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平等交往、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以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根本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商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灌输模式,灌输模式的教条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生硬、感染力小、实效性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应首要关注其接受规律,追求实现接受过程。接受过程的实现就必须弘扬人的主体性,通过树立主体性思教理念、充实主体性思教内容、应用主体性思教方法、丰富主体性思教载体,建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但批判和摆脱灌输模式,也要防止矫枉过正而否定道德规范,削弱系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魏艳清 《科技资讯》2010,(4):181-181
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和深度。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学生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获益程度,有助于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并且有助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欧阳志辉 《科技信息》2007,(35):205-206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从主体性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仅能够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地位,发掘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充分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探讨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范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支配力与权威性,是教育的唯一主体,教育对象只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对象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满足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增加了教育供给,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矛盾,又改革了单一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转变了人们的投资和消费观念,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育投资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有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更有其内在的必然原因。章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产业性以及高等教育的市场调节性等方面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推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要克服"应试教育"的积弊,实施素质教育,如果不在教育制度上进行配套改革,综合治理,是不可能奏效的。从5个方面对教育制度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的大众化教育以及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新闻教育类型的分析,概括出三种新闻教育模式,比较三种新闻教育模式的异同,从而提出完善新闻教育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美育培养的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到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塑造。为此 ,传统美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需要确立一种新的美育观 ,赋予美育以新的使命。作为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提出来的命题 ,美育的使命 ,有着广阔的前景。其重要任务 ,一是感性教育 ,二是人格教育 ,三是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站在一个刚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八零后高校教师角度,围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当下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在集体教育中尽量因地制宜地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完成沟通-发掘-区别-鼓励的教育过程,以寓教于乐和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面对学生的错误坚持和善坚定与正面管教同时进行的新教育方法,以互动为教学的生命,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信、快乐、坚持、写作的"心智健全的人",以及具备充分的技能更具备综合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本文旨在解决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还未平稳度过的心理脆弱的青春期问题,以及无法与集体共融的心理问题,最终实现"教育梦"。  相似文献   

17.
探讨素质教育下数学教育评价应具备的3个特征,并给出操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结构性调整。现代教育特性要求基础教育内容结构性调整,以适应人的生存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利于人才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及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强调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阐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提出了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的设想,并把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作为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展望了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即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