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斜坡带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构造条件、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输导条件、成藏史等方面,结合实际油藏解剖,明确了油气成藏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最近勘探研究表明,受构造运动影响,斜坡带广泛发育侏罗系层间小断层和少量沟通二叠系油源断层;三工河组储层内部为泛连通,隔夹层规模有限;断裂和泛连通砂体构成三工河组输导要素;受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藏类型可分为:原生油气藏、原生破坏型、调整再聚集型油藏。从实钻资料来看:小断裂控藏有利构造位置能够成藏。成藏模式为它源断层垂向运移、砂体侧向运移,低幅构造梁构造圈闭成藏。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长9油气测试产油井分布与烃源岩、地层压力、沉积储层、断裂系统的关系,分析了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提出了油气富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长7烃源岩不仅是长9油气的物质来源,还为油气向下运移提供动力,控制了油藏的分布范围;断裂、裂缝系统是油气输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向下运移的关键;长8、长9砂体的物性条件决定了油气能否充注,而砂体的叠置关系、发育程度、排烃量共同控制了油气在长9砂体中的充注程度。断裂系统、裂缝系统、砂体叠置和源储接触等单一输导系统的自由组合构成了复杂的纵横向沟通的疏导网络体系,决定了红河油田长9油气的不同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3.
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调整方向,成藏期油气向SE方向运移,现今油藏向NE方向调整运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1%的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距离生烃灶近,砂体物性好、厚度大,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场所。成藏期流体动力差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流体动力差越大的地方,油气越富集。断裂对油气富集起着运移通道的作用,断裂导致的增孔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4.
在构造背景、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阜东斜坡带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认为研究区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明显优于构造圈闭,并且岩性圈闭具有类型少,规模大,储层物性和盖层质量好,受单一沉积因素控制等特征.输导系统以砂体单一输导系统和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为主,成藏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其中阜5井区岩性圈闭成藏条件最好,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源-盖控藏理论,结合油源对比结果,对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油气分布规律和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弧形带油气主要有煤系油、湖相油和二者的混合油3种类型,主力油层原油以煤系油为主,混有少量湖相油,其他含油层位为煤系油;油气远距离运聚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控制,侏罗系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和七克台组湖相烃源岩油气供给充足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烃源岩大量排烃期由东向西持续隆升的构造脊严格约束油气运移指向和油气藏分布;由不整合面和砂体组成的侧向输导网络是油气远距离运移的关键;白垩系和第三系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有效地阻止了油气在长距离运移路径中的散失.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该区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手段,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胶结类型以泥质、沸石胶结为主,结构及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剩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三段石油地质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的综合研究,探讨了天然气富集主要控制因素。基于2 000余件次分析测试资料、43口井岩性录井资料以及700余张岩石薄片、14口井岩心观测、9口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须家河组第三段的气源条件、砂体展布、储层特征以及天然气藏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明确了优质烃源岩、源储叠置、“甜点”储层及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控制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因素。认为优质烃源岩是天然气富集的基础、多套砂砾岩储层与烃源岩垂向叠置利于天然气近源成藏、“甜点”储层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沧东凹陷斜坡带是岩性油藏和致密油藏下一步勘探的主要区带。根据成因特点将孔二段时期广泛分布的斜坡带划分为2类:继承型斜坡和反转型斜坡。在孔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2类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斜坡带具有不同的油气空间分布特征,从斜坡低部位向斜坡高部位,继承型斜坡依次为致密油藏—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反转型斜坡依次为岩性油藏—致密油藏—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红柳斜坡带储集层特征、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及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其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平面上该区油藏主要分布在垦利断层两侧,纵向上不同的地层层系发育不同的油藏类型。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断-砂配置在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砂配置所形成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砂配置与油气分布之间空间配置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断-砂配置的油气聚集条件及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条件不同,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也不同。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断层侧向封闭,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上覆存在区域性盖层阻挡。断-砂配置油气富集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控制:1反向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2交叉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3断层侧向封闭性控制着断-砂配置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单井隔夹层划分和隔井间夹层对比,对永安油田永7断块戴一段隔夹层进行统计和描述;结合钻遇率、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等参数,描述隔夹层在地下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永7断块戴一段可划分出3类隔夹层: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泥质砾岩隔夹层。岩心及测井资料在区内识别出3个砂层组、26个小层、17个层间隔层和21个层内夹层。层间隔层整体厚度较大,1-7、2-1、2-10、2-12、3-3五个小层顶部隔层发育,钻遇率高;2-8、2-9、2-11、2-13、3-3五个小层的层内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较高,频率高值井区和密度高值井区基本统一;层内夹层横向延伸性均较好,属于较稳定夹层,欠稳定夹层或不稳定夹层较少。  相似文献   

12.
家畜群体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但要准确地预测这种规律比较困难,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以新疆托克逊县1993-1998年的人口及各种家畜的存栏和繁残成活数等为原始资料进行了预测分析,经过误差分析表明,本次预测的准确性是较高的,为在今后生产实践中预测家畜的群体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