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北宋户籍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分析北宋生产关系和阶级现状较之前代所发生的显著变化;从北宋政府的政策措施分析北宋农业、手工业的全面迅速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汉朝"先后紧接"关系连接标记表示两事之间的间隔非常短。汉朝"先后紧接"连接标记在时量的主观性、可控和非可控、述人和非述人等方面存在异同。本文基于类型学的视野,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考察汉朝时间先后连接标记中表"先后紧接"关系连接标记的语义特点,力图揭示汉朝时间先后表达方式的类型差异,为汉朝、朝汉双语教学及翻译实践提供事实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对党内裂缝、人头税、通膨、经济疲软、欧洲统一货币、美英特殊关系等问题,如何保证在下届大选中夺取保守党的四连冠,梅杰自认前途不平坦。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以清朝人头税的取消,小农经济,国家政策的失误诸因素,浅析18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超指数增长的概况,以告诫国人,控制人口刻不容缓,计划生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5.
汉朝是中华民族的成长期,成长的痕迹体现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汉唐常常并称,除了这两个朝代的中国都属世界一号强国外,也由于这两个朝代都颇具恢弘、大度、自由的气象。唐朝的气象,源于对其综合国力的充分自信;汉朝的气象,更多原因在于其封建社会初级阶段的历史特征使之然。  相似文献   

6.
汉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时期,统治者十分重视运用法律这一工具进行统治,加强了立法、执法的力度。由于汉朝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也因此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有两次大的转变。一、从法家思想到黄老思想的转变先秦诸子百家中强调以法治国的一派,被称为法家;早在战国时期,秦国任用法家早期的代表人物商鞅进行法制改革,他的改革比较彻底,推行新法比较得力,并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封建经济基础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各项制度,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中国奠一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按照南非联邦的法律,南非年满十八岁的黑种人每人每年都应缴纳人头税一镑。但是在黑种人中间,甚至连产业工人每年所得到的平均工资也只不过一百二十多镑,因此因付不出人头税而坐牢的黑种人每年竟多达十五万人以上。可是,9月间南非联邦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还要把今年黑种人的人头税差不多再增加一倍。南非的白种人要年满二十一岁才开始缴纳这项捐税,如果白人每年收入不到一百五十镑,还可以免税。南非土著事务部长维沃尔德解释这项税制的原则说:“白种人纳税仅仅是道德问题,”因为在今后五年中间要花五百万镑,来办黑种土著的教育事业,当地土著应当自己来负担这项经费。他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满足道德的最高需要呢?难道对于土著可似永远用羹匙给他们喂食物,让他们老是跪在白种人前面做乞丐么?他们全都应当每星期少喝半品脱啤酒,省下三便士半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公元前 6 0年汉朝统一西域 ,建立西域都护府开始 ,历经多次的政权更迭 ,近代以来 ,外国列强纷纷对新疆大肆侵略 ,都想把它占为己有。本文用大量的历史事实 ,反映了沙俄的罪恶行径 ,同时也论证了沙俄用大炮可以吓倒腐朽的清政府 ,但吓不倒热爱自己土地的新疆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9.
《西康建省记》是清末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所作的一部有关西康地区的纪实性著作。最早的版本是民国元年十一月成都公记印刷公司刊印的。全书共64目,约6万多字。主要内容涉及清末川边地区的改土归流,西康地区的山川土地矿产、风俗民情、赋税徭役、物产宗教等多方面。该书是傅嵩炑久官康藏之后所写的一部实录,内容广博,记载也比较翔实可靠,是研究清末川边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的重要史料,在西康地方志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操"挟天子"只可让少数诸侯服从其令归顺朝廷,却难以命令多数诸侯。主要原因有六:汉朝天子的合法性权威丧失殆尽;皇朝更代的五行学说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汉朝即将灭亡;曹操汉相身份受到天下人的质疑;天下诸侯都拥有私人军队,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霸业;社会志士多在寻找新的主人建功立业而非拥汉;次等君臣关系的固化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曹操"挟天子"也产生了集团内部拥汉派反对他代汉的严重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赋役制度改革的“摊丁入亩”,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得十分热烈的一个问题。许多论者认为:“摊丁入亩”废除了编审制度,解除了许多世纪以来加在农民身上的一条锁链;政权通过赋役制度实现的人身控制削弱了;数千年的人头税至今基本废除”。言下之意是说:“摊丁入亩”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与花间词的内容相比,敦煌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花间词相似的描写女性题材的词,这类词主要有闺怨词、情词、美人词和官词;另一类则是花间词中少有的,这类词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祝贺祷颂之词、离别思乡之词、战争徭役之词、感慨言志之词、隐逸词、咏物词、礼佛词以及其他词.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所存“十六国”史料中,保留了十六国君臣引用“汉朝故事”及在实录后加入“如汉朝故事”之类的记载,这是十六国史官为构建“华夏化”政治体形象编排的“史相”,而“史实”是两汉以来经史分离,史学地位提高,《汉书》因特殊的历史地位而被广为传播,十六国君臣引“汉朝故事”为现实政治服务。这使“史相”与“史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利用汉朝的政治资源促进了十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汉律早已散失。程树德在《汉律考序》中说:“隋志亦云汉律久亡,是唐时已佚。后世对汉朝法律的了解,仅仅根据两汉魏晋及以后的有关史料加以考证和研究。故此,到目前为止,对汉朝法律制度的研究仍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4,(4):88-91
在学术界一直有"汉承秦制"的说法,也就是说,汉朝的制度是以秦朝的制度为基础,是对秦朝制度的继承发展。本文以法律的视角,从法律思想、法律形式、法律内容以及法律制度方面来研究探讨汉承秦制的内涵,同时揭示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兴盛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法律因素,以及律法实施在一个国家的兴亡当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士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享有的社会特权得到进一步的扩张。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官民中介"角色的强化、经济上少缴赋税和豁免徭役特权的增强,还体现在由"是非"之论带来的文化权力的扩张和地方上教化的主导力量上。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士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享有的社会特权得到进一步扩张.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官民中介"角色的强化、经济上少缴赋税和豁免徭役特权的增强,还体现在由"是非"之论带来的文化权力的扩张和地方上教化的主导力量上.  相似文献   

18.
酒徒的历史     
中国人有空的时候,就总在琢磨谁是中国酒量最大的人。宋人赵崇绚在其作品《续鸡肋》里做了一个统计,并得出结论,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人是汉宣帝时期的丞相、大法官于定国,说他饮酒可至数石而不乱。其他高手还有汉朝的大儒郑康成可饮一斛,汉朝的卢植是一石的酒量,魏晋刘伶的酒量是一石五斗……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年,由于长期遭受秦王朝暴虐的统治和秦末数年的确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流亡,当时的户口只有秦代的十分之二、三。为了安定流民、恢复生产,于是,汉初采取了"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和徭役等,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赋税制度。  相似文献   

20.
依据汉简,从会计报表、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失实及处罚等方面挖掘汉朝的会计监督史料。史料证明汉代会计监督制度相当严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