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普外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武汉市重点学科和江汉大学重点学科。该科先后获得“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武汉市青年文明号”,“武汉市优质服务示范岗”等光荣称号。 普外科创建于1984年,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张应天教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研究湖北省各城市与武汉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加快湖北省经济发展、提升湖北省在“中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甚至是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湖北省各市的劳动力效率、资源向外地流动能力、资本转换率三个指标计算各市与武汉市的欧氏距离。结果显示:黄石市、鄂州市、宜昌市和武汉市是强竞争型关系;潜江市、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与武汉市是一般竞争关系;仙桃市、随州市、咸宁市、孝感市和武汉市在地缘关系上存在不确定型关系;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与武汉市在地缘经济关系上具有一般互补型关系;荆州市、恩施州、黄冈市与武汉市存在强互补性型关系。为此,各市开展经济交往时,应根据不同的地缘经济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武汉市软件产业及其R&D活动的概况,接着从投入、产出、效率3个方面将武汉市软件产业R&D活动与东部9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武汉市的优势与不足,对造成差距的原因作了简单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武汉市软件产业R&D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承红,女,1960年出生,安徽颖上人,中共党员。任武汉市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呼吸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为湖北省呼吸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市呼吸学会常务委员、武汉市防痨协会常务委员,武汉市抗“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成员和医院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5.
蒋细旺 教授     
<正>蒋细旺,男,1964年生,华中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武汉市第四届教育界名师,武汉市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花卉(菊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江汉大学中国中华樱花研究中心负责人;2008年赴新西兰、2011年赴法国进行短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06-2015年武汉市逐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Shannon熵、Renyi熵和Tsallis熵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武汉市气温的变化特征;利用边际熵分析了月时间尺度气温变化特征,季节年代分配熵和年份年代分配熵分析气温年代(10a)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近110a2月的月均温最稳定,变异性最小;5月的月均温最不稳定,变异性最大.(2)武汉市近110a夏季均温在8个年代稳定性最差,变异性最大;春季均温在3个年代稳定性最差,变异性最大,5个年代稳定性最好,变异性最小.(3)武汉市近110a的年均温变异性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30年,未来10a武汉市年均温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武汉市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足迹理论对武汉市2005年~2012年水资源消费项目进行计算,并从水资源结构、效益、生态安全及可持续性能4个指标对武汉市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市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各消费项目中农业产品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2)武汉市水资源自给能力很强,单位水足迹承载人口能力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在武汉市国民经济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对外贡献率较低,且安全状况不容乐观;(3)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郑琦 教授     
<正>郑琦,女,1962年11月生,理学博士,武汉市蔡甸区人大代表。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被公派至德国进修学习。2005年获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化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欧美同学会理事,武汉市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和武汉市海外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武汉市城市水环境风险指标体系,综合运用AHP和灰色评价法对当前武汉市水环境总体风险、及其形成原因和结果表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武汉市水环境风险总体处于"风险较高"水平;2)成因方面,社会发展对水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3)表现结果方面看,水污染负荷程度较高.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和武汉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准情景"、"优化情景"和"绿色低碳情景"进行假设,并对科学制定武汉水环境管理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2003年盛夏异常高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武汉市1951年~2003年、尤其是2003年盛夏高温、低温、日平均气温情况.对比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城市盛夏气温状况.得出2003年盛夏武汉市多项高温记录居首位的结论;认为天气系统、下垫面因素、城市热岛效应是形成武汉市盛夏气温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武汉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2000年~2010年,武汉市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武汉市生态环境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波动型的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近两年来看,武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在缩小.从协调度分析可知,2000年~2005年,协调度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06年~2010年,协调度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总的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处于中国的中部,其毗邻的省份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之地,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发展,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武汉市散杂居民族多。因此,研究其生育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武汉市散杂居民族生育行为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文化、性别、经济状况、夫妻感情等维度分析武汉市散杂居民族流动人口的生育行为。并结合当前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出做好城市散杂居民族生育工作的新思路:一,加大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提高散杂居民族生育服务水平;三,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建立网络管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赵菁  焦云清  胡银根 《科技资讯》2014,12(16):129-132
本文基于低碳发展的视角构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武汉市1995年至2011年的指标数据为例,建立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模型,并对武汉市的耦合发展进行时空分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特别在2005年以后发展速度显著加快,生态环境水平波动频繁,阶段性显著;土地-生态耦合发展度从0.54上升为0.83,从轻度失调发展向协调发展过渡,其中中心区发展稳定,郊区发展水平快速提高;2004年以后碳排放增加对生态环境负效应逐步显现。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长期化持续化的环保举措、发展绿色GDP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蝇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分析武汉市区已知蝇类的区系成分,并与湖北省的宜昌、荆州、襄樊3城市蝇类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市市区已知蝇类5科102种,其中属东洋界的种类44种,占43.14%;古北界的种类34种,占33.33%,广布种24种.占23.53%.武汉市区蝇类区系属东洋界,武汉、宜昌、荆州、襄樊4城市蝇类区系成分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武汉市旅游市场调研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性高、客源吸引半径小、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的特征.2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已形成以武汉市为核心、依次向外拓展、梯度差异明显的三级圈层型空间结构,500 km和1100 km是界定三级圈层的两条地理空间分割线.3三级圈层的客源份额呈现7∶2∶1的比例分割形态,比例严重失衡.4通过相关性分析,空间距离和经济联系对来武汉旅游的旅游者数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其中经济联系影响最大,且与旅游者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空间距离影响较小,且与旅游者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客源地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作用不明显.5通过回归分析,基于经济联系强度拟合了线性回归方程.最后,提出拓展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市10所独立学院体育保健课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独立学院体育保健课设置情况不佳,仅有60%的院校开设有体育保健课;体育保健课中学生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病症型学生;教学内容随意,方法简单,流于形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课程评价方法和标准不规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分别评价2003年~2007年期间武汉市制造业分行业的结构优势与竞争优势.综合比较武汉市制造业各部门的结构、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得出武汉市制造业总体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制造业的总体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中处于衰退的产业部门结构比例较大,竞争优势较强及发展速度较快的朝阳产业结构比例较小,产业组织需要进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武汉市建成区1990~2003年土地利用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借助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利用主成分与灰色关联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动的主要动力因子.研究表明:武汉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持续下降,均衡度、优势度呈波动状态,土地利用职能相对收缩,土地空间利用类型表现出不均衡态势,土地利用开发经历了1990~1994年的剧变期和1995~2003年的平稳期两个阶段;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子有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拉动因子、城市建设与改造压力因子、城市福利与城市社会结构变化推动因子,其中前两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2015年的5种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武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2015年12个月的大气质量状况为:6月、7月、8月和9月的环境空气质量要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4月、5月和11月的空气质量要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月、2月、3月、10月和12月这5个月均差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整体上表现为夏季空气质量状况明显优于冬季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20.
利用武汉市主城区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土壤样品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武汉市主城区1996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的LUCC表现为水域、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城乡居民用地增加;有机碳密度为林地>草地>耕地>城乡居民绿化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武汉市主城区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先递减后上升,各时期都是耕地和水域的有机碳储量最高,且城乡居民绿化用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年年增加,而水域的有机碳储量年年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的来源主要是水域转化为耕地和城乡居民绿化用地,减少的来源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城乡居民绿化用地和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