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既符合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也抓住了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28-31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来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3.
蔚玮 《科学大观园》2007,(20):74-75
早在1997年,中国科学院就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要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经过15年的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伟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1):6-6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5):17-17
中国科学院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为契机,狠抓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科技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部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为关键,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把中科院新时期发展推进到创新跨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2006年第15期发表了笔者的文章--《创新型国家:有序演进的工业化是必由之路》之后,人们对科技与工业化的关系并不太了解,因此我们继续就工业化和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讨论是有益的.中共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根据这一决定,我们该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呢?这是摆在科技主管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基础研究工作放在了重要地位。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历来重视地方基础研究工作,于1999—2005年分别在苏州、四川、新疆、湖北和云南等地组织召开了地方基础研究工作会、研讨会和研修班,对促进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会议将传达和学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主要精神;介绍《“十一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和各项战略任务的开局之年,按照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在科技界和各方面的努力下,通过国家各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重点领域,前沿技术领域以及基础研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科学》2006,8(5):15-17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和专家评审结果,科技部批准65个973计划项目立项,其中52项将于2006年启动,13项将于2007年启动。973计划2006—2007年立项项目清单项目编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4,(2):32-33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现代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力争实现源头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于2006年1月9日-11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个叙事框架并据此探讨了1992-2006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导源于市场观念和创新观念的确立以及在此基础上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表征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高校科研实力相对于独立研发机构的大幅提升、民营经济的崛起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以及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逐步融合,由此基本解决或者大幅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科研与教育”脱节以及“国防与民用”脱节的现象。国家创新体系的不断优化带来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稳步提升,从而为2006年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事部《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国办发[2006]34号),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县(市)和县(市)科技进步,发挥科技在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科技进步法》,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黑龙江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明确了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所遵循的原则,研究了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07,9(1):31-3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2011年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并于2011年1月30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是:为体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明确提出的“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等城镇化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结合我国村镇住宅建筑特点及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村镇现代住宅、传统住宅、村镇住宅配套设施、住宅结构、住宅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科学的、完整的、可操作的配套指导村镇住宅设计与建设的技术规范、设计手册、技术措施和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构建我国村镇住宅建筑设计、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提升村镇建筑的整体技术水平,以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将部署六大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  相似文献   

19.
嫦娥奔月、天宫遨游、蛟龙人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项项重大科技成就背后,与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份凝聚了众多科技工作者智慧心血、激发了无数一线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潜力的文件,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