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是它的主要特色,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晚清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重点考察田中禾长篇小说<匪首>创作的新质素.侧重评析了作品表现的浓厚文化色彩和民族性,同时也兼顾分析了小说在语言表现上同作家早期小说的不同,从而试图对田中禾的长篇创作予以总体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夏洛蒂的创作原动力及在其小说<维莱特>中企图传达的个人情感,表明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经历本质上就是其小说叙述的源泉,<维莱特>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相似文献   

4.
<愤怒的葡萄>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借鉴了<圣经·出埃及记>故事的构思轮廓.本文拟通过分析俄克拉荷马逃荒移民的苦难旅程和"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的大迁徙之间的联系,挖掘小说从表层到深层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中主人公在思维中出现的逻辑混乱、矛盾和错误的分析,指出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人物自身在言行和思想上的逻辑错误与逻辑矛盾来揭示人物思维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小说人物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揭示造成人物性格的社会根源,从而试图说明抽象思维在文学创造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静 《南昌高专学报》2003,18(4):38-39,42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被誉为"诗化小说"或"一首心理诗".小说中大量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描写让人心醉.小说的诗化性体现在情节的淡化上和三个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故事结构上.小说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对理性真理的某种对立.  相似文献   

7.
游苔莎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文章分析了游苔莎的性格特征,认为导致她走向悲剧的根源在于她本人性格中的种种弱点.今天研究她的悲剧仍有现实意义,人们可以从她的自我毁灭中吸取教训,以作"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花腔>是新历史小说的新突破,重点分析了小说中个人的命运和小说的叙事策略,前者从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工具性与目的性,后者从多个叙事者叙事、肢解故事、"史料的引用"、开放的语义场等具体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评《达洛卫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积极探索者与早期代表,其一生都在不断地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达洛卫夫人>在淡化的情节与跳跃的时空中着重表达主观真实,体现了与以往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被称为是伍尔夫最具意识流特色的小说.同时,伍尔夫采用对照与象征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意识流技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是对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进行重新阅读.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这部小说存在着有意无意的误读.笔者认为,<孔乙己>的主旨并非是揭露和控诉封建科举制度乃至封建教育制度,而是通过孔乙己对自己可怜自尊的极力维护和世人对其自尊的肆意践踏构成的冲突,揭露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体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天瓢》全面实践了他的美学主张,他用一种似乎不太能说清的叙述方式,深入表现了人类个体生命轮回的壮美,描绘了生命存在的神秘和狂欢。小说中那种显得似乎有些过分的唯美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文学的粗鄙化现象提出了新的挑战。用文化学和生命学的阐释视野进行解读,《天瓢》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也不是所谓新浪漫主义小说和唯美小说,它更多的是一种神秘小说,是一种演绎生命的神秘与狂欢的文化小说。它在一个浩大的历史背景中,抒写了个体生命充满尊严的挣扎和欢乐,生命和身体的光辉在小说中显得灿烂而崇高。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小说到现代派小说--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英美文学传统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大致将英美小说划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9世纪的传统小说,现代派小说与后现代派小说。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真实”的理解、与读者的关系、人物形象、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和时空框架)分析传统小说同现代派小说的差异,从而论述了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观的演变、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变化、叙事角度的转变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作品对新历史主义小说进行了论述。中国传统历史小说承载了太多的政治目的,成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工具。而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一种反动。它不过是从世俗角度虚构、叙事、言说历史,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意义,它恢复了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将以《补天》为代表的非现实题材小说,称为“历史的小说”,而并非“历史小说”,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以人性为标的,演绎、重建了中国古代神话,并赋予了现代的意味。文学渊源、原初母性、创造性失败等论题,在小说中得到了形象性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东传对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宋前小说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它涉及小说故事题材、情节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近二十年对佛教与小说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对象也逐渐由整体研究发展到个案研究,有关宣佛小说的价值与定位也相应起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肯定新时期小说创作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直指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创作源泉的迷离、创作理念的迷乱、小说功能的迷蒙、作家人格定位的迷糊四个方面,阐述了转型时期出现的小说创作“综合症”。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是指后世对金圣叹小说理论进行阐释的历史,其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既可以从时间和研究主题切入,也可以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其小说理论的阐释历史进行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确立金圣叹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和正确评价其小说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小说诞生那天起,许多学者及作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阐释小说的本质。塞万提斯、菲尔丁和巴尔扎克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小说的本质是客观生活的模仿或者反映,尤其是巴尔扎克将小说这个文学殿堂的后起之秀推向了第一个辉煌的巅峰。  相似文献   

19.
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胜负未决》是一部寓意深刻的象征主义小说,作者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赋予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生命力。作品的标题、颜色及场景的描绘中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背后隐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小道观”制约着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发展。直到近代,梁启超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理论思想,小说的地位才得以提高。然而这一著名论题,亦有偏颇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