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层的方法,但该方法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S316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我们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罩面成套技术研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效果很好,能有效地减少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为了有效地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层的方法,但该方法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S316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我们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罩面成套技术研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效果很好,能有效地减少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3.
旧水泥稳定碎石道路的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破碎与稳固旧面板、缓解加铺层反射裂缝等方面,较之传统方法能起到很大改善作用,并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最大公称粒径26.5mm混合料的CBR试验,研究级配、含水量、压实度以及新集料的加入比例对旧路面材料CBR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80年代后期,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后,该技术很快成为国际上道路维修改造中普遍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近几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旧路需要养护维修和拓宽改造,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分类及特点沥青路面再生有冷再生和热再生两种工艺。1.冷再生工艺。根据实施现场情况的不同,冷再生工艺又分为现场冷再生和厂拌冷再生两种类型。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在原路面材料中加入新的集料、稳定剂和水等进行常温拌和与铺筑;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原路面上就地铣刨、翻挖、破碎和  相似文献   

5.
李政  时昶 《河南科技》2013,(13):173
沥青路面采用冷再生技术来改造旧路的状况早已是当前旧路改造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它是在旧路原有的性能和材料基础上,通过对旧路面层采用施工简便、施工效率好的冷再生技术,将旧路破坏的层面进行改善,从而提高路面的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当前公路发展的需要。冷再生施工技术在旧路改造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而施工人员要不断地提高其施工水平,将其广泛的推广到旧路改造施工中去。  相似文献   

6.
徐耀东 《河南科技》2007,(10):68-69
<正>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加铺后设计年限内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不出现各类病害,包括结构性破坏和路表使用功能病害。加铺层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2021,(2):108-111
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可循环利用旧路铣刨料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旧路铣刨料特征,综合对比粗、中、细三种不同级配类型的再生混合料不同性能指标,优选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结果表明,旧路铣刨料中可添加10~30 mm碎石和石屑改善级配;中级配综合路用性能最佳,可作为优选级配;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工程应用中,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平顶山市滨河路为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易产生反射裂缝的问题从作用机理、旧混凝土病害处治、裂缝的特殊处理、沥青混凝土加铺的技术控制等方面对反射裂缝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为旧路面的改造利用做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三种大修措施,即翻修、加铺新水泥面层和加铺沥青面层。由于翻修中旧板的破碎、运输和废弃均需要大量成本,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总成本费用很高,所以仅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相当严重的情况。加铺新水泥面层的  相似文献   

10.
实践经验表明,将沥青层加铺在混凝土路面上可以对原有路面的剩余结构强度进行充分利用,而加铺的沥青路面层则能够使道路的行驶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甚至还能够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因此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技术属于一项理想的处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对于在城市道路改造中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加铺后设计年限内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不出现各类病害,包括结构性破坏和路表使用功能病害.加铺层结构设计是针对结构性病害而进行的.欲解决的结构性破坏形式包括:接缝(裂缝)处加铺层的开裂,加铺层剪切滑移破坏,车辙.  相似文献   

1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改造工程中,合理的面层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某国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大修改建工程,对比分析了微裂破碎压稳后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层再铺设沥青面层和直接加铺沥青面层两种不同加铺层结构设计。根据交通流量调查并结合路面破碎后现场弯沉值,计算了两种加铺结构弯沉设计值和下面层的最优设计厚度。反演了路面结构的回弹模量,对比了两种设计年限的面层铺设结构形式,提出了合适的面层铺设结构,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公路工程主要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有两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达到或者超过了其设计年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改造。【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需要,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再生工艺进行研究,施工技术利用单锤头夯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破碎,并采用地聚物注浆材料黏结、填补、加固各路面结构层,对于常见的路面病害类型包括断板、错台、裂缝、剥落、坑洞等统一进行处理,使得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由刚变柔,达到直接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要求。【结果】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均质化处治,使得原有路面结构剩余强度得以充分利用,延长了老路的使用年限。【结论】本研究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泡沫沥青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结构承载力、较好的柔性、较高的密实性和抗疲劳性等特点。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逐渐削弱沥青路面的性能,需要对路面进行养护。如果铲除旧沥青,不仅会使资源大量浪费,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可以借助冷再生技术回收利用旧沥青,节约大量资源。本文以某公路工程为例,简要介绍施工准备工作,重点分析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施工工艺,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微裂化技术目前在河南、福建等多个省市改造了多条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消除板底脱空,分散板端变形,提高与加铺层层间结合力,具有破碎后的路面承载力强等优点,路面加铺层使用效果良好,既经济又环保,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赵宇 《河南科技》2013,(12):152+209
在现代市政公路建设研究中,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是一项发展历史较短的领域,然而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已经进行过类似的工程处理,当前盛行的一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技术可以在古代道路中寻找到其类似手段。我国近现代市政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快的发展时期为近30年。本文就市政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中碎石化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泡沫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的研究,无论是对改善环境还是提高冷再生路面的性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泡沫沥青是新兴的冷再生剂,这种冷再生混合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经济性和环保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至今在泡沫沥青混合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研究经验对于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技术十分重要,这些都会限制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本文介绍了泡沫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及对其做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路在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之前,路面铺装的大多是水泥路面,之后采用沥青路面的居多,随着使用年份的增加,路面的维护进入了大修阶段,采用加铺新层的施工方法被普遍采用,老水泥路面加铺超薄沥青砼路面和老沥青路面加铺超薄沥青砼路面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施工方法,而老沥青路面加铺超薄水泥砼路面对我国来说是一种新的路面翻新施工技术,具有成本低,工期短,路面使用性能佳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发展情况,路面处治技术可分为局部修复和铺设加铺层。本文通过不同等级公路路面状况评定,分别采用不同处治方式。并通过工程实践,分析各种处治方式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技术有热拌法和冷拌法两种。相比较而言,冷拌法具有耗能低、污染小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旧沥青混合料的冷拌再生一般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将温度为60℃、粘度范围在2000~5000mm^2/s的溶剂型轻质沥青掺到旧沥青混合料内,对旧沥青结合料进行“化学”改性;第二种则是向旧沥青混合料中掺加新的结合料——乳化沥青。从环保角度来讲,使用溶剂并不理想,且溶剂挥发或蒸发后留下的沥青较软,仅适于轻型交通的道路;而乳化沥青技术和施工工艺由于综合考虑了环保和实际应用的因素,因而在我国已经成熟并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