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锆陶瓷与不锈钢钎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研究了氧化锆陶瓷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钎焊,探讨了软性中间层Cu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陶瓷与钎料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陶瓷与钎料间存在一明显反应层,厚度约为4.4μm,反应产物为δ-TiO和γ-AgTi3,并按ZrO2/δ-TiO/δ-TiO+γ-AgTi3/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中间层Cu对陶瓷与不锈钢钎焊接头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厚度合适时,Cu通  相似文献   

2.
氧化物陶瓷与Ag—Cu—Ti钎料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真空钎焊时陶瓷与Ag-Cu-Ti钎料合金的界面反应,分析了加热温度(1073-1323K)和保温时间(0-3.6ks)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均与Ag-Cu-Ti合金发生反应,反应层厚度随着漫画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氧化铝陶瓷,低于1123K时,反应产物为Cu2Ti4O和AlTi;在1173K以上温度时反应产物则为Ti2O,TiO和C  相似文献   

3.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Ti-Al-Ga系γ-TiAl基(α2+γ)双相合金的铸态及热等静压状态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Ga能明显地改变合金的组织,降低Ti-45Al-3Ga合金中γ相晶格的c/a比值,是改善(α2+γ)双相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和室温塑性的有效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活性钎料Ag66Cu30Ti4对ZrO2的浸润试验测定了钎料/陶瓷界面反应产物,浸润角和反应层厚度与温度的关系。将Ti和ZrO2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钎焊连接,得出了接头强度和钎焊温度(即反应层厚度)的关系,存在一最佳厚度,此时可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CO氧化模式反应考察CuO/γ-Al2O3,CuO/CeO2/γ-Al2O3,CuO/α-Al2O3和CuO/CeO2/α-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提高Al2O3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抑制CuAl2O3尖晶石的形成,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应法,将NiCl2与TiCl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2-SiO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4-NiCl2/MgCl2-SiO2/Al(i-Bu)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O/γ-Al2O3,NiO/TiO2-Al2O3催化剂样品,用XRD,EXAFS等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分析.XRD相定量方法测得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65gNiO/100m2Al2O3,而NiO在TiO2-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81gNiO/100m2TiO2Al2O3。EXAFS分析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改变了NiO在载体表面上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应法,将NiCl_2与TiCl_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_2-SOf_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_4-NiCl_2/MgCl_2-SiO_2/Al(i-Bu)_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Cu-ZnO/SiO2、Cu-ZnO-ZrO2/SiO2,以及Cu/γ-Al2O3、Cu-ZnO/γ-Al2O3、Cu-ZnO-ZrO2/γ-A六种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选择性较差且易积炭失活;加有ZnO助催化剂的Cu-ZnO/SiO2性能优于末加助催化剂的Cu/SiO2;加有权助催化剂的Cu-Zn-ZrO2/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