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已持续一月有余,战争前景仍不明朗,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事态的发展表明,第一,美国和北约实现速战速决的目标已不可能。第二,通过派遣地面部队扩大战争来压服南斯拉夫,不仅难以收效,而且会使美国和北约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还有战争失控之虞。第三,美国和北约也不会接受不体面地撤退的完全失败的结局。第四,最大的可能,是战争打到一定程度时,双方重回谈判桌,寻找政治解决的办法。上述第四种可能中提到的战争打到一定程度双方重回谈判桌的方法,如要取得成果,条件是美国和北约要降低谈判的要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美国和北约欧洲盟国的反战运动不断升  相似文献   

2.
8日中国几大城市爆发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的暴行。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最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的暴行,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中国政府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中国政府处理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事件专门小组组成。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紧急召见美驻华大使,奉命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最强烈抗议。应中国代表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观察(11)     
这半个月里,最令人震惊的新闻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本期为此做了一个专题。这里所写的“新闻观察”的最大特色是人事更迭。巴拉克、钱皮、萨默斯、何厚铧、斯捷帕申,这些人们还不太熟悉的新面孔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人们期待着他们能为这个动荡的世纪之交写下值得纪念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残酷轰炸,历经78个日夜,终于在6月10日停止。本刊曾在这场轰炸开始后不久,采访了南斯拉夫驻华大使斯洛博丹·翁科维奇;停战了,我们再一次有幸受到翁科维奇大使的接待。6月14日,当有关停战的议论沸沸扬扬时,翁科维奇大使拨冗为本刊谈了他的感受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北约的尴尬     
陷入了预想不到的持久轰炸;炸出了“成千上万外逃难民”;制造难以解决的安全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仰仗其巨大的军事优势,对南斯拉夫实施狂轰滥炸,同时辅以经济上封锁和政治上施压。原以为这场轰炸会像“沙漠风暴”一样速战速决,但是事实远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国外科技     
北约轰炸浓烟滚滚、南国边境酸雨连连 据新华社报道:近来罗马尼亚西南部与南斯拉夫接壤的卡拉什-塞维林县连降酸雨。当地专家指出,这是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造成的连锁污染。 据罗马尼亚《每日事件报》5月19日报道,北约导弹对南联盟境内的油库、输油管道、化工厂等进行轰炸后,南全国上空浓烟滚滚。 罗水利、森林和环境保护部根据专家的检测发布公报说,卡拉什-塞维林  相似文献   

7.
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及两个德国的统一,从1990年下半年起,北约组织开始大幅度削减及收缩军事力量,重点在中欧战区。北约盟军总部最高司令约翰·高尔文上将透露,北约总部决定将驻扎在德国的8个军、40万地面部队(其中原西德3个军、美国2个军、英国、比利时和荷兰各1个军)裁减一半,并将裁减后的北约  相似文献   

8.
新闻观察(8)     
在南斯拉夫遭到北约轰炸的今天回头看看刚刚写完的本期《新闻观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军备扩张、政局动荡、民众骚乱、恐怖活动,还有对过去所犯罪行的冥顽态度,令人忧心的消息竟占据了大半篇幅……  相似文献   

9.
马叙生,中国前驻民主德国和南斯拉夫大使。1999年5月,美国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马叙生大使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采访内容被记录在  相似文献   

10.
单极世界:北约新战略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世界,存在着很多“人道主义灾难”,诸如非洲的内战和大量的难民、饥民,英国北爱尔兰的暴力和恐怖活动,土耳其的库尔德族问题,阿富汗的内战等等。但是,美国和北约没有对这些地区进行军事干预。可见,“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只是美国和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要推行美国为北约设计的“新战略”。从设计到实验本来,冷战结束后,北约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失去了北约,美国就失去了对欧洲和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11.
德国:无条件向中国道歉德国总理施罗德5月12日说,他将就北约轰炸北京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一事无条件地向中国高层领导人道歉。他说,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对轰炸的解释令他感到不满,他再次呼吁进行调查。英国:“是美国人干的”5月9日,英国国防部提供轰炸中国驻南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巴尔干半岛"这个名词,中国读者绝不陌生;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地拉那这些巴尔干城市,人们应该耳熟能详。即使不知道历史上巴尔干半岛的"欧洲火药桶"之称,也不会不知道20年前因南斯拉夫解体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战争,以及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在贝尔格莱德发生的"炸馆事件"。作为国际问题和外交学的教研人员,尽管我对巴尔干半岛上发生的恩恩怨怨颇有了解,但直到近期,我才  相似文献   

13.
说起中国与北约的关系,人们马上会想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的大规模袭击,就在战争过程中,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野蛮轰炸,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说起北约,人们还会想到,随着其职能的转变和反恐战争的演进,北约已经来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与北约,我们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14.
初看起来,南斯拉夫战事与我们似乎没有特别直接的利害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各种意见里,至少有这样几点表现得很强烈。第一点看法是,北约和美国的霸权行动,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严重忽略甚至严重轻慢,中国在未来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发言权显然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另一点是,北约以扶助弱小的名义对南斯拉夫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侵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将来中国对分裂主义势力的打击是否会受到同样的外部干涉?第三,美国与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名气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在对南斯拉夫进行打击的整个过程中,一个“战略伙伴”对另一个“战略伙伴”的丝毫无视和野蛮进犯,使人对这种“伙伴关系”产生种种深深的忧虑。中国近些年也先后与美、俄、日、法、德等各大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战略关系,在今后的岁月里,这些战略伙伴关系会不会由于单方面的行动而“空心化”,会不会由于恃强凌弱的蔓延而出现麻烦,会不会由于国际格局的不平衡演化而逐渐被抛弃、被践踏?我们面临着新世纪的到来,北约在南斯拉夫的行动让人们警悟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两位学者王逸舟和沈骥如在此与读者一起讨论和思考。此外,“封面话题”还刊载了张志洲发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北约对南斯拉夫开战后,北京新闻编辑来电话加e-mail 问,中国舆论是一片反对声,美国这边都什么说法?因为住德国的朋友给北京编辑传真说,有人说美国领导轰炸是为在中东的石油利益。我觉得这种欧洲超市小报的“阴谋论”太离谱了。自从 CNN(美国有线新闻广播网)在海湾战争时首开了现场直播后,现在美国的老百姓要“看打仗”才过瘾。荒谬表现于:在美国的我,在北京的编辑,和在德国的那位观察者,使用着现代通讯手段,却正在古老并愚昧的认知状态:盲人摸象。不管怎样,我的确看到一种荒谬正集中在我的朋友米娜身上。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两年以来,特别是去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以后,我国更加重视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而在周边国家中,中亚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何看待中亚形势?从整个欧亚大陆来看,中亚有自己的特色。原苏联东欧地区已经形成几大板块:东欧国家,以波兰、匈牙利、捷克为首,西靠西倾进一步加剧,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基本上完全西化了;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地区,经济转轨还没有完全完成,但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基本上西化了;惟独中亚地区仍保持自己的发展特色。中  相似文献   

17.
一年来的争论概述科索沃战争与轰炸我驻南使馆。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侵略战争,国际形势骤然紧张起来,5月7日夜竟然轰炸我驻南使馆,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形势雪上加霜。早在战争刚刚开始时,人们就对北约粗暴干涉和介入南联盟内政的行为,始之以震惊,继之以忧虑。战争开始后,北约国家首脑聚会美国,借讨论所谓“第三条道路”问题,大谈“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预”,这就更增加了人们对霸权主义的担忧和对时代主题的疑虑。5月初美国突然轰炸我使馆。这一严重事件犹如干柴烈火,立即点燃了一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否时代主题的激烈争论。社会上,在我国有美国使领馆的城市中,爆发了大规模、群情激昂的游行示威。大辩论的内容与方式。几乎在大规模游行示威的同时,各种学术讨论会和报刊舆论较大范围地出现了对“和平与发展”问  相似文献   

18.
当北约的第一颗炸弹在南联盟上空炸响,中国人民的心就无法平静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违背国际法,对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武力干涉,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是不能容忍的侵略行径。科索沃在流血,南斯拉夫在流血……我们和翁科维奇大使取得了联系,他欣然接受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1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8):78-79
<正>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在我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4月5日即清明节当日,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率使馆馆员前往我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使馆全体馆员肃立纪念碑前,向在1999年北约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烈士敬献花圈并默哀,表达对烈士的深切哀思。23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两个来月,西欧恐怖活动经过四年多的沉寂之后卷土重来,制造了一系列的爆炸暗杀事件,使西欧国家甚至美国深感不安,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注意。据外电报道,参与这些恐怖活动的主要有西德的红军派、法国的直接行动组织、比利时的共产主义战斗小组和葡萄牙的人民力量四·二五派等恐怖组织。1984年6月,他们从布鲁塞尔军火库偷劫了800多公斤炸药,到处肇事。一两个月内,他们爆炸北约的输油管道和设施,甚至北约总部,炮击北约军舰,袭击美国驻军。他们还暗杀了法国国防部国际事务局长奥德朗将军和西德军火商齐默尔曼。令人注意的是,这些恐怖活动较之过去有很大不同,有其新的特点:一,范围广。以前恐怖活动严重的国家只有意大利和西德等少数几国,现在则蔓延到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甚至西班牙、希腊和荷兰都时有发生。二,时间集中。过去,恐怖组织活动分散,隔一段搞一次活动,而近期则不然,他们似有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