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探索了一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新方法。即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系统分析城市用地类型与主要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指标数量化及规划聚类法对城市主要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该方法在承德市辖建成区的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土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方法。首先,在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为9个大类,15个亚类,进而确定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基准生态服务价值。然后,选取自然、区位、人文3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北京市进行综合因素的生态环境评价并划分...  相似文献   

3.
全面掌握土地生态时空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对加强土地生态管护、制定差别化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并构建基于理想点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价模型,综合运用动态变化度、灰色关联度等方法,以村级尺度为评价对象,对宁夏盐池县2009—2017年土地生态状况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宁夏盐池县研究期内土地生态变化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土壤质量、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农田小气候等产生影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生态行为,同时会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武威市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2000—2020年GlobeLand30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研究了武威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明晰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20年武威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裸地为主,裸地面积为17 628.2 km2,占武威市总面积的53.24%,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荒漠区;2000—2020年间,武威市灌木地、林地综合动态度最高,表明两者稳定度较低,其次是人造地表、水体和冰川积雪,裸地、耕地、草地和湿地四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20年内动态度较低,相对比较稳定;2000—2020年间武威市土地利用主要转移方向呈现耕地转入人造地表、林地转入草地、裸地转入耕地和人造地表的现象。研究得到武威市气温和降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相对有限,只对湿地、水体和林地等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有一定影响,武威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因素,其中GDP、房地产投资、政府政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6年福州市土地利用变更平衡表,在对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及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RKoV过程对福州市2010年土地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减少幅度最大;而后采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公式,并对谢高地等人的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适当修改,计算福州市不同土地类型的ESV在1996—2010年间的变化,总体ESV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类型的流转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在土地利用中应重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治漳泽水库湿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治湿地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将该湿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分别位于土壤水分含量不同的地区。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土壤湿度的梯度变化,表明水分条件是影响该地植物群丛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8.
空间管制是协调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本文依据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因子耐受度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分区方法,并以连云港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论文综合采用专家评判、最大似然分类法、叠置分析方法等首先完成相关生态因子信息提取、分类与数据处理工作,然后构建了基于ArcGIS平台的土地生态利用空间管制分区数据库,并实现了研究区土地生态利用管制分区;随后根据生态因子限制类型制定了相应的管制规则;最后应用叠置分析功能实现了沿海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生态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土地生态利用五级空间管制区域中,一级非管制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4.38%,二级轻度管制区占11.53%,三级中度管制区占2.60%,四级重度管制区占0.95%,五级极重度管制区占0.54%;(2)不同管制级别反映了不同的土地生态利用限制程度,需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规则;(3)应用土地生态利用空间管制分区结果进行研究区沿海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评价表明该规划方案能够有效的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空间管制分区方法实现了土地生态利用管制分级结果的空间显示,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分区研究方法以及土地规划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985~2019年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相交叠加分析,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转移特征,利用土地资源规制技术手段测度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生态安全敏感性指数,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灰色关联关系,探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保护区土地生态...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一个包括各种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生态系统。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根据黑龙港地区土地诸因素的质与量的变化,划分出若干土地生态类型,并就不同类型的特征及其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依据土地生态类型进行了农业生态分区。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例,在概述了土地评价的目的与原则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评价方法与过程,并简要介绍了面积量算、汇总和编制土地适宜性评价图的方法,最后说明评价结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可为广西县(市)级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克服上一轮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尝试通过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及生态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技术性方法的探索。采用基于Arcgis10的图层加权叠加方法,对浦东新区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论文选取引导性和约束性两大类指标构建了浦东新区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10软件中将各评价因子数字化,然后采用加权叠加法对工业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安县土地类型及土地合理利用方向为基础,定量地研究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并依据人均食物消费水平较为客观地指出了广安县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Urban land management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data on ecological process, environmental process and process on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d land suitability modeling with remote sensing (RS), landscape ecological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develop a spatial analyzing system for urban expansion land management. The spatial analyzing system incorporates the use of a multi-criteria mechanism in GIS for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expansion l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was combined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address the uncertaint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This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explicitly identify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lan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City, China.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ology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coincidence with the previous independent studies as regards ecological suitability. The methodology can be useful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以铜仁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其开发成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按其宜农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比较高,中度、勉强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分别占到了宜农地总量的26.98%、43.19%。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农业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16.
长安县土地类型的划分、特征、结构、演替与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安县土地类型的调查,分析了郊区土地类型的形成和分异因素;探讨了区域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生态特点,并结合区域地理条件,将该区土地类型划分为三级;并对该区的土地类型结构、演替和生态设计作了系统分析;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等5类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GIS技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的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并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还林,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促进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贵阳市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通过Delphi法确定因子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因子权重,对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建设适宜用地(含建成区)占市域面积4.62%,较适宜用地占19.99%,一般不适宜用地占23.25%,较不适宜用地占23.74%,最不适宜用地占17.71%,不可用地占10.69%。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为保护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服务设施等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排除A类基本农田和高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区位、社会和服务功能,选择出适宜建设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奉贤区适宜进行开发的用地面积占18.8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的用地面积占8.20%,不宜作为城镇居住区用地面积占14.92%,需要对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区域占26.52%,另外有31.49%的区域为基本农田,禁止进行开发.为奉贤区滨海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整体人居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汉字在来源、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作者全面地选取了包括等量名词及虚词性的单个汉字和包括等量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双字词为刺激材料,采用中性刺激物阿拉伯数字为对照刺激材料,以刺激材料的不同呈现时间,应用半视野速示技术深入探讨中国人对汉字辨认的大脑两半球机能特点.对150名右利手的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呈现时间不同(100、50、20、10、5ms).但对左、右视野单侧呈现的单个汉字、双字词及阿拉伯数字的正确辨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对汉字的辨认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均势的.本文讨论认为它是由汉字特点及汉字信息处理的特殊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