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鳞次栉比的高楼把城市装点得错落有致,并呈现缤纷色彩,这固然是城市外观美的一种表现。但是,城市中过多的高楼却可能造成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从而对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高楼加剧热岛效应城市高楼过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之一是参与形成热岛效应。所谓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地区,形成一个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热岛"现象。热岛既指城市中心相对于城郊,又指城市相对于农村,前者一般比后者高1℃~5℃。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  相似文献   

2.
吴凯  杨修群 《科学通报》2013,58(8):642-652
利用1979~2008年中国东部312个站点均一化调整后的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及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运用滑动空间距平方法, 对冬夏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非均匀性进行检测, 并分析了城市化对地面增暖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中国东部夏季和冬季的增温高值中心分别集中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其中长三角地区夏季的增暖主要是由夏季最高气温的增加所导致, 城市增温率为0.132~0.250℃/10 a, 增温贡献率为36%~68%; 京津冀地区冬季的增暖主要是由冬季最低气温的增加所导致, 城市增温率为0.102~0.214℃/10 a, 增温贡献率为12%~24%. 城市群增暖的时空差异可能与区域气候背景及人为热排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矿10年来的降雨量与临近朔城镇与平鲁区的降雨量分析比较后,证实露天采煤并没有影响到大气降雨,也就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露天采煤引发的热岛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你是否想过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部分物种消失……现在又多了一大影响:闪电频率明显增加。美国科学家对近十年的全球气温和闪电频率的关系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全球气温每上升1℃,闪电频率就会增加12%。我们绝不能仅仅将闪电视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普通现象,它不仅会引发野火,还会引发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氮氧化合物的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改变大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矿10年来的降雨量与临近朔城镇与平鲁区的降雨量分析比较后,证实露天采煤并没有影响到大气降雨,也就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露天采煤引发的热岛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矿10年来的降雨量与临近朔城镇与平鲁区的降雨量分析比较后,证实露天采煤并没有影响到大气降雨,也就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露天采煤引发的热岛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7.
王芳  葛全胜 《科学通报》2012,(11):951-958
1980~2009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显著时期,也是气温上升剧烈的时期.本文基于卫星观测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1980~2009年中国城市化对地表观测气温的影响.城市用地指标采用1980~2005年的城市用地扩张量(ΔU),根据该指标将全国气象站点分为3类:(C1)站点周围城市化剧烈;(C2)站点周围城市化较明显;(C3)站点周围城市化微弱.结果表明C1类城市以中国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主,C2类城市以地级市为主,C3类城市以县城为主.鉴于C3类城市的ΔU很小,因此认为其温度可能受城市用地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如果三类城市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类似,则C1类或C2类城市的增温减去C3类城市的增温就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去除全球变暖的影响,而突出城市化对局地温度的贡献.结果表明,C1类城市化对局地温度的影响为0.258℃/10a,占总增温幅度的41%;C2类对局地温度的影响为0.099℃/10a,占总增温幅度的21%.在全国尺度上,城市用地变化的影响为0.27℃/30a或0.09℃/10a,占总增温幅度的20%,且冬季高于夏季.由于C3类城市可能并非完全不受城市化影响,因此,这里计算得到的可能是城市化影响的最低值,实际影响可能略高于该值.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只是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途径,但是这个指标比人口数量、夜晚光亮度等指标更直接地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让世界越来越热。城市更是遭殃。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热岛。为逐步解除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美国研究人员在前两年提出在城市的大楼里种菜种粮的设想。为的是解决城里人的生存问题;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在城市的大楼里种树的设想。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空中森林”.又名“二氧化碳吸收大楼”。  相似文献   

9.
屋顶绿化PK室内空调——都市热岛现象的克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摩天楼越盖越多,环城路越修越宽,与此同时一个有关环境的新名词也通过各种媒体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都市热岛现象”。当一个城市的钢筋水泥墙面(包括沥青路面)的比例超出绿地面积时,这里的气温就会明显高于同属一个气候类型的郊外乡村。尤其在夏季,大量使用的工业、民用空调排放的废气对周围小气候的影响更为明显,热岛现象也就越发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表面温度下降20℃日本是世界上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在这类经济高度发达国家都市热岛现象也较为突出。但是在城市绿化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冬季北方的暴雪经常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引发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未来全球变暖情景下,我国冬季降水是否会显著增加从而导致北方的暴雪更多的发生.本文利用CMIP3模式在IPCCA1B情景下对未来气候的预测结果,得到北极夏季(September)无海冰时的一种情景,即"FreeArctic".利用相应的海温场和CO2含量驱动一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来对北极夏季无海冰时的东亚各季节气候做出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此时的冬季(DJF)全球表面气温有显著的不同程度的升高,升温幅度最大的区域是在北极地区和亚洲、北美洲的高纬地区.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均减弱,东亚冬季风减弱.但是,由于来自北方的水汽输送的加强,我国冬季从南到北降水增多.由于增暖的协同作用,我国北方未来寒潮的概率有可能减少;北方部分地区降雪有可能增加,因为降雪的温度条件是基本满足的.  相似文献   

11.
降水形态的变化可以影响地表的温度和反照率,对下垫面物质和能量平衡、陆地水文及生态系统均产生极大影响.基于美国阿拉斯加8站和加拿大11站日平均气温和固态、液态降水资料拟合的固-液态降水临界气温,辨析了1961~2010年环北极地区253个站点的降水形态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0°N以北地区,降雨量占总降水量的比值(rainfall to total precipitation ratio,RPR)随纬度升高而减小.RPR气候平均态在夏季最高,秋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在不同季节,RPR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春季,RPR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北极大部分地区(82.46%站点)呈增加趋势,且有22.37%站点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北极大部分地区春季降水在过去50多年间呈现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趋势.使用95%置信区间上限和下限临界温度对降水形态进行划分和趋势分析,其结果与使用最优解的计算结果一致.在北极冰雪开始消融的春夏季节转换期(3~7月),阿拉斯加、中西伯利亚和北欧部分地区存在明显的固态降水向液态降水转变的趋势,这一趋势可能正在对北极地-气相互作用施加着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误区之一: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研究结果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这一观点虽无可置疑,但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及对混合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长和 《科学通报》1993,38(15):1399-1399
文献[1]指出,在受烟尘污染的城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被严重削弱。这显然会改变地面和气溶胶所在气层的热量收支,从而影响低层大气的温度分布和边界层的发展。本文拟从观测资料和理论计算两方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所用资料取自1989年12月1—15日在兰州地区进行的一次外场观测。在三个测点进行了大气浑浊度、辐射量和风温廓线的观测。兰州大学测点(简称兰州)接近城市中心,海拔高度1530m,南山顶测点高出城市620m,皋兰县气象站(简称皋兰)位于较开阔的农村,海拔高度1668m。整个观测期间天气以晴为主,有时多云,无明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暑气蒸腾,最高气温常常在37~40℃的范围内,人体生理活动受到严重的威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诱发"高温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电脑模拟温室效应的研究显示:在今后30年内,全球的气温将上升5℃,而在近极地地区,气温则可能上升12℃。自上次间冰期以采,这个计算出的升温幅度是最大的。过去,绝大多数的全球气候模型仅仅基于这么一个推断,即大气中C0_2的浓度增大是时断时续的,而不考虑这一增大是持续的。因此,以往的模型就可能导致全球和地区性气候变化预测的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1~3℃变暖的集合预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大膀  张颖  孙建奇 《科学通报》2009,54(24):3870-3877
有关气候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关键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估研究表明, 如果年平均地表气温在现有的水平上继续升高1℃, 2℃和3℃, 那么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粮食产量、淡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口死亡率等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 为此, 基于17个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 B1, A1B和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结果, 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评估了以上3个变暖值在中国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的上升速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别, 低(高)排放情景下各变暖值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早), 低(高)变暖值的发生时间在各排放情景之间差别相对较小(大); 就地域分布而言, 各变暖值在中国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出现的时间要明显早于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表结构和建筑物材料的不同,城市与其周围的乡村之间在物理特性上存在着值得注意的差异.结果是城市的气温、湿度、降水状况、起雾频率和空气污染程度等都受到影响.本文主要以西柏林为例加以说明,尤其是所谓“城市热岛”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0,(9):7-7
在美国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有可能加剧人们的暴力倾向,这是因为更高的气温更容易刺激人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传真     
1997年年平均气温最高 美国全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高级研究人员汤姆·卡尔说,1997年全球的平均温度比正常年份的平均温度高出3/4华氏度(约0.4℃)。正常年份指的是从1961年到1990年,这期间的平均温度为61.7华氏度(约16.5℃)。1997年的平均温度比过去最热的1990年的平均温度要高出0.15华氏度(约0.083℃)。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我国江淮-江南地区持续高温,多个地区气温打破历史纪录,影响重大.本文从气候学的角度开展了其归因研究,结果发现在2013年7月,北大西洋中纬度地区海温持续偏高,打破160年的历史纪录,海温的异常通过遥相关波列与东亚上空纬向西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产生联系,进而可能影响到我国江淮-江南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这可能是造成该地区2013年7月破纪录高温事件的重要原因.对于江淮-江南地区的极端高温,一般关注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本研究指出,江淮-江南地区上空纬向西风的变化也是影响该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的重要气候因子,尤其是2013年7月,该地上空纬向西风破纪录的偏弱与夏季气温破纪录的偏高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对于我国江淮-江南地区夏季气温和极端高温事件的研究,不但需要关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还需要关注高层纬向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