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勇求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9):35-36,48
本文简要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核心构件,给出了嵌入式系统在智能超声测试诊断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嵌入式测控系统的发展趁势,基于嵌入式Internet的网络测控是测控系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QN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嵌入式系统在一种被测设备检测中的应用方案;阐述了基于QNX的嵌入式实时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具体的测试系统说明了驱动函数的配置方法。在分析测试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利用QNX的实时性特点,解决了测试系统的实时性需求;同时给出了测试系统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并使用QNX实时系统,编写了相应的软件。  相似文献   

3.
郑泽宏 《科技信息》2013,(25):140-140,221
现代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其基本核心技术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单片机作为一种嵌入式系统,在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对单片机的特点、组成以及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单片机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单片机的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片机今后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Proteus的虚拟单片机实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巍 《科技资讯》2010,(5):26-28
Proteus是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仿真平台,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Pro-teus软件的特点,并阐述了构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具有经济性、全面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优势。结合基于Proteus的虚拟单片机实验系统开发,给出了直流电机测速实验系统仿真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仿真效果图及C51源程序。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依托姿态传感器、摄像头及主、副控嵌入式系统芯片,设计了基于图像二值化处理的四旋翼飞行器教学实验系统。首先根据四旋翼飞行特点,搭建了四旋翼硬件系统,基于图像二值化处理和识别结果设计了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算法,并通过四旋翼飞行器投掷铁片和找寻铁片实验测试。大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投掷铁片测试中成功率达95%,找寻铁片的成功率约为80%。通过该教学实验系统设计与应用,有助于相关课程的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嵌入式产品程序更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AP技术的STM32单片机在线固件升级方案,设计了STM32单片机最小系统硬件电路和USB转串口通信电路,并给出了Bootloader程序、APP程序、PC上机程序的实现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简单实用、稳定性高、维护成本低和设备使用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嵌入式产品升级.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导弹发射装置现有的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检测结果不够准确、不直观的问题,设计与实现某型导弹发射装置综合测试系统.在分析测试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板卡,设计了电源模块和信号调理电路,在VC ++6.0开发环境下,搭建综合测试平台,构建基于PC104嵌入式计算机的某型导弹发射装置综合测试系统.应用表明,该测试系统技...  相似文献   

8.
嵌入式系统低消耗设计为很多的设计人员带来了问题,主要原因是嵌入式系统的设备本身具有体积和质量上的制约,本篇文章分析了单片机的嵌入式的系统子在系统的设计方式和想法上,分析探究了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操作系统的设计,并且提出了单片机嵌入系统软件编码在实现过程中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的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油井测试仪系统设计较复杂且体积庞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掌上电脑和PIC单片机相结合的综合测试系统.采用PIC单片机实现前端数据采集,利用掌上电脑作为人机接口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无线传输和存储.该系统体积小易于携带使用,维护简便.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数据采集与存储可靠,测量精度可达1%,能够满足实际油井参数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嵌入式系统应用已渗入到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邻域。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普遍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网络应用将成为嵌入式系统应用发展的趋势。嵌入式网络的存在,必须要考虑嵌入式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嵌入式系统本身资源有限,无法存储和运行大型的安全工具等。提出了在嵌入式系统上使用蜜罐Honeyd的安全防御措施。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安全特点并对Honeyd简单介绍,然后分析Honeyd的体系结构及配置,最后实现在嵌入式设备上对Honeyd的移植并进行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导弹变深度发射动力调节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针对导弹变深度发射提出通过改变发射装置高压室喷管喉部的通气面积来实现发射动力可调。通过内弹道设计和计算,给出了对应于发射深度范围的通气面积调节范围,并分析了通气面积对导弹运动、发射装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喷管喉部的通气面积,使导弹发射装置的燃气动力得到了有效调节,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导弹的变深度发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瞄准下空空导弹允许发射区模拟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瞄准是为适应网络中心战而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针对网络化探测、网络化跟踪和网络化攻击的作战特点,分析了网络瞄准下空空导弹发射方式,给出了导弹允许发射区的计算方法;在所建立的导弹和目标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一维黄金分割法搜索了导弹允许发射区包络;结合网络瞄准下6种典型的编队形式,仿真计算了空空导弹允许发射区,将其与平台瞄准的发射区相比较,并总结出导弹允许发射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弹头构型、发射角及弹射速度对弹体跨介质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多样化弹道跨介质兵器/飞行器的设计提供试验及理论支持.开展弹体跨介质出水试验及数值仿真,经瞬时图像集解析获取弹体跨介质偏转角变化量及运动轨迹,构建高精度气/水跨介质数值模型,揭示弹体穿越气/水界面过程中弹头构型、发射速度、发射角对弹体承载分布及跨介质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弹体气/水跨介质数值模型计算误差<5%;同一弹体跨介质出水稳定性随发射速度、发射角增大而提高;相同发射工况时,各弹头构型跨介质出水稳定性:圆弹头>90°锥形头>120°锥形头>平弹头;跨介质弹体表面液膜形态对称性越好、液膜面积变化量越小则有利于减少弹体跨介质径向载荷振幅,提升跨介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空战对抗训练中空空导弹杀伤效果的评估需求,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导弹飞行仿真模型,该模型根据导弹物理特性、动力和运动学特性、制导方式、目标的机动等因素计算导弹运动轨迹,并基于导弹脱靶量、预计接近时间计算导弹杀伤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易,便于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且导弹攻击过程和范围与实际导弹基本相同,可用于对空空导弹攻击效果的实时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性能难于定量评估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用于在定型阶段对导弹的抗干扰性能进行鉴定。该方法首先规划了导弹抗干扰试验。为便于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将导弹抗干扰试验分解为导引头抗干扰试验和导弹控制系统抗干扰试验。导引头抗干扰试验分为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系留飞行和靶场发射试验,导弹控制系统抗干扰试验分为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和靶场发射试验,通过多层贝叶斯估计分别得到了导引头和控制系统抗干扰概率模型,再利用二阶矩等效方法,推导出了由导引头和控制系统串联组成的导弹系统抗干扰评估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具有结果可靠、精度高的优点,且能给出抗干扰概率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6.
机载导弹发射动力学建模与虚拟样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导弹在发射导轨上的运动特征,以"捕食者"机载导弹发射系统为物理原形,建立了发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并应用MSC.ADAMS软件建立导轨发射条件下弹-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和仿真结果相符,得到了发射过程中导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导弹与载机分离时对载机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导弹预警卫星的预警信息战术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助推段观测的弹道导弹轨迹参数误差估计的导弹预警卫星引导能力评价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和推理估计方法,建立了导弹预警卫星利用助推段观测的弹道导弹发射点、关机点和落点估计误差计算模型,进而设计了导弹预警卫星对导弹防御系统的目标引导区域增长率计算模型。数值分析实例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导弹预警卫星的引导能力评价方法可以为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战术和技术参数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576-1579
超音速战斗机发射导弹时,导弹发动机排放的燃气的温度很高。这种高温气体吸入进气道,使进气道里的气流温度陡然上升,并使进气道出口流场不均匀,致使发动机进口环境条件恶化,由此造成发动机喘振,甚至停车。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动态网格技术,对某型飞机发射导弹时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导弹射流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反应了随着导弹移动进气道流场的变化情况,对于设计导弹发射点位置及进气道结构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导弹热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筒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RNG(renormalization-group)κ-ε湍流模型,采用域动分层法模拟导弹发射过程,得到了导弹发射过程中筒内的温度、速度、压强云图及筒壁监测点的压强和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发射筒前后盖打开以后,筒内燃气无反射回流现象;导弹发射过程中,筒内的高压燃气向外压迫筒壁,使筒体产生最大变形为0.68 mm;发射筒在最大温度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热变形为0.1 mm。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微处理器AT89C51控制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设计以Nordic nRF401收发一体芯片为核心,分析了nRF401 的性能参数、系统结构和使用方法.提出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低功耗、可靠性的设计实现方法.利用该方案设计的系统具有发射功率小,外围元件少等特点,可满足低功耗、微型化的无线数据传输产品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