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语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英语的含义,并将之区分于中式英语。此外,本文列举实例阐述中国英语在中国的变化与应用,以此推进中国英语在中国受到更为广泛的认识,使之能更好的为中国的繁荣富强服务。  相似文献   

3.
滕继萌 《世界知识》2008,(14):62-63
胡佛研究院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馆藏为世界瞩目,是学界公认的、除中国大陆和台湾之外,全球收藏中国近现代史档案资料最丰富的档案馆,相关史料500余种。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研究院拥有约300万件与民国史及蒋宋孔三个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家族相关的史料,更是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总量和中国出口总量中占很高比例。2003年中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的36%,占中国工业增加值的81.2%。但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经济将开启第十二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国汽车产业也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汽车本土企业也将在这一个五年之中,实现优胜劣汰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6.
郑德虎  尹衍杰 《科技信息》2011,(36):I0075-I0075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变体形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定位,并且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引入中国英语的教学,同时还提出了将中国英语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北辰 《科技资讯》2006,(27):169-169
本文通过阐述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关系,旨在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既和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更和知识分子对自身的职责定位以及自身如何处理与统治者和民众的关系有关。遗憾的是,对此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找到正确解决的途径,反而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沦为权力机器的工具。由此导致很多知识分子对于自己的使命和前途感到迷惘甚至绝望,龚自珍由渴望“说剑”而最终回到“吹箫”;章太炎因国师梦的破灭鬲产生“速死”心态,即是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最佳例证。也许,中国知识分子只有首先做好对自身的文化启蒙和精神解放工作,才能谋求成功扮演历史赋予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间,美海军“无瑕”号监测船擅入南海中国经济专属区,遭到5艘中国渔船的热情“欢迎”。按惯例这种程度的双边“暗战”屡见不鲜,只是双方心照不宣,美军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各种侦察(间谍)活动已经成为常态,而军方对美国舰艇和飞机也往往采取这种“热情陪伴”的方式来加以“劝退”。  相似文献   

11.
陈宁 《世界博览》2010,(3):87-88
当今的英国,无论是在伦敦、伯明翰等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一些小镇上,到处可见中国留学生的身影。每当春节到来,中国学生就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叙叙家常,以此来寻觅国内生活的味道,或是结伴到中国城感受过年的气氖。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开了中国人对外学习的大门,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他们努力寻求救亡之道。于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他们在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上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痕迹。本文就是从留日学生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况、近代中国出现大量留日学生的原因和留日学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3.
从近代开始,中国人民就艰辛求索、前赴后继,不断探寻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道路,最终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郭立业  孟红霞 《科技信息》2010,(7):224-224,246
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新世纪中国动画俨然又要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如何运用中国民族文化风格来创作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动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将围绕创作有中国民族化特点的动画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为创作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个科学命题,突出的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这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即中国独特的历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历史根据,中国独特的文化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文化根据,中国独特的国情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中间从未停止过的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一些史学家贬低或否定中国抗战的伟大作用,这是不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人们对中国悲剧的认识分两个阶段。开始,人们看到中国古典悲剧的结局和西方悲剧的结尾不一样,就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悲剧的存在。其后,人们在深入的把握中国古典悲剧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古典悲剧除了结尾以外,其他部分和西方悲剧没有两样。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学子对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的把握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它在中国悲剧中起消极作用,一种认为它在中国悲剧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编辑。中国编辑离不开中国精神;以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曾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中国编辑。使中国编辑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精神正在削弱中国精神的影响力。也使中国编辑学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编辑腐败现象更为严重。为此。正直的中国编辑不得不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编辑》的产生正是中国编辑学术呼唤中国精神的结果。在《中国编辑》的影响下。我们将会有更多以中国精神武装自己的真正优秀的中国编辑。他们将联络学者,支持学者,进而弘扬中国学术,并为国家振兴和人类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新业 《科技智囊》2009,(9):I0013-I0021
如今,作为创造社会财富主体之一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国经济60年的发展建设奠造的基础上,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海外书写着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新天地。建国60年民族品牌的“节”出记忆 1949年前的中国,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  相似文献   

20.
徐书墨 《晋中学院学报》2010,27(1):38-40,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传教运动复兴之时,中国北京出现了一所美国的中国研究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所学校成长为世界中国研究中心。它的沿革历史记录了二战前后的中关关系、中日关系以及整个远东局势的发展轨迹,它的成长体现了美国中国学从传教士汉学向学院式现代中国学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