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公立高等学校被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但其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并不明确,成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界定公立高等学校行政主体法律地位为研究思路,在全面分析公立高等学校多重法律身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公立高等学校的公务法人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以法律来规制公立高等学校的行政权力,构建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纠纷层出不穷,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便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考察的对象。要理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二者以什么角色去建立法律关系。总结起来,高等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与大学生建立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以教育教学的名义成为民事主体,与大学生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因作为集体利益的代言人成为集体法人,与大学生建立的是特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私立和公立高等学校与高等教育的比较入手,揭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中的地位、特征、性质以及它们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公立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主导和主流地位,私立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补充地位;指出了公立和私立高等学校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对立统一体,其结果将是"多赢"的局面。私立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将促进公立高等学校的改革,将敲响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钟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重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探讨中,有学者建议引用大陆法系国家业已成熟的“公务法人”代替我国的“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受此启发,也有学者建议赋予我国高等学校公务法人地位。本文在此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为什么要赋予我国高等学校公务法人地位,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国高等学校法律定位存在问题,二是将高等学校定为公务法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与我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有关的三个理论问题:高等学校公务法人在法人分类体系中应为科学文化和职业公务法人;高等学校公务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及内容和范围;高等学校公务法人设立的依据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孙浪 《奇闻怪事》2009,(6):102-103
行政相对人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或行为与行政主体形成利害关系,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法律地位最终要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之中,研究学校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教育法学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本文以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提出高等学校与政府、与学生的关系既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且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高等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表现为平等的自主关系,隶属的工作关系、领导与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8.
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符合独立民事主体地位的条件.但是,我国相关法律仅仅规定了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伙,对于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法人与法人之间的合伙,除了有关联营的规定外几乎是空白.因此,应完善这方面的立法,除国家外,凡民事主体均可成为合伙人,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以及“大学自治”的传统和要求都决定了公立高校内部学生管理规定是学校受权执法和自主管理的有机统一。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内部学生管理规定在内容安排和程序设计上应当服从高等教育的基本宗旨并遵从“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原则。为实现对内部学生管理规定的有效法律规制,应当通过完善立法确保在其制定过程中遵循和贯彻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以及民主程序保障原则等行政立法一般原则,并应在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的同时允许司法机关对其进行有限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0.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