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分析钟嵘在《诗品》中对五言诗作品及作家的评价,认为钟嵘《诗品》主要是以“文质”为诗美标准来品评五言诗歌的,通过对其五言诗的文质观可反观其对四言诗“文约意广”和“文繁意少”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有着鲜明的诗学批评祈向。其反对矫饰,提倡以真、朴为美;以"味"评诗,引申"言不尽意"说,追求味之无极的诗蕴;反对声律,倡导诗歌自然发生,保持诗之真美。这些诗学观念,展现了清晰的道家思想痕迹。  相似文献   

5.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诗专著,其在评诗方法上有许多独到的建树,同时也不乏粗疏、偏颇之处。本文从具体剖析《诗品》文本入手,对其中的品第高下、推溯源流、比较异同、骈语概括和形象设喻等评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诗专,其在评诗方法上有许多独到的建树,同时与不乏粗疏、偏颇之处。本从具体剖析《诗品》本入手,对其中的品第高下、推溯源流、比较异同、骈语概括和形象设喻等评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的《疏证》补证如下:1.指出《疏证》所引葛洪《抱朴子》语有四处错误。2.通过疏释“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补述《疏证》对陆机诗源出问题的疏漏;其中特别对比了曹植、陆机、谢灵运等三个同源诗人的六异十同;并指出《诗品》对陆机的这几句评语体现了钟嵘主“中和”的诗学理想及评诗时所用的所谓“圣贤”、“英雄”的标准和层次。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诗歌史中,边塞诗独树一帜,前人说:“边塞诸作,矫然独异”(沈德潜《古诗源·例言》),故边塞诗早为古代诗论家所重视。钟嵘《诗品序》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横骨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一去忘返……”皆概括了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殷潘《河岳英灵集》评崔颢诗说:“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戍旅”;严羽亦曾云:“唐人好诗,多  相似文献   

11.
“”与“质”的本来涵义是:“”谓饰,质谓质朴,它的原始形态,是早期儒家学派论夏、商、周三代化历史形态之简要表达。周、秦以降,沿着品人和论世两个分支发展。钟嵘《诗品》论诗,是这两个分支的完美融合。“体被质”犹如“质彬彬”,是诗评质论的最高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2.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3.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表明对楚辞的态度。在"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审美理想指导下,钟嵘重视诗文对情感的抒发、重视华丽的语言,对楚辞后继诗人极为重视,而尤为推崇融合《诗经》精神和《楚辞》特色的诗人及作品。在钟嵘的文学思想中,《骚》与《诗》都是文学创作的典范,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钟嵘《诗品》中的楚辞批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许昌学院学报》自2000年起创办“钟嵘与《诗品》研究”专栏,八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钟嵘的生平、家世、《诗品》的理论原则与作家作品批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成为《许昌学院学报》的特色和亮点。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钟嵘《诗品》学研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7.
本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视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序》强调"诗可以怨",是将怨情看作诗歌创作的动因,认为诗歌可以释放怨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解脱.钟嵘所谓"诗可以怨",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丰富和发展.《诗品》将"诗可以怨"由"怨刺"为主发展为以"怨愤"为主,推重个人身世遭遇所产生的怨情,同时并不排斥诗歌"怨刺"的政治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九龄,字子寿,唐韶州曲江人,是初盛唐之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张曲江集》,存诗二百十三首。自唐以来,历代文人骚客对张九龄的诗评价甚高,把他的诗与陈子昂的诗相提并论,大加赞誉。笔者认为,其中评得最为恰切中肯的还是沈德潜的一个“醇”字。沈在《唐诗别裁》中评张九龄的诗云:“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把张九龄的诗品评为“醇”,确实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