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正2020年2月,一场历史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蝗灾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2020年2月1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已经受到蝗灾影响,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蝗虫灾害。蝗灾使作物生产、粮食安全和数以百万计人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这次蝗灾的蝗虫数量犹如天文数字,有4000亿只沙漠蝗虫已经飞过红海到达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亚、南亚国家。蝗虫属于直翅目蝗科,根据对化石(华希博物馆馆藏化石)的分析,蝗虫至少在1.65亿年以前就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治蝗问题上与“天命论”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驥春 《科学通报》1974,19(10):437-437
蝗虫是农业上的一大害虫,它为害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蝗虫的滋生漫延,成为我国历代农业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远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关于蝗虫成灾的记载了。据不完全统计,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曾发生过八百多次蝗灾,每次蝗灾都毁灭大面积的庄稼,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鸭子吃蝗虫,自然天性,丰年没有人特别重视.如今闹了蝗灾,聪明人想到了鸭子,来了一次鸭子大规模西征,将鸭子的自然天性发挥到极致,不仅降低了蝗灾的损失,保护了自然生态,而且也成了致富的门路. 去年5月前,新疆北部第三次发生了特大蝗灾,而且也成了致富的门路.蝗灾的总面积为200万公顷.在塔城和阿勒泰地区的重灾区,蝗虫密度已达到每平方米上万只.  相似文献   

4.
马世骏 《科学通报》1965,10(12):1072-1072
飞蝗具有异地迁飞、集中和选择产卵地的习性,对于此种虫害的根除问题,显然不能单独依靠治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蝗虫工作组在总结蝗虫猖獗规律与各地农、林、水利等建设的关系后,于1954年提出了“改”、“治”结合的根除蝗害理论。“改”是因地制宜改造蝗区的自然面貌,以消灭适合蝗虫发生繁殖的环境条件;“治”是在蝗虫发生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扑灭,以防止为害。根据上述理论,于1954年拟订了根治洪泽湖与微山湖的蝗灾方案,1958—1959年在山东省  相似文献   

5.
胡光麟 《科学之友》2000,(12):20-20
连续两年,我国蝗灾不断。去年受灾面积达80万公顷,今年则蔓延至373万公顷。蝗虫的种类在全世界约10000余种,我国有300多种,如飞蝗、稻蝗、蔗蝗和棉蝗等。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便是飞蝗。我国飞蝗有三个种类: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蝗虫成虫体长3.8厘米~5.2厘米,体色为绿色或黄褐色,可随性别、羽化后时间的长短及环境不同而变化;触角为丝状,一双红、黑色条纹相间的复眼中各嵌着3个单眼;锐利的黑色锯齿状的嘴巴,内有一对矩形上颚,样子凶恶;3对步足中,后足粗壮,善于跳跃;背部两对修长翅翼,善于飞翔;腹部由11节体节构成,雌虫腹部末端长有一对坚硬的产卵瓣。我国的飞蝗在黄淮流域每年繁殖2代,长江流域可繁殖3代,珠江流域则可繁殖4代。  相似文献   

6.
正沙漠蝗虫来势汹汹,所经之处寸草不生。它们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它们大量繁殖的秘密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2020年1月下旬的一天,肯尼亚农民姆瓦吉雷注意到天边飘来一块"乌云"。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乌云"已经将他眼前一大片农田完全笼罩起来。他走近一看,原来田里的大豆和玉米上落满了蝗虫。姆瓦吉雷的农场从2019年5月起遭遇罕见的长期干旱,直到2019年11月才迎来第一场降雨。降雨原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然而突然降临的"乌云"——蝗群却摧毁了他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我国历史上蝗灾的高发区和重灾区之一.从AD129-BC1911年的2040年里,共发生蝗灾186年次,平均每11年就有1次蝗灾发生,明、清两代蝗灾最盛.在时间上,蝗灾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在空间上,蝗灾多发生在河流洪泛区与盆地.蝗、旱灾害关系密切,是引发饥荒、瘟疫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底5月初,新疆木垒县发生严重的蝗虫灾情,受灾面积达90万亩,最严重的地区,1平方米蝗虫数量竟然达到1500头到2000头之多,一脚踩下去就能踩死二三十只。照此下去,要不了几天,无论是农作物还是牧草、野生植物,都难逃被吃成光杆的厄运。可就在这紧急时刻,一群又一群的喜食蝗虫的候  相似文献   

9.
石魔降服记     
<正>作为万物生长的基础,土地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依靠。然而一种被称为"地球癌症"的顽疾却在很多地方肆虐。在这些地方,石头像恶魔一样吞噬着土地,挤压着人类的生存空间。为此,人们能想出什么样的办法?能降服这些石魔吗?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2月,北京顺义潮白河畔飞来了11只大鸟,个个1米多高,长长的脖子,黑色长而宽大的嘴,细长而暗红的腿,浑身洁白而翅膀大部分呈黑色。它们在浅水中觅食,在朔风中战栗。经专家鉴定,它们是国家一类保护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大型涉禽——东方白鹳。 鹳与鹤都是大型涉禽,但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目”,鹳形目鸟类包括鹭、鹮和鹳,均是在水泽觅食而营巢树上,鹳科鸟类共17种,国内常见的只有白鹳和黑鹳。 白鹳是一种性情安祥而机警的鸟,欧洲白鹳(嘴为红色)专门在人类的建筑物上筑巢,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谁家来了白鹳就被视为“福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史料记载:“1849年6月,俄罗斯基辅芝吉林地区出现蝗虫,鹳群以稠密的行列包围了布满蝗虫的农田,到7月,所有蝗虫便被消灭。”于  相似文献   

11.
欧阳  木马 《科学之友》2010,(4):36-37
<正>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  相似文献   

12.
小小男子汉     
文轩 《科学之友》2013,(1):66-67
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个人名叫吉姆尼。他们一家三口经营着一个小农场。其实,说"一家三口在经营农场"并不确切:吉姆尼的妻子海伦身体虚弱,只能做些家务活儿。前不久她做过一次大手术,身体刚刚复原,正打算去疗养;儿子洛迪才10岁,正在远离农场的小镇上读书,连上学都要妈妈开车接送,更谈不上干农活了。就这样,农场的大小事都得吉姆尼亲自操持。  相似文献   

13.
沙漠蝗虫的习性突变--蝗灾发生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蝗虫是学名为Schistocerca gregaria的昆虫,外表颜色单一,性格迟钝.羞怯.常常停留在一处一动不动.碰到别的蝗虫趋向躲避.夜间飞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然而同样也是学名为Schistocerca gregaria的沙漠蝗虫.外表具有显眼的黄、黑间色(或在尚未完全成熟时呈粉红色),在大白天,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小宇宙"——大脑,虽然它只有三磅(约1.36kg)重,却和浩瀚无垠的宇宙一样复杂,一样神秘。因此,许多科学家将人类的大脑戏称为"三磅宇宙"。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曾感叹说:"作为人类,我们能够确认数光年外的星系,我们能研究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但我们仍无法揭示两耳间三磅重的物质的奥秘。"探寻人类心智是如何从这个"三磅宇宙"中诞生出来的,这个问题被视为现代认知科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在屋顶种菜由来已久,1.0模式是为了保食品供应,2.0模式是为了保食品安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90后开发了屋顶种菜3.0版——他想让全世界的屋顶种菜者都联合起来。樊伟给自己定了个短期目标:要成为互联网领域里最懂种菜的,种菜的人里面最懂互联网的。这个"90后"男孩在武汉创办了哈哈农场,他决心为都市家庭的小菜园和单位的屋顶大农场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他的竞争对手是传统屋顶绿化公司,这类公司承接屋顶绿化、屋顶农场等项目,服务对象多  相似文献   

16.
<正>制造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的机器,并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类已经摸索了数十年,直至AlphaGo的横空出世,掀起了一场"人工智能"的热潮。那么,你真的了解这个一鸣惊人的"网红"吗?  相似文献   

17.
登酿 《科学之友》2020,(7):56-59
正未来30年,可能将有90亿人居住在地球这颗星球上。如果靠着传统意义上的耕作,那意味着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可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哪能为种植腾出空地来?一种被称为"垂直农场"的新式耕作方式,或许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城市生存难题。既然城市中有摩天大楼,是否也可以盖起摩天农场?这一设想已经在纽约、东京等越来越多的人口密集型城市被证实。没有阳光、土壤,在这些被称为"垂直农场"的室内空间内,数万盏闪着红、蓝色的LED灯彻夜不眠,蔬菜们享受着这种"光"的润泽,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8.
1.生命自文艺复兴至今,人们被有生命的动物和无生命的植物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着,而且有"灵魂"的人类与无"灵魂"的动物也是势不两立的.然而,分子生物学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从病毒直至人类,在一切生命中共同具备的遗传路径都可以用单纯的物理和化学法则加以说明.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也只是一种被偶然和必然支配着的物质进化的历史产物.地球上DNA类型  相似文献   

19.
近来介绍"测谎"技术和"测谎仪"的文章多了起来。许多报道对"测谎仪"的神奇渲染过度,给人造成一种"一测就灵"的印象。人们不禁要问,测谎技术果真如此吗?诞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成熟于二次大战后的测谎技术是基于人类心理学、生理学、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原理,运用微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通过提取被测试人在被询以特定问题时的生理反应变化的物理参数间接判断心理情况的一种讯侦手段。它的发明和运用都源于人们简单的生活事实。正如当小孩做了错事,在受到大人查问时,总会表现出脸红、身体扭动不安等惶恐态一样。我国明代有过这么一个案例,江苏吴江城外一家小  相似文献   

20.
<正>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