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眠素     
人人都要睡觉,然而,为什么睡?怎么会睡?研究人员开始揭示我们入睡的生化过程的奥秘…… 亚里斯多德时代以前,就有人对人为什么要睡觉发生了争论,大多数结论是:睡眠的目的在于休身养息、消除疲劳。睡眠是一种恢复过程的观点被接受后,  相似文献   

2.
不良的睡眠可以加速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彦 《自然杂志》2004,26(3):185-185
很多人缺少良好的夜间睡眠。调查显示 ,大约三分之一 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失眠或其他形式的睡眠障碍 ,且有与日俱增的趋势。  据《心身医学》报道 ,在平均跟踪调查了十三年的健康的老年人中 ,有着入睡障碍或深睡眠障碍的人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死亡率远高于那些睡眠良好的人。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学术带头人及生理学家MaryA .Dew和她的同事说 ,如果这些结果确凿的话 ,研究人员将需要验证对老年失眠患者进行医学和行为学治疗是否可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在一项追溯到 1 984年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对1 86位老年人进行了研究。这些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睡眠时间,人们的身体状况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除了钱,忙碌的现代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相信许多人会回答是“睡觉”。睡眠卫生专家说,现代人正被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所困扰。美国有7000万人睡不好,流行睡眠病,包括梦游、磨牙、夜间尖叫或呼吸暂停、嗜睡病等。有80多种睡眠异常已成为公众的常见疾患。  相似文献   

4.
睡眠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一生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与健康息息相关,但调查显示,有不少人患有睡眠障碍症,或者患有与睡眠有关的疾病,成人中约有30%出现过睡眠障碍。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2001年曾发起一项全球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人生在世,床是必不可少的家具,这话不无道理。俗话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犹如人生中乘坐的一艘船,由此地到彼岸,从起点到终点。在闽南以及风俗相同、方言相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NGF科研所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生活中的成就感或挫折感对人的睡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成就感的人,心情舒畅,虽然因为工作以及相关的应酬减少了睡眠时间,但是他们入睡快,睡眠质量好,因而精力旺盛;相反,有挫折感的人,心事重重,呆在床上的时间长,真正睡得很熟的时间短,自然而然睡醒后仍有疲惫感。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反复进行,直到清醒。睡眠的前半段多为深睡眠,后半段多为浅睡眠。人在长时间睡眠的情况下,深睡眠并不增加,只是延长了浅睡眠的时间。能较快进入深睡眠的人,即使浅睡眠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也不会…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古代养生讲究"顺应自然",本期"绿色氧吧"综合国内外专家观点,告诉你最健康的一天是怎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参考,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健康节拍。5:00—6:00醒了也要多睡会儿很多中老年人"睡不着,醒得早",但专家说,只有睡眠充足,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才能保证你过上高质量的一天。如果你在清晨五六点就早早醒来,不妨尽量让自己多睡会儿,实在睡不着可以闭目养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双手,有助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中,睡眠要占到1/3的时间,可见睡眠的重要性。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感到身体状态不佳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美美地睡上一觉。睡眠是抗疲劳的最佳处方,还具有促使身体组织生长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比如冠心病人若能够经常睡上半个小时的午觉,就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降低心肌梗塞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有些人经常感觉浑身无力?为什么他们即便睡够了也无法消除疲倦?挥之不去的疲劳感从何而来?在100多年前,医学界开始注意到一种会让人虚弱的慢性病。患者往往出现长期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痛、认知障碍、消化系统障碍和睡眠障碍。当时的许多医生将这些病人诊断为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甚至是更年期综合征。直到20世纪末,医学界才开始认识到这种病区别于其他已有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个病才被确认,并得到  相似文献   

10.
睡眠期延迟综合症(DSPS)是失眠的一种类型,患者喜欢很晚才睡,晚到无法和常规的生活方式相协调;结果,患者常常未得到充足的睡眠就醒来。如果可以由他们自己选择睡眠时间,比方说,从凌晨四点到中午,他们则很容易得到正常质量和数量的睡眠。该综合症是由于控制日常节律的定时系统(生物钟)出差错,因失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中的一种。正常情况下,生物钟为我们作好晚睡、晨醒的准备,促使我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要科学地度过每天24小时,首先要科学地安排好8小时的睡眠,让自己始终处于精神振奋、大脑清醒的状态,才能使你的工作、学习保持高效率.诗曰"华山处士如客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这个"睡方"的重要内容就是安排好睡眠环境. 表面看一夜的睡眠并无变化,但通过脑电图描出的波形可将睡眠分成慢(浅)波睡眠(亦称正常睡眠)、快(深)波睡眠(亦称逆睡眠)两类.入睡初期是慢波睡眠约一个小时,在进入快波睡眠前的一段睡得最深沉,俗称"熟睡".  相似文献   

12.
你睡得可好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这样一个日子,之所以把这么一件人人都在有意无意从事的一件事情作为一个日子,以期引起人们对睡眠的注意,现在看来一点都不荒唐。以前说人一生有1/3时间在睡眠,实际上身处21世纪,许多的人,许多的忙人,许多的想做出点名堂的人的睡眠也许只有1/4,甚至1/5。这许多的人中有中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浩瀚如海洋的各类习题使得孩子们不得不以时间为代价来对付。因此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的严峻现实是到了让国人正视的地步了!我们编发这篇关于世界睡眠日的文章,就是想让那些忙人多睡一会,再多睡一会。  相似文献   

13.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5天不睡,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相似文献   

14.
你睡得好吗     
你睡得好吗?每天的睡眠时间充足吗?每天醒来后是不是感觉很舒服,没有疲劳感。也许你的回答恰恰相反,你觉得你的睡眠不够,而且是严重的不够。你也许还会说,现在的中学生都这样,功课重,作业多,做完作业就很晚了,自然是不能早睡,再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同学们不用功怎么行,不多花时间学习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但你是否想过,以牺牲睡眠时间来换取学习时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睡眠状况对人的生活、学习、心理都有直接影响,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衰弱及其他心理疾病。睡眠在集中注意力以及与注意力相联系的学习和记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睡眠不…  相似文献   

15.
解读睡眠     
科学家致力于揭示睡眠之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破解控制睡与醒的奥秘,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各种睡眠障碍和睡眠疾病。  相似文献   

16.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5天不睡,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相似文献   

17.
张蕴 《科学之友》2021,(1):64-65
方法:18.5 ℃入睡法 真相:适合国人的睡眠温度约为20 ℃ 网传睡不着时,不妨降低房间温度,让室温降至18.5 ℃,人会更容易入睡.这种说法准确吗? 专家表示,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确实可以改善睡眠,但绝非一定要降至18.5 ℃,这一温度可能是基于国外研究成果而设定的,由于体质差异,18.5 ℃的睡眠温度并不适合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正>100年后醒来,你将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果完全无法融入未来世界中,你还会坚持当初的决定吗?低温保存多年,甚至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冷冻人,在未来先进技术的帮助下醒来,他们将如何面对一个新的世界?如今,在美国和俄罗斯的三个冷冻设施内,大约有300个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冷冻人,他们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就进入了寒冷的睡眠中。在细胞真正死亡之前,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项新的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推迟人的入睡时同,降低睡眠质量,造成头疼和眩晕-- 由移动电话厂商出资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人睡前使用手机的人,进入深度睡眠所花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长,深度睡眠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从而影响了人体夜间的自我恢复功能.这一研究由瑞典享誉盛名的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和乌普萨拉大学,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的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开展,被认为是同类研究中最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王巍 《世界科学》2008,(3):36-36
由移动电话厂商出资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入睡前使用手机的人,进入深度睡眠所花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长,深度睡眠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从而影响了人体夜间的自我恢复功能。这一研究由瑞典享誉盛名的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和乌普萨拉大学,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的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开展,被认为是同类研究中最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