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是世界上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沉积环境为油气生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与圈闭条件,不同的构造与沉积背景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类盆地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特选取马哈坎三角洲盆地、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3个世界级富含油气区,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沉积特点、烃源岩、成藏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对3个类型的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3大盆地均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稳定沉积背景,均发育了规模巨大的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由于形成时期不同的古气候、古沉积与古构造条件,3大盆地在沉积模式、烃源岩、主要成藏组合、油气类型、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其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亦不同,马哈坎三角洲盆地以深水为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以深层为主,刚果扇盆地以深水中浅层为主。  相似文献   

2.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双阳组处于断陷湖盆发展阶段,边界控盆断层开始活动,基底形成一系列正断层.由于断陷影响,砂体厚度和分布横向变化快,具典型的“源近流短”沉积特征.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资料以及测井、录井等资料,并参考研究区沉积体系背景,研究表明双阳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扇和湖泊沉积四类大相,并可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扇端、滑塌扇扇中、外扇以及滨浅湖、半深湖10类亚相.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断陷湖盆,具有十分可观的资源储量。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储层预测,辅助勘探方案的制订,通过黄河口地区丰富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以及钻测井等资料,全面分析了渤海湾盆地黄河口西洼东营组沉积层序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间的作用关系,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研究区东营组可划分为3套三级层序,其中SQ3和SQ2进一步划分为湖扩域和高位域。层序内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相四种沉积体系,从SQ3至SQ1呈明显的继承性发育特征。沉积层序演化过程主要受到了古地貌和基准面变化的控制,其中坡折带作为古地貌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态和规模成为控制层序和沉积体系的首要因素;其不仅为沉积物供给提供保障,而且成为沉积物的搬运和卸载有利场所;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基准面变化,它通过影响A/S的大小,控制沉积物的储存状态,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组合,最终在两种因素的耦合下形成了黄河口西洼复杂的层序、沉积模式。北部陡坡带,层序地层以断失现象出现,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部砂质滩坝大面积发育,而在南部斜坡带不整合特征以地层超覆为主,并形成持续发育、规模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未来勘探目标可设定为分布在滨浅湖砂质滩坝中的有利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湖泊浊积扇六大类沉积体系.长8期湖盆开始形成,主要发育神木-乌审旗、安塞和正宁-合水等三角洲沉积体系;长7期湖盆进一步扩展,三角洲规模萎缩;长6期湖水大面积退缩,三角洲前缘连片,面积最大,东北三角洲前缘已推进至吴旗-甘泉一线,西南缘推进至华池-庆阳一带;长4 5期以浅湖亚相为主;长3、长2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长1期湖盆继续萎缩至消亡,局部出现沼泽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演化,在纵向上构成了五套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6.
滇西龙川江盆地沉积体系特征及与砂岩铀矿成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川江盆地是滇西新生代造山带内部发育的小型山间断陷陆相沉积盆地.通过分析盆地内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空间展布模式,提出了初始成盆阶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盆地扩张阶段则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组合的观点.探讨了沉积体系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认为铀矿床定位于冲积扇扇体上,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是砂岩型铀矿赋存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古生物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了湖泊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三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显示,各时期的古地理面貌主要受湖盆演化阶段和湖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长8长7期,为湖盆扩张强烈坳陷阶段,湖平面总体上升,以发育三角洲前缘、浅湖半深湖和浊积扇为特征;长6长4+5期,为湖盆稳定坳陷阶段,湖平面缓慢下降,湖泊退缩至南部边缘地带,以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长3长2期,为湖盆缓慢沉降萎缩阶段,湖平面快速下降,岸线大幅度向南迁移,三角洲平原进入研究区,沉积范围与三角洲前缘相当。古地理研究揭示的砂体展布规律对陕北斜坡油气富集带东南缘富县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穆格莱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沉积学方法分析了穆格莱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油气勘探问题。研究表明:该盆地发育冲积、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深水浊积岩相等5种沉积相,分别构成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湖泊等两大沉积体系;主要烃源岩发育在下白垩纺AG组,该组上部以砂岩为主,生烃潜力差,下部主要是干旱气候期的沉积,生烃潜力亦差;AG组中部以暗色泥页岩沉积为主,发育在成盆早期,为中-深湖泊沉积,但分布较为局限;该段地层厚2000m,60%以上为暗色泥、页岩,是穆格莱德盆地油气勘探的主力层位。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0.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文莱-沙巴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文莱-沙巴盆地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的俯冲增生期和中中新世-第四纪的快速沉降期2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始新世-早渐新世发育滨浅海-浊积扇-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早中新世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浊积扇沉积体系。文莱-沙巴盆地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2类烃源岩、主要发育中中新统和上中新统2套储层、发育层间局部盖层缺乏区域性盖层,发育2套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的逆冲推覆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
冀中坳陷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全区广泛分布,在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等定性和定量资料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图。冀中坳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的沉积相,包括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湖底扇及湖泊。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大型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并处在冀中坳陷始新统早期的湖盆断陷扩张深陷期沉积这一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是华北地台东部一系列老第三纪断陷盆地之一。本文用沉积学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渐新世早期常年盐湖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特征、成盐方式、相带分布及控制因素。在构造地貌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孢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古盐度和古气候特点。结果表明该区以岩盐为主的蒸发盐是在深水下沉积的,占浊积相、浅湖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组合成常年盐湖沉积体系。这种常年盐湖是在亚热带封闭谷地内蒸发强烈和有充足入水补给的环境下形成的。该沉积体系有利于油气的储集。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油层属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三段。由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演化的阶段性,导致该地区沉积的多旋回性。沙三段沉积时期,伴随湖盆进一步扩张,湖盆急剧下降,水进加剧,此时发育了以浊积岩为骨干的沉积体系。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分析,了解岩石颜色、结构、岩性、成分、构造、矿物及测井相要素,并参考研究区沉积体系背景,发现目的层段发育深水湖底扇、湖泥相两大沉积体系。并识别出湖底扇相和湖泥相两个大相。湖底扇内扇、湖底扇中扇及湖底扇外扇三个亚相及主沟道、辫状沟道、末梢微相等6个微相。  相似文献   

15.
东非裂谷系盆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油气发现,Tanganyika盆地与已发现含油气盆地构造及沉积特征相似,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根据地震反射界面接触关系及界面上下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T14、T12、T5、T2,相应地将盆地沉积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层序格架控制下,根据地震相外部反射形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出河道充填状、强振幅席状、弱振幅席状、楔状、透镜状、丘状、叠瓦状共7种地震相类型,反映河流、滨浅湖-深湖、深水等深流、扇三角洲等不同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SQ1层序时期,缓坡带孤立半地堑发育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滨浅湖-深湖相沉积为主;SQ2层序时期缓坡带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发育河流及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发育三角洲及浊流相沉积为特征;SQ3层序时期构造抬升,缓坡带发育大型曲流河沉积,洼陷中心三角洲及浊流沉积规模进一步扩大;SQ4层序时期裂陷进一步加剧,洼陷中心发育洼陷中心发育深水等深流沉积,边界断层陡坡带发育大规模扇三角洲及滑塌沉积。  相似文献   

16.
陆相断陷盆地浊积扇体的发育受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古地貌等多因素的控制.以断陷湖盆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缓坡带东风港油田为例,在系统调研和大量实际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陆相浊积扇规模小、分布分散、呈多层薄层状、识别和预测十分困难的特征,建立断陷湖盆缓坡带浊积扇沉积的"叠置扇模式"."叠置扇模式"具体表现为"垂向叠置,扇上有扇;侧向迁移,扇外有扇".在油气勘探中,根据"叠置扇模式"的发育特征和控制要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有利勘探开发目标.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东风港油田大量小型浊积扇的成功勘探开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伊犁盆地是重要的沉积型矿产盆地之一,赋矿层位主要在侏罗系,但该套地层油气勘探却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盆地南缘苏阿苏沟剖面的中下侏罗统地层进行精细测量,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依据不整合面、冲刷面和岩性转换面,将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可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7个中期旋回及15个短期旋回;明确了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沉积环境,主要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侏罗纪时期,伊犁盆地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构造升降旋回:初期裂陷扩张阶段(MSC1-MSC3时期),可容空间有限,物源充沛,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中期旋回叠加式样以A型和C_1型为主;中期深陷鼎盛阶段(MSC4时期),可容空间最大,物源供给不足,三工河组湖泊相沉积,中期旋回叠加式样以C_3型为主;后期抬升萎缩阶段(MSC5-MSC7时期),可容空间减少,物源增大,西山窑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旋回叠加式样以C_2型为主。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古水流、重矿物特征研究、粒度分析、薄片骨架矿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延长组存在有东北、西南、东南和西部4个方向物源.依据物源方向、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深水重力流4种沉积体系,即东北方向的富县三角洲、东南方向的庙湾-宜君-黄陵三角洲、西南方向的彬县-长武三角洲,以及正西方向的庆阳-合水三角洲.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分布关系,认为油气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其叠合部位,以及深水区的砂质碎屑流和浊积体等能构成岩性圈闭的储集岩体内.沉积物源的研究和沉积体系演化的分析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深水沉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沉积模式研究具有较大的争议,而且只用一种成因模式去解释深水沉积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的野外剖面的观测及部分岩芯观察,基于沉积学相标志分析,对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沉积砂体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首先,划分了研究区深水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包括风暴岩、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总结了各类型深水沉积体的识别标志;其次,将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的风暴沉积体系和无水道发育的滑移-滑塌沉积体系;风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风暴岩、水道侧缘及风暴浊积岩朵叶体,为风暴侵蚀成因;滑移-滑塌体系可以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远源浊流沉积,为地震、火山或风暴活动触发三角洲前缘坡折带沉积物失稳滑塌形成。综合砂体成因类型和沉积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研究湖盆深水区沉积物组合及分布规律,为湖盆深水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周红建 《科技资讯》2013,(34):114-115
本文运用测井、岩性、地震资料对茫汉断陷九佛堂组和沙海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该区各种沉积体系的地震相模式和测井相模式,指出研究区断陷层发育四种沉积体系,分别为近岸水下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茫汉断陷九佛堂组和沙海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指出茫汉断陷不同构造上沉积体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