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6mg/g(饲料1)、20mg/g(饲料2)、24mg/g(饲料3)的预混料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市售进口饲料EP4为对照饲料,检测不同饲料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每种饲料投喂3池大菱鲆,每池100尾大菱鲆幼鱼.3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与对照组在摄食率、增重、特定生长率上差异不显著,实验设计的饲料生长性能达到了市售优质进口饲料的水平.饲料2组的饵料系数低于饲料1和饲料3组,蛋白质效率高于饲料1和饲料3组,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实验设计范围内不同预混料添加水平未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大菱鲆对维生素和微量矿质元素可能有一个较宽的需求水平,20mg/g的预混料添加量在生产上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在海参养殖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水体中氨氮和活性磷的去除作用。【方法】2014年6~8月,在山东乳山海参养殖池塘试验养殖龙须菜,设置不同养殖深度和养殖方法,共养殖80d。【结果】龙须菜最大增重从0.7kg到6.1kg,增长8.5倍,其SGR可达5.5%;水体氨氮平均下降22.7%,活性磷下降21.4%。【结论】龙须菜可以在适合的池塘中养殖,并且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和活性磷,是有效的近海生境修复海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给俄罗斯鲟鱼(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养殖管理提供借鉴,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始体重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kg/m~3(SD1)、3.6kg/m~3(SD2)和4.7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m×4.4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d。【结果】SD3组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SD1组和SD2组(P0.05),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打破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平衡,抑制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发挥。SD3组幼鱼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SD1组、SD2组(P0.05),这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的表现。随着养殖密度增加俄罗斯鲟幼鱼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逐渐升高,肝体指数降低。SD3组俄罗斯鲟幼鱼脾脏系数显著低于SD1、SD2组水平(P0.05),血液溶菌酶活性以及C3补体因子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过分提高养殖密度,将会导致俄罗斯鲟幼鱼出现拥挤胁迫,使机体的自由基"稳态性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肝脏和脾脏均受损,免疫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且随养殖密度增加抑制效应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0,0.1 %,0.2 %,0.4 %,0.8 %,1.6 %)的芽孢杆菌粉剂,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芽孢杆菌不同添加量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对幼鱼的日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0.2 %的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F5,12=8.003 4,P=0.003 7)和特定增长率(F5,12=6.441 8,P=0.007 9)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组的饵料系数也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F5,12=5.69,P=0.006 4);同时该组幼鱼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值.说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E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按照0.8%(EGⅠ)、 1.2%(EGⅡ)、1.6%(EGⅢ)、2.0%(EGⅣ)的比例添加亿菌优(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含量比2∶1)进行养殖.养殖8周后,分析各组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显示:(1) E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与CG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EGⅡ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EGⅢ组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EGⅣ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G组(P <0.05);(3)杂交石斑鱼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添加乳杆菌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GⅢ组肠道淀粉酶含量最高(P <0.05),其他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添加剂对甘蔗梢叶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为甘蔗梢叶高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尿素、糖蜜、乳酸菌液的添加和三者混合添加对甘蔗梢叶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添加剂均能改善甘蔗梢叶青贮的营养品质。当尿素添加量为0.5%(W/W)时最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34.68%和61.27%,半纤维素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降低10.67%和6.23%,差异极显著(P0.01);当糖蜜添加量为15%(W/W)时最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20.42%和36.42%,纤维素、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分别降低54.04%,28.30%和45.72%,差异极显著(P0.01);单独添加乳酸菌对青贮影响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0.5%(W/W)尿素、15%(W/W)糖蜜和5%(W/W)乳酸菌液青贮效果最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85.92%和69.36%,纤维素、NDF和ADF分别降低38.94%,17.92和33.44%,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甘蔗梢叶青贮时,同时添加尿素、糖蜜和乳酸菌,能有效降低其粗纤维含量,提高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刘华荣 《科技资讯》2006,(31):77-78
本文综合论述了现代养殖技术新方法。从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按理想蛋白模式配制日粮,添加外源蛋白酶以降低粪尿中氮的排放量等方面控制和减少微量元素及抗生素的使用量,改变传统养殖技术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的营养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生长时期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确定适于大菱鲆人工选育的主要测量指标。【方法】应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菱鲆6月龄幼鱼及14月龄成鱼全长(TL)、体长(BL)、头长(HL)、体高(BD)、尾柄宽(THH)、体厚(BW)和体质量(BM)7个性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曲线拟合分析获得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最佳拟合模型。【结果】不同生长时期,大菱鲆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月龄阶段,全长(TL)、体高(BD)、体厚(BW)、头长(HL)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14月龄阶段,全长(TL)、体厚(BW)、尾柄宽(THH)的直接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并建立2个生长时期不同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6月龄阶段,进入回归方程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BM)的最优曲线拟合模型均为线性函数模型;14月龄阶段,进入回归方程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BM)的最优曲线拟合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结论】不同时期,影响大菱鲆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不同,且各形态性状对大菱鲆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适用的最优拟合模型也不同。建议将全长(TL)(6~14月龄)作为幼鱼与成鱼阶段的主要育种目标性状,同时幼鱼阶段辅以体高(BD)、体厚(BW)和头长(HL)作为参考性状,成鱼阶段辅以体厚(BW)和尾柄宽(THH)为参考性状,从而有效提高大菱鲆的选育效率,为大菱鲆选育提供测量指标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从植酸酶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磷及其它矿物质生物利用、水产动物饲料营养消化率、水产动物体成分、水产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和降低磷酸二氢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综述了新型饲料添加剂植酸酶的作用。探讨了水产饵料中添加植酸酶的最适添加量问题和植酸酶的活性问题。从提高水产动物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阐述了植酸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27.5℃条件下,以对照组(添加0%碳水化合物)和处理组(添加12%碳水化合物)的人丁配合饲料喂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rt)幼鱼(38~42g),在喂养0,2,4周后分别测定实验鱼胃、肠、胰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显示:胃、肠、胰淀粉酶活性在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南方鲇幼鱼的淀粉酶活性的基础水平(未经实验处理的0周)在胃、肠分别为0.073,0.108U/mg,高于某些肉食性鱼类的相应水平;蛋白酶活性在摄人碳水化合物后却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卢〈0.05).研究表明:南方鲇幼鱼淀粉酶活性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具有相对保守性,而蛋白酶活性对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反应.本研究提示,南方鲇幼鱼能够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可能与其淀粉酶活性的基础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发酵耦合酶解高效制备右旋糖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iodes 31208)发酵蔗糖制备右旋糖酐的工艺,实现灵活控制分子量及高效制备右旋糖酐的目标。【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蔗糖浓度对蔗糖转化的影响,确定蔗糖流加工艺的各个参数,以及右旋糖酐酶添加耦合蔗糖流加的工艺条件。【结果】通过调控右旋糖酐酶添加工艺,可灵活控制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无需再经酸水解及乙醇分级沉淀就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节省无水乙醇的用量;且确定的最佳蔗糖流加工艺参数:初始蔗糖浓度为130 g/L,流加速度为12 g·L-1·h-1,起始流加时间为16 h。与蔗糖单批发酵结果相比,该工艺可使蔗糖转化效率提高约75%,特定分子量(5000~7500 Da)右旋糖酐浓度可达108 g/L,相应提高2.3倍,收率稳定在32%左右。【结论】该方法具有发酵易调控、高效和成本低的优点,对大规模生产右旋糖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胰蛋白酶酶解法提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体壁中水溶性多糖的最优条件。【方法】分别从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pH值、酶底比等5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分为两部分进行,先确认提取方法中各单因素的最优条件,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4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pH值、酶底比),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到方格星虫水溶性多糖水提法的最佳组合。【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方格星虫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的为浸提温度,其次是pH值和料液比,影响最小的为酶底比。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60℃、pH值8.0、料液比1∶12g·mL-1、酶底比为2.0%、时间3h。【结论】在最优浸提条件下,方格星虫水溶性多糖酶提法所得的最佳提取率为1.59%。此方法高效稳定可行,能有效提高方格星虫的多糖提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广西道地药材战骨(Premna fulva Craib)丰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缺乏的现状,对战骨光合特点进行测定与分析,旨在了解战骨的光合作用特征,为其人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战骨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战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7.07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0.047μmol·ml-2·s-1,暗呼吸速率0.620μmol·m-2·s-1,光饱和点1364μmol·m-2·s-1,光补偿点13.14μmol·m-2·s-1。战骨的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呈"双峰型"曲线,偏相关分析表明,Pn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强光引起的非气孔因素。【结论】战骨具阳生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生境。  相似文献   

14.
5个观赏海棠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观赏海棠光合生理特性与生长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引种和培育不同需光特性的观赏海棠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生长速度不同的观赏海棠品种(‘薄荷糖'、‘百夫长'、‘玛丽波特'、‘长虹'和‘丽莎')1年生嫁接苗为试材,对其生长指标及其光合日变化规律和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①生长速度的快慢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生长越快,Pn,max越大; 5个品种Pn,max大小顺序依次为:‘丽莎'>‘长虹'>‘玛丽波特'净光合速率>‘百夫长'>‘薄荷糖'。②‘玛丽波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这种“光合午休”现象是由气孔限制因素所引起,而其他4个品种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③各海棠品种光补偿点(PLCP)均大于20 μmol/(m2·s),表现为阳性植物特征,但其需光性不同,PLCP的范围为27~67 μmol/(m2·s),光饱和点PLSP的范围为574~976 μmol/(m2·s)。其中‘丽莎'为低PLCPPLSP类型,属于对光环境适应性强的品种,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量,可栽植的地区比较广泛。‘薄荷糖'为高PLCPPLSP的类型,属于对光环境适应性较窄的品种,表现出较低的生长量,可栽植地区的范围比较窄。【结论】5个观赏海棠品种的生长量指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Pn,max作为早期估测观赏海棠生长量的参考指标之一,以指导观赏海棠的良种推广应用、生产实践及新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α-淀粉酶对木薯淀粉进行降解制作粉状木薯淀粉胶黏剂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酶水解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酶水解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C3B2,即酶用量为1.0%,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15min。按此条件所得的成品木薯淀粉胶的粘合强度为13.9038N·cm-2,粘度为1.0477Pa·S,不添加其他物质,粘合强度强,流动性非常好。【结论】该方法具有低成本,无污染和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饥饿持续时间和水温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碟状幼体游泳能力的影响,探讨游泳能力对碟状幼体种群生存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刚刚释放的海月水母碟状幼体分别置于9℃,12℃和15℃下,每个温度下放置20只,并使其保持饥饿。每隔10d测量1次碟状幼体的拍动速度。【结果】碟状幼体的最大平均拍动速度为49.3次·min-1。在长达50d的饥饿时间内,饥饿持续时间对碟状幼体拍动速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温度及饥饿持续时间交互作用对拍动速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饥饿10~20d后,碟状幼体的拍动速度显著加快,然而当饥饿时间进一步延长时,拍动速度也随之下降。【结论】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最大游泳速度为8.9cm·min-1。碟状幼体主要食物为藤壶Barnacle幼体、轮虫Rotifers及水螅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等游泳速度缓慢的浮游动物。碟状幼体的拍动速度在饥饿30d后开始显著下降,因此严重饥饿的碟状幼体可能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从而造成自然水域中碟状幼体更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红树林蛀木团水虱危害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刘文爱  钟才荣  倪翔 《广西科学》2014,21(2):140-146,152
【目的】蛀木团水虱是近年来危害中国红树林的一个新情况,已导致海南和广西部分红树林的死亡。为了防控团水虱,本文总结团水虱对中国红树林的危害情况,分析团水虱爆发的可能原因,提出一些管理策略。【方法】在海南和广西三处红树林团水虱危害地实地调查资料及生石灰消杀与鱼类捕食控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表明,2010至2013年海南东寨港受团水虱攻击而死亡的红树林面积的平均连年增长率为66.4%。危害中国红树林的蛀木等足类生物主要为有孔团水虱和光背团水虱,前者是危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的关键物种。受害的红树林都分布于人为干扰强烈且有机污染严重的海区。生长在污染物扩散通道潮沟边缘或污染物沉积区中的林子是团水虱的集中攻击对象。处于地带性演替后期、相对高大的成熟林易遭受团水虱危害。团水虱对红树植物的选择性攻击序列为:海莲、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由于潮差不同,中国大陆沿海红树林可受团水虱攻击的地上部高度为海南岛的2倍以上。在实验室中,1∶1配比的石灰水90min就可达到50%的团水虱消杀效果。中华乌塘鳢单位时间的吞食量较稳定,24h内平均可捕食42只团水虱。【结论】推测在海区环境退化的背景下放养家鸭,虾塘排放有机物和消毒剂,人为捕获经济动物很可能是团水虱爆发的触发因子,建议将红树林团水虱危害纳入相关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以化学手段为应急,物理措施为辅助,生态保育为长效的红树林团水虱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ish protein hydrolysate (FPH)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of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R.). One thousand and two hundred large yellow croakers [initial average weight: (162.75±23.85) g]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reared in floating sea cages (3 m×3 m×3 m). The animals were fed with 4 diets: basal diet only (control) or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5%, 10% and 15% (w/w) FPH.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etary FPH level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growth and immunity of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weight gain (TWG)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relative weight gain (RWG)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in fish fed with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10% and 15% FPH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in immune parameters [lysozyme activity, serum complements, immunoglobulin M (IgM)]. Lysozyme activity, complement C4 and IgM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in fish fed with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10% and 15% FPH, while complement C3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In general, with the supplementation of FPH, particularly at dose of 10%,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ity of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考察金线莲多糖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每天给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40 mg·kg-1)诱导其衰老,同时灌胃给予金线莲多糖(100,200,300 mg·kg-1)或维生素E(200 mg·kg-1)进行治疗,以维生素E治疗组为阳性对照.6周后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8周后检测小鼠的大脑皮层p-NF-κB p65表达,以及大脑皮层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和丙二醛浓度,并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情况.结果表明:与衰老小鼠相比较,经金线莲多糖治疗后,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其大脑皮层p-NF-κB p65表达下调,且运动、空间探索和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同时,金线莲多糖能增强衰老小鼠清除抗原的能力;金线莲多糖抗衰老作用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强衰老小鼠免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为拟穴青蟹养殖模式调整与产业化升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测定拟穴青蟹在不同浓度亚硝酸盐(0 mg/L、20 mg/L、60 mg/L、100mg/L、140mg/L)胁迫下其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在受胁迫48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亚硝酸盐胁迫浓度达60mg/L以上时,青蟹肝胰腺及肌肉中AKP活力变化显著,肌肉中AKP活力随时间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组织中CAT活力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毒兴奋效应",肝胰腺及鳃中MDA含量则随胁迫时间与胁迫浓度变化呈递增趋势。【结论】亚硝酸盐胁迫可通过破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酶类体系运转,加剧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方式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拟穴青蟹人工养殖中,将亚硝酸盐浓度控制在20mg/L以下,有助于青蟹养殖模式调整与产业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