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厦门市潘涂虾场一口虾池1995年4月发生的一起简单裸甲藻赤潮进行跟踪调查,报道赤潮期间虾池水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更替。调查显示,赤潮发生前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快速消耗浮游植物进而引起池内无机营养盐(特别是活性磷酸盐)的积累是本次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赤潮发生期间,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在抑制多数藻类(主要是硅藻)的同时,也促进了一些裸藻类、甲藻类和蓝藻类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
污染环境中赤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污染环境中两种释放毒素的赤潮藻类和一种浮游动物的相互作用,考虑外界污染源排放毒素和浮游植物排放毒素,建立赤潮藻类离散时滞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及分岔行为,得到每个种群生存和绝灭的阈值,以及时滞和内禀增长率增加时,会发生一系列Hopf分岔.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2010—2013年赤潮监测区的营养盐监测数据,运用富营养化评价、空间波动评价以及营养盐限制评价方法研究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含量时空变化,探讨该海域的营养状况以及结构特征。2010—2013年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含量未达到富营养化标准。硝酸盐(NO3-N)和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变异系数分别是0.10~0.21和0.11~0.24,空间波动程度在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除2011年S1站点的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外,其余年份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均差异不大;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中氮(N)、磷(P)和硅(Si)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4月份表层海水中各类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监控区氮磷比(N/P值)为28.5∶1~57.56∶1,活性磷酸盐(PO4-P)对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起着潜在的限制性作用。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含量在4月份存在高值,为浮游植物的增殖提供基础条件,春夏季风生流对各形态磷(P)含量的补充,缓解海域的磷(P)限制,可能是近年来涠洲岛多次发生赤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微藻和水质特征,对山东威海市荣成刺参养殖池塘的浮游和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及池塘水质进行周年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刺参养殖池塘共发现浮游藻类7门38属53种,底栖藻类4门25属42种,硅藻门种类最多;(2)池塘盐度、pH值、磷酸盐的变化范围较小,水温、溶氧变化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3)池塘藻类生物量均呈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规律,并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浮游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分别为2.9和23.7 mg/L;底栖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分别为2.5和16.5 mg/L;(4)池塘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7月,分别为1.94和2.98;底栖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分别为1.66和2.35;(5)不同季节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存在演替现象。在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池塘水环境和营养盐结构稳定,为刺参健康养殖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整理2001—2017年相关数据, 对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爆发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 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呈先增后减趋势, 2001—2005年, 近海赤潮面积和频次大幅度增加, 2006—2017年则明显减少。2008—2017年, 我国发生赤潮608 次, 引发赤潮的第一优势物种有65种。其中,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生物, 共计106次。各海区赤潮的影响因素有差异: 渤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主要受营养盐和总氮影响, 东海区赤潮面积和次数变化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亚硝态氮显著相关, 南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与污染物入海量和CODcr显著正相关(P<0.05)。为进一步减少赤潮爆发, 提出我国近海海域赤潮防治建议: 建设在线监测站点, 采取因区制宜的管控措施, 加强源头排污管理,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6.
赤潮藻类的氮磷比耐受性响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赤潮藻类的氮磷比耐受性响应机制,总结了赤潮藻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氮磷比的关系,以谢尔福德耐受定律为依据,建立了赤潮藻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氮磷比的耐受性模型,并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耐受性模型在理论上与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较为吻合,且能反映出赤潮藻类的氮磷比耐受性生态幅和最适生长范围,及氮磷比对赤潮藻类生长产生的正负效应,并定量获得适合赤潮藻类生长的最佳氮磷比.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对荒漠藻类进行规模化培养,对比研究了两种规模化培养系统对荒漠藻类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温度、酸碱度、生长周期以及氮、磷含量对荒漠藻类生长和多糖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两种培养系统中,藻类的生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藻多糖含量则呈现相同的波动性变化趋势,并且藻类生物量和多糖分泌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并不同步.此外,在两种规模化培养模式中,温度、酸碱度、营养盐以及生长周期等都对荒漠藻类的生长和多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赤潮藻类的细胞密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就能形成危害巨大的赤潮。基于渤海湾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连续监测数据,运用极值理论研究了藻类细胞密度的超阈值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概率分布有比正态分布更重的尾部,服从Pareto型的超阈值分布函数。通过实际监测数据,建立了渤海湾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Pareto型超阈值分布函数,并通过该函数计算了藻类细胞密度分别超过给定阈值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古华园人工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藻华消长规律,考察了不同石灰投加量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控藻效应及其氮磷营养盐变化.结果表明:古华园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呈明显季节性变化.投加石灰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并且藻类生长的抑制效应随石灰的投加剂量增加而增强,其中当石灰投加量由0.02 g/L增加至0.2 g/L时,藻类生长抑制率由20%提升至45%.然而,当投加剂量由0.2 g/L增至0.5 g/L时,抑制率没有明显增加.因此,综合考虑石灰的抑藻效应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最优的石灰投加剂量为0.2 g/L.不同石灰投加剂量下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整体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该研究可为城市景观水体藻类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表示氮磷比对赤潮灾害危险度的影响,在赤潮藻类最大比生长速率的氮磷比耐受性模型和赤潮暴发基准细胞密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氮磷比与赤潮暴发时间的关系模型,并据此划分危险度等级且归一化得到危险度值,并以中肋骨条藻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氮磷比的赤潮暴发时间模型受初始密度、氮磷比的影响,且随初始密度、氮磷比的变化呈倒高斯形态变化。依据赤潮藻类在不同氮磷比下的耐受特性,赤潮灾害危险度可划分为高危险度、中危险度、低危险度三个等级。在高危险度区,最大比生长速率大,赤潮暴发时间最短,赤潮发生的可能性最高;在中危险度区,最大比生长速率小,赤潮暴发时间长,赤潮发生可能性低;在低危险度区,最大比生长速率趋于初始比生长速率,赤潮暴发时间最长,赤潮发生可能性最低。  相似文献   

11.
赤潮藻类模型的非线性随机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营养盐、浮游植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利用生物生长的生化机理,并考虑到洋流、气压、海风、水温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建立了营养盐–自养浮游植物相互作用的随机动力学模型.运用随机平均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并结合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模型解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机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很大的,甚至决定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锌营养条件下镉污染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室内砂培试验,对锌营养条件下镉污染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营养可明显提高小麦在镉污染时的光合作用,质膜的稳定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缺锌时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当小麦受到镉污染时,供锌明显降低其体内脯氨酸含量。通过调控植物营养,可提高其对重金属污染胁迫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讨论单一微生物种群利用两种营养的微生物培养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引入了种群从吸收营养到营养被转化为生物量这段时滞.首先,通过线性化方法分析了绝灭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再以Razumikhin方法为基础,得到了绝灭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4.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feasibility of aerobic granular biomass as a novel type of biosorbent for Pb2 remov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pH, Pb2 concentration (C0) and biomass concentration (X0) affected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significantly. Both the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s describe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accurately,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32 and 0.959 respectively. The Pb2 biosorption kinetics is interpreted as having two stages, with the second stage described reasonably well by a Lagergren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Moreover, the surface change of granular biomass after the Pb2 biosorption process appears to be caused by ion exchange and metal ch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优势降解细菌M-6菌株液体营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对城市污水优势降解细菌M-6菌株液体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适组成为:淀粉0.5%,牛肉膏0.6%,KNO30.4%,KH2PO40.3%,NaCl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营养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相比而言,KH2PO4的影响较大,且趋向于在较高的KH2PO4浓度下生长.这可能与其在污水处理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40个马尾松无性系不同器官生物量及N、P、K含量的测定,进行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全株生物积累量平均为15.94 kg.株-1,其中M7号无性系的生物量最大,但养分消耗量也较大。M18号无性系的生物产量较高,而N积累量小于平均值的20%,初步判断为N营养利用效率较高基因型。M4、M5、M7、M9、M13、M14、M18、M22、M23、M26和M30无性系的干材生物量大于平均值20%,但P和K营养积累量均小于平均值的20%,属于对林地养分消耗较小的高产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类单营养食物链模型的全局稳定性。方法通过解常微分方程讨论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应用Hurwitz判别法和特征方程法对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该模型的3个平衡点的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且得到了围绕平衡点E_2(x_1~*,x_2~*)至少存在一个极限环的条件。结论单营养食物链的Chemostat系统不仅可以达到生态平衡,而且还存在达到生态平衡的相对弱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外来入侵植物是否对不同形态氮源具有偏向选择性,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对2种不同形态氮源(NH+4/NO-3)的响应. 结果表明:(1)南美蟛蜞菊在全铵营养条件下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全硝营养条件;(2)南美蟛蜞菊在全铵营养和全硝营养条件下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均显著高于本地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3)在全铵营养条件下,南美蟛蜞菊根部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蟛蜞菊;与蟛蜞菊相比,在全硝营养条件下南美蟛蜞菊根部和叶部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升高,硝态氮累积显著减少. 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为喜铵植物,具有较强的铵态氮同化能力和硝态氮还原能力,对全铵或全硝的极端环境有较强的调节能力,这可能是南美蟛蜞菊入侵成功的重要机制之一,也说明NH+4-N占优势的土壤生境更易遭受南美蟛蜞菊入侵,可能是南美蟛蜞菊在定居和扩散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后轮联动转向的菱形客车操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菱形客车底盘布置的特殊性,建立了前后轮联动转向的二自由度操纵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菱形客车的稳定性因数,从而确定了满足不足转向的条件;同时还分析了菱形客车的操纵稳定性以及整车参数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菱形客车的操纵稳定性受整车质量影响较小,而受前后轴轴距和整车质心位置的影响较大.不足转向条件和各参数变化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将有助于菱形客车的总体设计,具有较好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KF的自平衡机器人姿态角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基于卡尔曼滤波(KF)的低通滤波补偿方法,对采用单轴加速度计的自平衡机器人姿态角测量系统进行补偿,消除由于振动、冲击等引起的信号失真,增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前期研究及实验,深入分析振动、冲击对传感器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拟合原理的姿态角计算模型.在获得机器人自由振荡频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KF的混合低通滤波单元,并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能完全消除振动造成的传感信号失真.此外,该补偿方法对强烈冲击所造成的信号波动亦有明显衰减,能显著提升自平衡机器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