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识别扇三角洲沉积体对恢复古湖泊沉积体系和指导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以辽河东部凹陷铁匠炉地区沙一下亚段低渗透储层扇三角洲沉积为例,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多属性聚类优选、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了超限学习机算法驱动的地震多属性分析预测砂岩分布,进而识别扇三角洲沉积相展布的方法。研究表明:超限学习机算法在地震多属性预测砂岩分布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平均绝对振幅、能量半时和波谷数三种地震属性对砂岩分布表征有效;研究区沙一下亚段存在南物源,在古湖泊南岸发育一个小型扇三角洲,在古湖泊北岸发育两个大型扇三角洲,每个扇三角洲由两个朵叶体组成。研究为斜坡带扇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和沉积相表征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南凹陷下白垩统砂体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是含油气的重要储层。根据测井、岩心观察和3D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三角洲沉积相。其中,铜钵庙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根据扇三角洲的岩性、沉积层序和形态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带。南屯组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可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大磨拐河组发育三角洲沉积,本区缺失三角洲平原相,只见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分析、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基础上,综合多方研究成果,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深入讨论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域发育的沉积体系主要有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网状河三角洲和湖泊。其演化过程共经历低水位、水进、高水位早期、高水位中期和高水位晚期5个体系域时期。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沉积体系,对预测大磨拐河组油藏分布,加快勘探步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盆地的古地形和构造坡折带的形态和类型决定着沉积充填的特征和砂体储层的分布{1}。本文根据对南贝尔凹陷的盆地边缘的古地形、古地貌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将南贝尔凹陷白垩纪发育的古构造坡折带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控制 5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陡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及前方的远岸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坡折带控制着斜坡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缓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序。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和地化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以湖泊相为主。冲积扇相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均以前缘亚相为主;湖泊相则可分为滨湖、浅湖和半深湖3个亚相。不同层序发育时期内各种沉积相的发育规模不同。各种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分布:在南部斜坡和北部的哑叭尔、全吉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在盐湖和察尔汗地区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其他地区发育湖泊沉积。各个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表明半深湖沉积位置和沉积中心有由西向东不断迁移的趋势。在综合分析各种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指出研究区的有利勘探带大致位于涩南—金达一带以及驼西鼻隆、台东鼻隆、涩东鼻隆等北斜坡构造发育带。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等分析研究,指出研究区塔贝尔凹陷在沉积期湖盆水体浅,基本上以满盆砂为特征,且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携砂能力强,沉积物供给速率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因此目的层段表现为下细上粗反旋回为特征的地层堆积样式。同时,综合利用岩芯相、重矿物组合和砂地比等资料,进一步对塔贝尔凹陷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厘定。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铜钵庙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得到了新一轮钻井的确认和证实。为下一步勘探布井以及后续滚动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始新统戴南组(E2d)地层中发育丰富的岩性地层油气藏.通过钻井岩心、古生物、微量元素、测井等资料,对E2d地层沉积环境演化及展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2d地层沉积期气候属于温热而湿润的亚热带型气候;戴一段(E2d1)沉积期在吴堡构造运动活动较强背景下,凹陷水体处于半咸水-淡水过渡湖相与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冲积扇的环境,在凹陷南部断阶带发育了近岸水下冲积扇,北斜坡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以及湖泊沉积;戴二段(E2d2)沉积期构造活动减弱,凹陷湖泊属于淡水-微咸水水体环境,在凹陷南部断阶带发育扇三角洲,北斜坡发育三角洲及湖泊相沉积.在上述沉积相背景下发育与展布的砂体成为油气聚集的重要储集单元.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剖面观测、岩心描述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环境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砂岩碎屑成分分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研究区具有自龙门山前缘至盆地中部砂岩的石英含量逐渐增多、沉积岩岩屑含量逐渐减少的特征,物源主要为西部的龙门山,而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2)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四大类沉积相类型。(3)编制了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砂岩质量分数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图,据此认为蓬莱镇组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到湖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的控制。蓬莱镇组第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为特征;第二段沉积时期,冲积扇沉积及河流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向湖盆推进,湖泊沉积的范围逐渐萎缩;第三段沉积时期,区内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范围逐渐萎缩,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较第二段沉积期增大,湖泊沉积变化不大;第四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为特征,不发育冲积扇沉积,随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推进,湖泊沉积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在等时地层格架下进行涠西南凹陷构造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相控制作用的研究。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相3种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断坡带、断阶带、挠曲坡折带3种构造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对涠西南凹陷层序样式、沉积体系的发育位置、沉积体系展布方向与展布规模、沉积体的储集物性等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其中,挠曲坡折带和断阶带控制研究区主要砂体的展布,特别是高位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坡折带附近有利于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构造-岩性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古生物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了湖泊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三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显示,各时期的古地理面貌主要受湖盆演化阶段和湖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长8长7期,为湖盆扩张强烈坳陷阶段,湖平面总体上升,以发育三角洲前缘、浅湖半深湖和浊积扇为特征;长6长4+5期,为湖盆稳定坳陷阶段,湖平面缓慢下降,湖泊退缩至南部边缘地带,以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长3长2期,为湖盆缓慢沉降萎缩阶段,湖平面快速下降,岸线大幅度向南迁移,三角洲平原进入研究区,沉积范围与三角洲前缘相当。古地理研究揭示的砂体展布规律对陕北斜坡油气富集带东南缘富县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五凹是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之一,是一个南断北超的典型萁状断陷湖盆,其中古近系戴南组为河湖相砂泥岩地层.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基本继承了南部物源为主的沉积格局,北部三角洲不太发育,凹陷中部为滨浅湖相沉积.沉积相在平面上分布范围明确,纵向上既有差异性又有继承性.戴南组发育三套储盖组合,从矿物成分、实测孔隙度及砂岩厚度看储层发育,由丰富的油气显示体现了盖层的有效性,最有利的储盖组合是戴一段下部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等资料,以砂岩厚度、砂岩碎屑成分、沉积期古地貌、砂岩重矿物含量等多方面的证据确定研究区沙湾组的物源方向,并利用岩石学、粒度分析、测井相、地震相等资料或方法研究沙湾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最后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层序地层体系域的构成样式尝试对其沉积相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发育西南方向伊林黑比尔根山和西北方向扎伊尔山两个物源体系,且西南方向的物源延伸距离远,波及范围大;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南部地区发育大范围展布的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其前端和侧翼发育滨浅湖滩坝砂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容易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滨浅湖滩坝砂容易形成透镜体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3.
毕店地区位于多物源交汇带,沉积相带变化快,各个物源作用范围界定不清,受不同相带控制的砂体发育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特征及含油性研究,对确定砂体规模和分布范围、寻找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藏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岩心、录井、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基础上,认为研究区西部、北部、东北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东南部发育重力流与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层段的基准面经历过6次上升和3次下降过程,在基准面相对较低时期,其主体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砂),沉积砂体较厚,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范围广,河道分支较多;在基准面相对较高时期,其主体沉积微相为远砂坝(席状砂)、湖相,沉积砂体薄,水下分流河道规模小、数量少,远砂坝及席状砂大面积发育。结合构造、生产动态数据,认为研究区油藏属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油气聚集受构造情况、优势沉积相,基准面升降等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体层间物性变化大,优质储层难以预测的关键问题,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地震岩性学、地震地貌学及地层切片技术,结合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南地区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充填过程进行了识别与描述。建立了玛湖凹陷西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6个四级层序。识别出研究区内百口泉组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道间,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及相应的测井相特征,通过岩性标定指出储层砂体与地震振幅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四级层序格架内的地层切片技术,明确了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演化充填过程,指出了研究区内扇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的分布范围以及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地层格架,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反演等对古龙凹陷青一段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地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和6个短期旋回,其中青一段地层对应1个中期下降半旋回(MSCl)和2个短期旋回(SSC1和SSC2);青一段地层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凹陷西侧湖泊三角洲体系范围和规模比凹陷东侧湖泊三角洲体系的大,短期旋回SSC1中湖泊三角洲体系的范围要比SSC2的略大,而湖底扇体系的规模则要比SSC2的略小;在凹陷中心湖底扇沉积区域有利于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在凹陷两侧三角洲前缘发育区域主要寻找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野外露头勘察、钻井岩心观察以及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盆地西缘上古生界的沉积体系特征及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以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三角洲沉积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羊虎沟期,区内主要以潟湖沉积为主,可见条带状分布的潮道沉积,障壁砂坝沉积规模较小,东北部出现扇三角洲沉积;太原期,潟湖沉积范围相对缩小,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演变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东北部扇三角洲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山西期,整体表现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而西部和东部发育浅湖沉积;下石盒子期,北部物源供应充足,研究区自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南部的浅湖沉积范围均有所收缩;上石盒子期,北部物源供应相对减弱,北部演变为曲流河沉积,向南依次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浅湖沉积范围整体向北部扩张,同时西南部也出现浅湖沉积;石千峰期,研究区北部沉积范围往南收缩,古地理格局整体表现为中部河流三角洲沉积,而西部、东南部和东部地区以浅湖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岩心以及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洪泛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7种沉积相类型;受盆地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经历了水体由浅变深的演化过程;阿尔金山西段的山前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阿尔金山中段的山前缓坡带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柴北缘及柴东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岩心、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该区沙河子组地震相类型、特征及其沉积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子组可划分4个三级层序,其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火山碎屑岩和近岸水下扇等。根据沙河子组地震相外部形态和内部反射结构可划分为前积地震相、杂乱地震相、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发散地震相以及条带反射地震相5大类型。部分可进一步细分,它们通常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境或构造背景。通过剖面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并结合平面地震相与砂砾岩数据,认为盆地东部缓坡带早期发以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大,东部缓坡带开始过渡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主要分布于中央深断带内,西部陡坡带始终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9.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恩平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的3个洼陷互不连通,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洼陷主控断裂活动强度由南向北增强,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迁移,洼陷相互连通,主物源区经历了由盆内基底凸起和东沙隆起向北部隆起带的转换,以发育大范围展布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为特色。沉积晚期,主控断裂活动减弱,湖盆淤浅萎缩,四周辫状河三角洲进积,发育薄煤层;主控断裂活动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控制洼陷几何形态,一级断层转换带控制主物源方向,二级断层转换带分割主物源通道,影响沉积砂体再分配,沉积体系发育与砂体分布则与古地貌密切相关;滨浅湖滩坝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次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砂坝,最末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相似文献   

20.
近岸水下扇是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最重要的沉积体系,发育于断层坡度陡、物源近的深湖环境。通过岩心观察和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将研究区近岸水下扇划分为3个亚相:内扇、中扇和外扇。沉积构造主要为递变层理、重荷模、火焰构造、泄水构造、包卷层理,鲍马序列发育。沉积相发育主要受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