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法制在调控社会过程中功能的一致性和不同点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社会调控大系统中,只有两者并重,两手共抓,才能真正有效地调控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西欧国家起源时,经历了一种分层社会,通过在部落联合体内发生的合并过程形成统一的民族,民族内部的氏族瓦解,血缘关系破裂使社会内部出现了以职业分工和财产多寡区分而成的不同阶层,形成了一种按经济意义上区分不同阶级的分层社会。私有制在摆脱了氏族所有制限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使社会确立了一种新的私有财产支配法则。而中国国家起源是建立在酋邦社会的基础之上,酋邦是一种按谱系序列确定的血缘差等来划分社会成员构建阶等关系的社会,它由血统确定的阶等划分阶层,私有制对社会分层的形成并未起决定作用。不同于西欧经济性社会分层下由财富导向权力的社会,在中国政治性社会分层下由权力导向财富的社会中,血缘支配法则仍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仅靠政府和公益组织难以解决。社会企业为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契机,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企业普遍存在绩效不佳问题。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提出社会关系为社会企业带来资源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对社会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市场信息管理能力帮助社会企业收集整合各方信息,提升社会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增强社会关系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对198家社会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关系对社会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市场信息管理能力在社会关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关系对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并为社会企业提高绩效提出了有效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10,(5):11-12
《经济学家》杂志1月28日发表文章称,社会凝聚力已成为欧洲回避进行必要改革的借口。社会凝聚力是所有体面欧洲人都能认可的价值观之一,它包括减少社会冲突和减少不平等现象。有些国家确实做到了让社会和谐和经济改革联姻,德国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在过去十年中,由于经营管理得当以及工会的帮助,德国不仅成功控制了公共部门,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市场,还抑制了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郑健蓉,董建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形式存在的。它的发展、变化、进步,一方面改变了整个社会面貌,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另一方面,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为社会服务,直接感受社会生活,进行以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教育、劳动技能训练、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教育活动。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缘起有理论和现实两大依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活动的社会化、内容的专业化、制度的规范化、组织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概念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公民社会通常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自然(或野蛮)状态。现代公民社会概念的出现是近代欧洲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相分离的反映,它包括了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它是由黑格尔在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由马克思予以完善的科学概念。当代公民社会理论认为经济领域已从公民社会中分离出去,主张采取公民社会-经济-国家的三分法,指出公民社会应该主要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当代西方公民社会概念可以说是古希腊罗马以及17、18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代表的古典公民社会概念与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代表的现代公民社会概念在当代的融合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创造性地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主题的变换,创立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邓小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理论在不断变革中创新发展,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理论基础,成为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社会阅读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阅读重要平台的公共图书馆是公民进行阅读最为合适的场所。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阅读现状着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重要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公民的社会阅读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人民大众形成的社会群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公权力的约束,也即形成了“社会制约权力”模式。对此,托克维尔和罗伯特·达尔在其著作中均有开创性的表述。在理论渊源上,“自然权力-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思想以及“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理论是其法理基础;在现实社会中,发展和完善听证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社会团体的自治活动,以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是其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成为新媒体时代网民的主要表达途径,逐渐形成了网络舆情。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民众通过网络,围绕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表达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网络舆情以其主体的多元化、议题的广泛化、民意表达的直接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为我国政策、法律法规完善过程中的价值取舍、利益权衡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不仅是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在要求。就此梳理了学术界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界定和内涵,以及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相关研究的现状。认为学者们在对社会建设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也达成了一点共识——社会建设是分层的,在不同层次上的社会建设有着不同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但人们还没有对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内容形成成熟稳定的观点。指出了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认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梳理其意义、方向、对象、任务、目标、原则和方法,如果这样做的话就有可能陷入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要使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开拓思路,理论联系实际,使用不一样的分析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36-237
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强调语言学习是建立在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下,以语言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将知识和概念构建于学习者知识体系内。社会文化学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突出了社会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各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在促成某些方面的社会整合的同时,也加速了某些方面的社会分化。信息分化就是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新生成的一种社会分化类型与社会分化途径,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景锋  弓探利 《科技信息》2011,(33):I0385-I0385,I038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而社会和谐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在社区,社区党建恰恰具备了这个方面的职能,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所以明确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找到发挥其核心作用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澜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46-47,50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经过社会精英的翻译、评介和宣传,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在与多种社会思潮的竞争中,马克思主义逐步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和信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出现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网络购买以其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个人、产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成熟,加速了信息社会的进程。网络购买行为在当今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引发了对网络购买行为的研究,而C2C模式和B2C模式作为网络营销的主要模式,便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09,(18):12-12
中国社会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经历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着重构,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结构已显现出来。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崔月琴的一份研究论文指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历史眭的变迁,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发育、社会结构的调整,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都为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马恩在对东方社会特别是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把这一设想付诸俄国革命的实践,领导俄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对如何建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系统地、创造性地发展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的创建人方志敏等人在领导和建设赣东北苏区时,采取了很多有力的社会治理原则和措施,如坚持党领导苏区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政府主导和百姓参与相结合、社会救济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法治为社会治理的保障等。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行政治理经验,对当前的地方行政治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