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红山茶的新分类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四川发现了五种红山茶新种,它们是栓皮红山茶、百灵山红山茶、竹叶红山茶、康滇红山茶、短轴红山茶。  相似文献   

2.
<正>独特的气候与地形,造就了独特的贵州油茶品种。贵州是我国油茶主产区之一,贵州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土壤、植被特征,造就了贵州油茶的高原特色。贵州的普通油茶、威宁短柱油茶和西南红山茶等油茶籽油因油酸含量高,其优良的品质被业界广泛认可,是优良的健康好油。贵州传统的油茶产区在铜仁、黔东南和黔西南,油茶种植的在海拔高度800米以下区域。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我省的黔南、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地市也加入到发展油茶产业之中,油茶种植也从海拔800米提高到了2200米,油茶种植物种也从普通油茶过渡到了威宁短柱油茶、西南红山茶等红茶油茶,逐渐形成了贵州油茶的高原特色。  相似文献   

3.
贵州特优观赏山茶种质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邹天才 《贵州科学》1999,17(4):316-322
贵州山茶属植物自然分布3个亚属12个组76个种,占山茶属组总数的60%和所有种数的35%。其中瘤果茶组、红山茶组和小黄花茶组的分布中心在贵州,它们在贵州的分布种数分别占了总种数的93%,51.1%和100%;在山茶亚属的6个组128个种中,贵州分布5个组和45个种,分别占83.5%和35.2%;而这些种的分布区大都很狭窄,属地区性特有植物,并且有许多像美丽红山茶(Camellia delicata)等属于耐寒又具有优良观赏性状(花、果、叶、型),极具经济价值的新特优种质资源。由此,我们采用迁地保护方法引种保存了美丽红山茶、小黄花茶(C.luteflora)等20个种质资源取得了成功,并在矮化丛枝健型性状优化培育、驯化栽培和批量繁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为建立种苗基地示范提供优质种苗并开拓市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及其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粉外壁纹饰不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植物基因型的外部表现,是研究植物分类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用扫描电镜对山茶属红山茶组27种1变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山茶组植物花粉粒的体积较大,规则花粉形状主要为长球形,某些种中存在不规则花粉.萌发孔均为三孔沟.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主要有皱沟状、皱波状、皱波状-颗粒状和颗粒状4种类型.不同种的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为红山茶组种间分类及演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某些种分类地位的确定和种系处理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含3%蔗糖和适当浓度的8HQS(八羟基喹啉硫酸盐)、AgNO_3 、柠檬酸配制的保鲜剂,研究其对红山茶切花采后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保鲜剂处理可使红山茶切花的花重和花径增加,提高花内还原糖的含量,抑制蛋白质的降解,降低非蛋白氮的含量,提高蛋白氮和总氮的含量.保鲜剂处理还能显著地降低花瓣细胞膜的相对透性,延迟花的衰老,使红山茶切花的瓶插寿命延长4~6天.红山茶切花采后立即插入3,4号液中保鲜效果较2,5号为好,但所有保鲜剂处理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山花属五种野生植物种子萌发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天才  金平 《贵州科学》1997,15(3):192-196
历明三年,对贵州特有的美国红山花(CamelliadelicataY.K.Li)、长柱红山茶(C.lognistyllaY.K.LietChang)、小黄茶花(C.luteofloraY.K.Li)狭叶瘤果获 (C.neriifoliaChang)野生油茶(C.oleiferaAbel)(广布种)等自然野生种类的结实与繁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为:1成花自然结实百分率为40.3,30.22,20.8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流域的红山茶新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中国金沙江流域的山茶属16个红山茶新种。  相似文献   

8.
10种贵州特有植物的种苗繁殖试验及其分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贵州10种特有植物的种苗繁殖栽培和特有分布机理的研究结果: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美丽红山茶C.delicata、冬青叶山茶C.ilicifolia、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a和贵州石笔木Tutcheria kweichowen-sis的播种出苗率分别为30.5%、70.0%、50.0%、53.0%、70.0%和49.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是51.7%、89.7%、89.7%、83.8%、87.5%、和71.0%;黄平槭Acer huangpingense、贵州槭A.guizhouensis、雷公山槭A.legongshanensis和红脉槭A.rubronervium的出苗率分别达60.3%、65.2%、72.0%和61.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为99.0%、95.0%、99.2%和50.1%。采用种子田间播种育苗、枝条扦插繁殖的方式进行种苗扩繁栽培研究,按植物系统发育类群分为槭树属4种、山茶属5种、石笔木属1种等3个组别,分别测定扩繁系数为0.93~1、0.93~1和1,苗木产出周期2~3年,并对这10种特有植物特有分布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这10种植物对环境因子敏感,对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性强,但却能够迁地扩繁栽培并生长良好,这说明了这些植物特有分布的物种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多彩贵州公园省碳酸盐岩层分布面积达73.0%以上,优选其特色景观植物开展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植物资源评价和实地调查比较,筛选出贵州特色景观植物20种,开展了采种育苗、迁地栽培和防治石漠化林业绿化工程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发现在筛选出的20种植物中,已开展应用栽培的有6种(30.00%),另14种(70.00%)仅有少量中试,尚需扩大试验和推广应用。(2)20种贵州特色景观植物的苗木引种存活率普遍大于采种播种出苗率和应用栽培成活率,除了荔波红瘤果茶和贵州石笔木迁地露地栽培的存活率分别为83.06%和88.26%外,其他都在90.08%以上。(3)在阔瓣白兰花、红豆树、黄连木、清香木、贵州槭、掌叶木、银杏、鹅掌楸、贵州石楠、马蹄决明、灰毡毛忍冬、岩百合等12种植物的种苗繁育、引种栽培和应用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与应用栽培存活率差异不显著,苗木引种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应用栽培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伞花木、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栾树、喜树等8种植物的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应用栽培存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率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试验中的种苗成活率皆未达到极显著(P0.01),表明其筛选植物的苗木就地繁育引种栽培和采集种子繁育种苗栽培的方法皆适合于生产应用;其中阔瓣白兰花、贵州槭、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岩百合等8种植物,采用采集种子异地育苗开展应用栽培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山茶属三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天才 《贵州科学》1995,13(1):11-17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皱叶瘤果茶,长柱红山茶和油茶的叶表面构造及横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容器、露地和槽式苗床播种的方法,在上海松江对来自不同地源的3种红花油茶种子进行播种试验。研究显示全南野生和九江大果红花油茶的出苗率高于德兴红花油茶;在苗高、地径方面,容器播种的全南野生红花油茶极显著高于其它播种方式的品种,德兴红花油茶的3种播种方式中,容器播种的苗高显著高于其它方式、而露地播种苗的地径极显著大于其它方式。本研究还对上海地区红花油茶的播种和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讨论和比较了关于山茶属演化趋向的两种观点,认为根据现存种类及目前发现的化石资料,花无梗,苞被不分化为苞片和萼片,代表了山茶属的原始特征;而花梗伸长,引起了苞萼分化,苞片在花梗上疏离,宿存,脱落或减少,演化出更加进步的类群;而苞被保持不分化,多数状态下也可能在花和果等方面得到演化,体现了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在山茶属内次级分类群中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和有效地指导油茶病虫害防治工作,分别根据2000~2009年,2001~2010年,2002~2011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数据,预测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等级和发生面积.结果显示,2010年广西油茶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面积为500 hm2,2011年病虫害发生量等级为2级(333.4~666.6 hm2),2012年病虫害发生量等级也为2级,而2010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实际发生危害面积为496.7 hm2,2011为435.7 hm2,2012年为656.7 hm2.可见3次预报的准确率都在90%以上,表明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进行油茶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可行的,但需要积累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  相似文献   

15.
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褐化发生程度与培养温度、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有关;较高的培养温度、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无机盐、较高浓度的激素及木质化程度高的外植体都会促进褐化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吸附剂能有效地抑制褐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2010—2014年,采取不同的改造技术措施对8个不同品种的油茶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撕皮嵌接的方法于5月份进行嫁接要优于拉皮切接(P0.05),密林疏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茶的产量.选取的8个不同品种油茶中,亚2、亚5、亚21和湘17的单株产果量和人为改造后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P0.05),建议作为豫南大别山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豫南山地油茶低产林为研究对象,设置A (夏锄冬垦+高效施肥+疏密修剪+病虫害防治)、B(夏锄冬垦+高效施肥+疏密修剪)、C(夏锄冬垦+高效施肥)、D(病虫害防治)等4种低改技术措施,并以无任何处理为对照(CK),从油茶林生长量、产量等方面研究不同低改技术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A、B、C、D等低改措施均对油茶生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以A技术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A、B、C、D等4种低改技术措施均对油茶果、产油量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且A技术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