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属腐蚀标牌由于在腐蚀的凹处涂色漆,因而抗磨性好,具有立体效果,被广泛用作仪器仪表面板的喷砂氧化填漆标牌、仿瓷氧化标牌、高光标牌、各种车辆牌照、机械电器铭牌的腐蚀烘漆标牌,铜质镀铬标牌和各种牌匾等。这些标牌上的图文过去全都是在金属(例如铝、铜、铁基等)板材上涂感光胶(膜),通过光化学法,如同制印刷用的铜、锌版一样的方法显现的,这种传统的老方法虽然具有图文变形小的优点,但是却存在着生产工序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能多、生产成本高等缺点。近年来利用丝网印刷腐蚀标牌获得了成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的缺点,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丝网印刷铝氧化染色标牌具有表面坚硬光滑,耐磨耐用的特点。这是由于铝质面板经氧化封闭后,表面形成一层坚硬光滑的氧化膜起了保护作用。它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应用广泛。其工艺操作如下: 一、承印材料的选择 丝印铝氧化染色标牌的承印材料为铝及铝合金,它们按含铝量及其它成分的不同,有多种牌号。常用的为高纯铝、1~4号工业纯铝、LT66特殊铝合金及铝镁合金。5号以上硬铝由于含铜量高,锻铝合金由于含硅量>0.8%,会严重影响丝印氧化标牌的氧化膜生成及染色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钛阴极极板丝网印刷油墨层的结合力,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阴极极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再在这层氧化膜上进行丝网印刷,最终得到具有氧化层基底丝网印刷油墨复合层的阴极极板.用划痕法对复合膜层的结合力进行测量,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RD分析,发现微弧氧化膜层的特殊结构及形貌特征能有效提高油墨的结合力,延长钛阴极极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玻璃的丝网印刷,就是利用丝网印版,用玻璃油墨在玻璃制品上进行装饰性印刷。将丝网印刷与其他加工方法并用,效果更佳。例如利用抛光、雕刻、腐蚀等方法在丝网印刷前或印刷后对玻璃表面进行加工处理,能加倍提高印刷效果,达到多种特殊装饰的目的。 1 制丝网印版 玻璃印刷用的丝网印版与一般的丝网印版完全一样。但印金银色应用尼龙丝网或聚酯丝网,切不可选用不锈钢丝网;印高精度图文,一般使用320~360目的尼龙丝网;180~220目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Gd2O3掺杂CeO2(GDC);用流延法制备阳极;用丝网印刷法制备电解质层及阴极;对GDC的相成分和热膨胀系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对阳极和电解质烧结后的孔隙率、密度及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流延法及丝网印刷法,通过选取合适的粉末原料,调整并优化制备过程的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组织结构和性能的阳极支撑型中温SOFC单电池。  相似文献   

6.
丝网印刷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印刷技术之一.目前,它正以其独特的印刷工艺,广泛的承印范围,精湛的印刷质量和完美的印刷效果等优势在国内外得以大力推广.丝网印刷设备简单,可自制;技术易学,适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适用面极广,不但适于印刷各种材料,而且不论承印物大小、软硬、平曲、丝网印刷都能适应;被誉为全能印刷,这是其它印刷方法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7.
 伴随印刷电子产业化技术发展,导电油墨及其应用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为了获得高导电性高精度印刷线路,必须保证导电油墨在印刷过程的高转移率;导电油墨的印刷适性、承印物表面性能和印刷工艺技术,都会影响油墨转移率及印品性能。针对常用接触式印刷方式,例如凹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和胶版印刷,分析了影响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的一系列因素,探讨了提高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的方法。研究表明,导电油墨印刷转移过程受油墨材料、印刷工艺和印刷装备影响,影响导电油墨转移率的关键因素在于油墨流变性和承印物表面与油墨相容性的改进及印刷工艺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丝网印刷伪造印文的检验方法。采用矢量化制版、直接制版和复合制版3种不同的制版方式制作印文图案丝网印版.用于印制实验样本材料。观察丝网印刷印文的印迹特征,对特征产生的原因及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丝网印刷伪造印文的特征及其检验要点——要注重可疑印文的单独检验,慎用传统的印章印文比对检验方法。细节特征的具体反映是确定印文是否为丝网印刷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挠性印刷电路板(FPC)用超低轮廓(VLP)铜箔进行黑色表面处理,通过电镀钴-镍合金,得到了均匀的黑色外观,该处理过程不使用对人体及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砷化合物。对铜箔进行性能测试发现,该黑色表面处理的电解铜箔具有良好的可蚀性,且蚀刻线条经盐酸浸泡后基本无侧蚀。铜箔的抗氧化性能优异,在耐潮湿及高温试验中均无氧化变色现象,光面微蚀也无条纹、斑点等异常。此外,铜箔的抗拉强度、延伸率、抗剥离强度及耐弯曲等性能也表现优异,能很好地满足挠性印刷电路板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硝酸盐热分解法制备Y-Ba-Cu氧化物高温超导微粉,与有机载体混合调配成超导浆料。用丝网印刷-烧结工艺,在高铝陶瓷基板上制得了厚约20~30μm,零电阻温度82K的厚膜超导电带。  相似文献   

11.
许琳琳 《科技信息》2007,(34):55-55
通过介绍丝网印刷采用的高新科技的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说明了丝网印刷已经摆脱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而进入了高新科技领域,并使丝网印刷的产品带有浓厚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倾向。丝网印刷将以先进的充满科技含量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取代落后的丝网印刷设备、材料和工艺,使网印技术再放光彩,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开发更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机械破碎方法提高印刷碳纳米管薄膜的场发射性能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提出了一种可显著改善丝网印刷碳纳米管(CNTs)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后处理方法,用机械压力通过隔离层对附着于CNTs表面的无机物进行原位破碎,并用高速气流清洁薄膜表面.同其他方法相比,机械破碎方法既不会在处理后的阴极表面留下残留物,也不会使薄膜受损.场发射特性测试表明,与未处理薄膜相比,经过处理的CNTs薄膜的开启场强从2.7V/μm降低到1.7V/μm,同样面积的薄膜(印刷面积为40mm×40mm)在4.2V/μm场强下的发射电流由70μA提高到了950μA,说明机械破碎处理对于提高薄膜的场发射特性有明显作用.该方法在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的制作中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水性油墨在纸、布上的丝网印刷实践进行了效果对比探究,并说明在丝网印刷教学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创造性;通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艺术类专业的实验和实践对比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真正了解丝网印刷的原理和在不同材质上所表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马继国在外地旅游时,发现了万能印刷这一独特技术。丝网万能印刷,不仅能在纸张、不干胶、纺织品、皮革、塑料、木制品、玻璃、金属上印刷,而且还能在曲面等不规则表面上印刷。这一发现,使马继国热血沸腾,他认定了搞丝网印刷。回来后,他一头扎进印刷行业。当地印刷厂有数百家,设备都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元,但这些印刷厂,只能印纸张和塑料包装品,这一发现更增加了他的信心。随后他跑遍了大江南北,系统地学习了丝网平印、曲印、升华转印、移印、彩色挂网等万能印刷技术,迅速办起了万能印刷厂。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他的印刷业务应接…  相似文献   

15.
酶生物传感器检测环境污染应用前景良好。该文采用戊二醛-牛血清白蛋白交联法将锇-聚乙烯基吡啶(Os(bpy)2(PVP)10Cl2,Os-PVP)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依次固定在丝网印刷电极上,制备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固定化和工作参数进行了研究,以便提高信号响应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最适合条件下,底物在修饰电极表面进行催化反应的表观Michaelis-Menten常数kampp为1.79mmol/L,并确定以HRP酶为标记物的免疫传感器所采用的底物浓度宜大于20倍的kmapp。  相似文献   

16.
鲍志素 《今日科技》1996,(12):10-10
厚膜是指10~25微米的膜层厚度,利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形成导体及厚膜电阻、电容,与用薄膜(膜层厚  相似文献   

17.
酶生物传感器检测环境污染应用前景良好。该文采用戊二醛-牛血清白蛋白交联法将锇-聚乙烯基吡啶(Os(bpy)2(PVP)10Cl2,Os-PVP)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依次固定在丝网印刷电极上,制备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固定化和工作参数进行了研究,以便提高信号响应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最适合条件下,底物在修饰电极表面进行催化反应的表观Michaelis-Menten常数kampp为1.79 mmol/L,并确定以HRP酶为标记物的免疫传感器所采用的底物浓度宜大于20倍的kmapp。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丝网印刷法在太阳能电板超白玻璃表面制备出不同厚度的Nano-SiC薄膜,研究了Nano-SiC薄膜厚度对光子透过率和户外太阳能电板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层Nano-SiC薄膜处理后,超白玻璃的平均光子透过率提高了12%左右;同时Nano-SiC薄膜可以降低户外太阳能电板转换效率的降低速率,经过两层Nano-SiC薄膜处理后太阳能电板的转换效率降低速率约为未处理时的0.3倍。  相似文献   

19.
用硫酸直流阳极氧化法对6063铝合金表面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方法探索腐蚀时间、温度和腐蚀液浓度对氧化膜抗蚀性能的影响,运用极差分析法对6063铝合金的腐蚀增重量和最大腐蚀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铜加速乙酸盐雾环境下,时间对腐蚀的影响最强,温度及盐溶液浓度的影响均较小。合金的阳极氧化膜主要以点蚀为主,在72h、35℃、3%盐溶液浓度条件下,最大蚀坑深度达180.79μm,而原样则是以均匀腐蚀为主,可见与点蚀相比,阳极氧化膜对于均匀腐蚀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用反相色谱法、电子天平法和ESCA对氧化前后炭纤维的表面性能作了研究。以炭纤维为固定相,正烷烃作探针分子进行了反相色谱实验,求得了炭纤维的吸附等温线。等温线属BrunauerⅡ型,比表面积因氧化而增大。用电子天平法,以正烷烃-甲酰胺-炭纤维体系间接地求得了炭纤维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因氧化处理而增大。ESCA的结果表明,经氧化处理后炭纤维表面的[O]/[C]比增大,但氧化影响仅限于表面,而对距表面5nm以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