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奴隶的母亲》已成为现代小说史上的名篇,自问世以来,不同时期的众多研究者、评论家以及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对这篇小说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来很多见解,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女性主义立场,以女性主义视角来审视《为奴隶的母亲》,运用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对文本进行再分析,并阐述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比较《简·爱》、《情与仇》和《吕贝卡》的女性形象,阐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独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电视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女性形象的主要议题之一,但由于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晚于其他媒介,所以对电视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明显少于对平面媒体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天下女人》进行个案分析,追踪电视女性栏目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身的发展变化,分析总结电视女性栏目所表现和塑造的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朱丽  陈文祥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2):80-81,83
以《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代表的女性励志青春剧从女性视角出发,全面反映了老、中、青三代女性的精神面貌,塑造了自我意识觉醒、独立自主、敢于追求和承担、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女性形象。媒介在反映女性时淡化职场性别意识,彰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以往的女性刻板印象形成了一定冲击,也有利于两性融合终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在勘探人性丑与消解神话方面堪称女性学的范本。本试图通过对她们的解读,带给当今女性学中的“个人化”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小说<家>和<寒夜>,展示了女性在传统和现代两种家庭模式下的三种困境:丧失自我,被迫物化;遵从传统,合谋吃人;主体悬置,精神漂泊.在女性的群体突围和新价值的建立过程中,紧要的是冲破传统的性别政治束缚,建立女性的自我话语系统,进而在尊重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双性和谐的现代家庭性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知识女性,历经苦难,终于在社会上喊出了自立自强的声音,但这声音的由来,何其艰难。曹禺笔下的繁漪、白露和愫芳形象地诠释了这种血泪交并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莱辛的性别立场一直是有争议的论题.殖民主体是性别化的,《野草在歌唱》揭示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凸现了下层白人女性游移的个人欲望及压抑这种欲望的艰难历程,呼唤着女性的权利及主体意识的提升,明白无误地发出了对传统“白色”男性文化的抗议之声,强调了社会性别因素在改造种族政治中的重要性,潜藏了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小说《弟兄们》是一个关于女性追寻自我的寓言。既隐喻着女性潜意识深层对父权制规定给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 ,又喻示着女性试图突破规范追寻自我历程的矛盾、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10.
杨明辉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57-58,64
通过分析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两个女性形象,简要分析了伍尔夫的女性观。她把女性定位在家庭和事业两个方面,一方面肯定女性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女性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如何寻找两者的平衡点是她面临的窘境,也是现代女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从父权制下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新女性对女性气质的回归等三方面剖析莱辛的女性书写,指出多丽丝.莱辛对于女性解放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三次提名"布克奖"的印度英语女作家,安妮塔·德赛对印度当代文学影响深远,《伊萨卡之旅》是其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伊萨卡之旅》,可以凸显出作者如何塑造以赖拉为代表的新一代印度女性形象,以及其女性观是如何在该小说中体现的,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寻求女性身份价值,建立女性主体意识的创作目的。认真探究德赛的女性观,对于深入分析德赛的女性主义及其创作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经历了一番抗争,既想保持南方淑女的传统观念,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体现了田纳西。威廉斯的女性观,即无论女性做出怎样的斗争和反传统的行为,最终她们还是屈服于男性的统治,体现了作家的男性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14.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名剧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因为争夺田庄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剧本触及到了生态女性主义非常关心的众多问题,诸如女性与自然的等值、自然女性化、女性自然化以及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中的“失语症”问题。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对待自然和女性,认识到两性间的平等互补性,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实现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16.
和其他女性作家一样,玛利亚·埃奇沃思一直被遗忘在父权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她的作品在国内至今几乎无人论及。《贝琳达》是埃奇沃思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贝琳达·泊特曼在英国伦敦社交界寻找幸福婚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建构自己理想的性别形象的故事。小说展示并审视了父权文化下四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建构:"悍妇"、"激进女权主义者"、"家庭天使"以及"玩偶"。而通过对这四种女性形象建构的审视总结,埃奇沃思为贝琳达建构了不同的具有独立和理性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展示了自己对于女性形象建构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在勘探人性丑与消解神话方面堪称女性文学的范本。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们的解读,带给当今女性文学中的“个人化”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篷车上》等三部作品入手,阐述了方方创作思想的发展历程,这发展历程总的轨迹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延伸”,即从生活的表层不断向生存环境的深层发掘,诗情与理想化色彩有所消灭,内在的理性不断增强。本文对进一步研究方方的创作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语境下“他者”思想和拉康的镜像理论,以时下关注度颇高的两部女性影视作品——《我的前半生》和《七月与安生》为例,深入解读了女主人公的命运,明确阐释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内涵和“他者”理论,探讨了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建构进程,并提出了理想的女性自我构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