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孔径为3.2nm的SiO2载体,通过自组装技术合成了纳米级SiO2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PW11Ni—APS—SiO2。经N2吸附测定、UV/DRS、FT—IR、ICP—AES检测,母体PW11Ni与被胺修饰的载体之间不是单纯的吸附,而是生成了新的化学键,很好的解决了非均相反应中,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易脱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通过溶胶 -凝胶技术首次将有机 -无机杂化的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粒子 [(CH3) 4 N] 6 P2 Mo18O6 2 ·9H2 O修饰在蜡浸石墨电极的表面 ,并研究了该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行为 .不仅探索了一种更好的多金属氧酸盐修饰剂 ,而且为研究其他纳米粒子的电化学行为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通过表面活性剂智能化控制的软化学法,探索了多金属氧酸盐低维纳米晶的制备及尺寸和形貌的调控,产物的形貌对聚合物的自组装结构和反应试剂与聚电解质之间的配位作用有很强的依赖性,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这样的聚电解质中含有大量的氮、氧等高配位活性的原子,它们与银离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配位作用,在硝酸银的浓度很稀时,大部分银离子将被“吸附”,这样,相当于把反应物在空间位置上进行预置,从而完成了多金属氧酸盐低维纳米晶的形貌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4.
对多金属氧酸盐基的各类化合物修饰电极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多金属氧酸盐基的化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催化研究情况,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适当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利用低温固相反应首次制备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线,并用红外、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线长为1-2μm,平均直径为20nm。此外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线还具备其他一维纳米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6.
首次将巨轮型纳米多孔多金属氧酸盐Na15[MoVI126MoV28O462H14(H2O)700.5[MoVI124MoV28O457H14(H2O)680.5·ca.400H2O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与聚乙烯基亚胺(PEI)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超薄多层膜。该膜的制备过程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监测,巨轮型纳米多孔多金属氧酸盐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值随着层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关系,表明在纳米超薄多层膜的组装过程中巨轮型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没有被破坏,自组装成膜的过程是一个层层均一、反复生长的过程,每层吸附循环沉积的聚电解质和多金属氧酸盐的量相等。对纳米超薄多层膜的偏振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巨轮型纳米多孔多金属氧酸盐分子在纳米超薄膜中不是杂乱无章随意排列堆积的,而是在带高负电荷的巨轮型纳米多孔多金属氧酸阴离子间存在的静电排斥作用下彼此平行倾斜在基片表面并且与基片表面成一定的取向角从而减低整个体系的能量达到最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两种多金属氧酸盐H4[PMo11VO40].28H2O和H12[K6MnMo9O38]纳米粒子的制备,并通过FTIR、XRD和TEM测试手段对其结构、粒子形状及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基本保持原有的多阴离子骨架,且纳米粒子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10 nm.  相似文献   

8.
在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 n-C7H16H2O(AOT)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Cs3PMo12O40·12H2O纳米粒子,由透射电镜照片观察到这种球形纳米粒子的平均尺寸为60 nm.当杂多酸阴离子PMo12O3-40的浓度增大到50 mol/ m3时,粒子直径增加到200 nm.IR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定结果表明:纳米粒子中的PMo12O3-40阴离子仍然保持Keggin结构,并且这些纳米粒子的固相为结晶态.  相似文献   

9.
多金属氧酸盐(POMs)又称金属氧簇,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然而,纯无机的POMs往往存在毒性高和体内易解离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将POMs与有机物杂化组装成POM纳米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无机-有机杂化的POM纳米复合材料不仅能够提高POMs的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同时能够改善其细胞穿透能力和肿瘤靶向性(EPR效应),在肿瘤诊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了POM纳米复合材料在肿瘤诊疗方面的应用,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光声成像(PAI)、光热治疗(PTT)、化学动力学治疗(CDT)、放射治疗(RT)和多模态成像引导联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方法(LbL),将多金属氧酸盐H3PMo12O40·2H2O,(PMo12)和中性红(NR)制备成纳米复合膜PMo12/NR,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UV光处理前后的复合膜,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红外光谱显示:在UV光处理后来形成M...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SiO2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孔径为3.2nm的SiO2载体,通过自组装技术合成了纳米级SiO2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PW11Ni-APS-SiO2.经N2吸附测定、UV/DRS、FT-IR、ICP-AES检测,母体PW11Ni与被胺修饰的载体之间不是单纯的吸附,而是生成了新的化学键,很好的解决了非均相反应中,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易脱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将多金属氧酸盐H3PMo12O40(PMo12)和有机荧光染料藏红(ST)组装成多层复合膜。除了对膜进行UV-vis光谱,XPS光谱,IR光谱,荧光淬灭性质的表征外,还对膜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了有机染料的荧光淬灭性质,为有机染料荧光淬灭性质的应用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钨磷酸铵、钼磷酸铵两种多金属氧酸盐纳米微粒,用元素分析确定其分子组成,它们的结构、性质、颗粒大小、表面形状分别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热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多金属氧酸盐都为Keggin由结构,晶粒大小分别在32nm和34nm左右,形成纳米微粒后,两种杂多阴离子的热稳定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无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其性质取决于无机和有机组分的化学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简要介绍了多金属氧酸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光致变色机理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将多金属氧酸盐H3PW12O40(PW12)和小分子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组装成多层复合膜,并将此复合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和循环伏安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光谱表明,PW12与MB通过静电吸引,可以很好的自组装成均匀的多层膜,并且比较了复合膜与PW12/MB混合水溶液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以磷钼钒多阴离子[PMo11VO40]4-、[PMo10V2O40]5-、[PMo9V3O40]6-为构建基元,分别和1-辛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三种多金属氧酸盐。以这三种多金属氧酸盐为氧化性催化剂,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应用于淀粉氧化实验并比较它们的催化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三种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其中用[Omim]4H[PMo10V2O40](OPMo V2)作催化剂时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磷钼钒多阴离子[ PMo11 VO40]^4-、[ PMo10 V2 O40]^5-、[ PMo9 V3 O40]^6-为构建基元,分别和1-辛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三种多金属氧酸盐。以这三种多金属氧酸盐为氧化性催化剂,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应用于淀粉氧化实验并比较它们的催化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三种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其中用[Omim]4H[PMo10V2O40](OP-MoV2)作催化剂时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DDP修饰Ag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微乳液中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DDP修饰的Ag纳米微粒,TEM形貌分析表明所合成的微粒粒径约十几纳米,且分布均匀,由结构、红外、元素分析和热分析证实了DDP通过化学作用包覆于Ag纳米核表面,有机修饰层的存在使得Ag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铁微粒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较均匀的纳米铁微粒.首次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引入电化学沉积过程.结合SEM和合成氨试验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的表面活性剂(DBS)有助于纯相Fe纳米晶的生成,所得粒体的原始晶粒尺寸<30nm.其作为合成氨的催化剂,在同样条件下使合成氨的合成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乙醇-水体系中,以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酯为修饰剂,在NaOH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下,用硼氢化钠还原硫酸铜,制备了粒径、形貌可控的单分子层表面修饰铜纳米颗粒.利用FT-IR、TEM、XPS、UV-Vis等手段对铜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剂对铜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形貌有一定影响,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酯能在铜纳米颗粒表面形成较紧密的吸附层,有效提高了铜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并且随着修饰剂烷基链的增长,铜纳米颗粒的粒径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