间性和情绪的弥漫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意境要领的来由出发,从历代学者对于“意境”的看法中归纳出对于“意境”的独到见解。接着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抒情诗歌意境的创造手法。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古代山水画史,都与意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创作山水画的重要问题就是赋予画面以灵气,即意境的创造;而如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古今艺术者探索的不歇步伐.  相似文献   

20.
北宋婉约派的"倚声家之祖"柳永,其词缠绵悱恻、凄美哀婉,极尽韵味之致,处处凸现着意境美,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归纳起来,集中地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美学特征,韵味无穷的意境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