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校园网安全访问的设计方案,采用ARP Request包域合法性鉴别,对校园网非法主机实施ARP欺骗,阻断校园网内非法主机通信,从而达到校园网安全访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审计系统中,需要阻止一些非法主机和子网的连接。基于WinPcap的网络开发包,捕获流经网卡的数据包,解析以太网数据包,并对那些非法主机进行阻断。利用hash表实现快速插入和查询功能,提高了数据包的处理速度和效率,在实际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魏宗旺 《甘肃科技》2010,26(7):28-29,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般通过在受保护主机上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机制,或者在网络设备上设置访问控制技术来实现网络安全防护。主要介绍了主动式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在分析主动式网络监控系统设计基础上,针对企业网非法接入防范子系统采用的SNMP协议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亮 《科技信息》2011,(36):245-245,242
本文通过研究与安全接入控制相关的背景,对目前流行的接入控制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重点阐述了802.1x认证相关协议以及基于802.1x认证协议来实现内网主机安全接入控制系统等相关内容。内网主机安全接入控制系统包括802.1x/X证服务端、802.1x认证客户端两大模块,与支持802.1x协议的网络设备配合便可以实现对内网主机的接入进行安全控制,主机只有在经过网络管理员授权后才能接入网络,否则禁止接入;并研究如何通过802.1x网络访问认证技术来开发实现内网主机安全接入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UMTP是一种能使未接入组播网络但支持组播应用的单台主机透明访问组播网络的协议。本文主要介绍了UMTP的基本原理,最后使用已经实现了UMTP的应用程序在未接入组播网络的主机与组播网络之间建立了UDP隧道。  相似文献   

6.
陈阳 《海峡科学》2003,(3):15-17
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设备和网络用户的激增,有效的网络日常运行管理和网络安全防范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论述了常规的高校网络所采用的路由信息和用户访问Web范围的IP控制,然后介绍了防止网络病毒和对非法电子邮件的阻断以及防火墙增强校园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控制管理.并针对这几个方面常用有效的网络管理手段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Ad hoc网络接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 hoc网络通常是以一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形式存在的,但为了满足Ad hoc网络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访问有线网络资源的需要,就必须实现Ad hoc网络与其它网络的互连。通过对当前Ad hoc网络互连的几种形式及其技术的研究,针对Ad hoc网络的特点详细对基于移动IP原理的接入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技术能够实现Ad hoc网络中移动主机的无缝切换,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Ad hoc网络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8.
Ad hoc网络接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d hoc网络通常是以一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形式存在的,但为了满足Ad hoc网络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访问有线网络资源的需要,就必须实现Ad hoc网络与其它网络的互连.通过对当前Ad hoc网络互连的几种形式及其技术的研究,针对Ad hoc网络的特点详细对基于移动IP原理的接入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技术能够实现Ad hoc网络中移动主机的无缝切换,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Ad hoc网络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网络接入形式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备受关注。尤其是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以及信息的保密性,为了更好的保护企业内部网络中的主机,使其尽可能更少的受到非法入侵者攻击,保障企业内部的敏感数据泄露和篡改,保证网络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方面具有其重要意义。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组技术对企业网络进行搭建,以各种网络接入方式为介质,使得网络安全更加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v6协议允许主机在改变接入网络后,仍可以通过原有固定的IPv6地址被寻址到,而且能够继续保持已有的网络连接.访问控制机制只允许那些通过认证和授权的主机访问网络,是网络能安全运行的保证.但每次移动切换都需要手工认证以获得授权是非常烦琐耗时的,既延搁了切换过程,更降低了移动主机可获得的网络服务的整体质量.文章提出一种支持移动IPv6访问控制方法,并具有移动感知能力,能够视需要实现自动认证,从而避免了烦琐耗时的人工操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措施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来看,防火墙、VPN、信息加霄等安全产品渐浙占据了市场,并且在学术界和商业界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作为网络中的ARP协议机制,在网络运用中,运用ARP协议机制杜绝非法访问,保护局域网的信息安全成为了十分童要的环节。本文针对当前网络ARP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在局域网中如何基于ARP协议及时发现内部网络访问中所出现的非法主机并对其网络访,控制信息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ARP攻击已经对局域网造成了巨大威胁,其又有欺骗攻击和广播攻击等类型,原理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处理此类攻击时,可用抓包软件捕获数据包,找出病毒源,将其断开网络,处理完毕后再接入网络。作为网络管理员,应从整个网络和全部用户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在接入层交换机上监控用户动态申请IP地址的全过程,记录用户的IP、MAC和端口信息,并且在接入交换机上做多元素绑定,从而在根本上阻断非法ARP报文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谭仕彬 《科技资讯》2006,(26):101-102
非法接入是损害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方式,严重损害了合法网络用户的利益。本文分析了当前非法接入的途径及造成的损失,并就如何能够防范网络的恶意攻击,防止非法接入,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云端访问安全监控方法无法识别访问数据的伪显特征,服务器易受存储空间限制,导致监控效果和数据保密性较差。为了能察觉网络攻击,及时做出应对方案,提出了基于活跃能耗与空闲能耗的云主机访问安全监控算法。利用离散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云主机访问页面入侵信息,得到数据自相关函数,放大倍数中雷同性,分割成不同聚合序列;通过计算节点能量消耗,得到活跃与空闲状态能耗,增加访问路径节点活跃时隙次数,均衡网络能量负载,延长网络使用周期;以网络访问特点构成云主机网络的多角度分析模型,明确其特征功能与处理形式,获得全部云主机访问有效域数据,提高处理器应用率,算出时间平均数,感知云主机访问安全状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监控攻击情况,误报率更低,检出精准度接近100%,优于其他两种算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个基于SNMP的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算法,以获取指定深度网络中所有路由设备以及指定子网内所有活动主机的网络拓扑结构,特别对三层交换机的发现和指定子网内活动主机的发现作出了算法改进,并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实现细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剑斌  王国交 《科技信息》2011,(4):249-249,251
Ad Hoc网络是由一组自主的无线节点或终端相互合作而形成的,独立于固定基础设施的分布式网络。在单信道条件下,所有移动节点共享一个无线信道,需要有效的MAC层协议来协调各节点对信道的访问。在分析已有Ad Hoc网络MAC协议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信道接入的公平性和信道利用率等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动态时延退避方案,以提高Ad Hoc网络信道接入的公平性并改善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家居环境的出现和普及,远程接入和家电远程控制中的安全性成为十分重要的议题。文章分析了远程接入和网络家电控制中的安全问题,综合采用了一次性口令认证、SSL及组访问策略等技术,提出了一种安全的网络远程接入和远程家电控制方案。该方案适合需要高安全性的网络远程接入和基于家居服务器的智能家庭网络环境中的网络家电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病毒和恶意攻击导致网络中断甚至瘫痪的现象,通过对接入层交换机的恶意病毒攻击的安全防御过滤技术,使交换机智能识别网络中携带恶意病毒的主机,并自动中断网络连接,把对网络的攻击源主机终结在接入层,提高网络对病毒和恶意攻击的抵抗力,保证网络安全,在某高校的网络环境中测试,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移动多媒体应用的呼叫连接到达率的变化范围较广,与移动电话用户具有不同的特性,对其有效的支持关系到移动管理信令量、数据库访问业务量及移动呼叫连接建立时延等网络性能.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考虑主机的移动特性、访问模式和被访问模式的多媒体移动ATM动态移动管理策略,给出了访问指针层次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该策略对访问指针更新代价和移动定位代价进行折衷,优化了整个网络的移动管理代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移动多媒体应用的呼叫连接到达率的变化范围较广,与移动电话用户具有不同的特性,对其有效的支持关系到移动管理信令量、数据库访问业务量及移动呼叫连接建立时延等网络性能.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考虑主机的移动特性、访问模式和被访问模式的多媒体移动ATM动态移动管理策略,给出了访问指针层次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该策略对访问指针更新代价和移动定位代价进行折衷,优化了整个网络的移动管理代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