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南麂列岛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开发条件,对南鹿列岛进行了生态旅游分区,并提出了南鹿列岛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05cellsL-1.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细胞在表层水体的含量高于底层水体,调查期间共记录硅藻赤潮事件1起,发生于2006年8月,优势种类是中肋骨条藻.甲藻赤潮仅在春季(5月)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包括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引发赤潮,甲藻在表层水体含量高于底层水体.  相似文献   

3.
春夏季南麂列岛海域甲壳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4月、8月南麂列岛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春夏季甲壳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春夏两季共捕获甲壳类43种,分属3目18科,其中虾类19种、蟹类22种、虾蛄类2种.其中,春季捕获19种,夏季共捕获32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长角赤虾、鲜明鼓虾、口虾蛄、葛氏长臂虾等,夏季主要优势种有口虾蛄、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等.南麂列岛海域不同季节甲壳类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大,相对而言,夏季属于多样性较高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夏季较高,春季较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也是夏季高于春季.春夏两季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13.36 kg/km2和40.87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7.03x103 ind/km2和6.97×103 ind/km2.从站位分布来看,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5.
1995年12月从山东购进栉孔扇贝苗,在浙江南麂列岛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快速生长,其间水温15-26℃;8月份水温28℃以上,生长缓慢,且死亡率骤增;第一次性成熟于6月上、中旬,生殖腺指数达9-11%,排放后急骤下降,8月中旬开始回升,9月20日前后再次成熟,生殖腺指数为7-8%;6月至9日上旬出柱率维持在13-14%,1月份降到7-8%;1-3.5m养成水层各项指标无大的差异,1m以下浅水层死亡率增加,3.5m以上深水层出肉率降低;放苗密度以每笼放苗300个,个体生长良好,商品率高,放苗500个商品率明显降低,但总产量远高于前者;检出敌害生物90多种,危害严重的有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和环沟嵌线螺。  相似文献   

6.
1996年7月~1996年12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红鳍东方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切齿与否是养殖成活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2年试验,摸索了红鳍东方TakifuguRubripes养殖从苗种运输、暂养驯化、养成技术、病害防治一整套工艺规范,在自残机理与切齿时间方面有新的见解,并在该鱼养殖中首次在肝脏表面发现明沟线虫ContracaecumRailleetHenry(1912)。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1996年12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红鳍东方纯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切齿与否是养殖成活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2年试验,摸索了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从苗种运输、暂养驯化、养成技术、病害防治一整套工艺规范,在自残机理与切齿时间方面有新的见解,并在该鱼养殖中首次在肝脏表面发现明沟线虫Contracaecum Raille et Henry(1912)。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对北麂列岛附近进行水质、沉积物和海域生态环境现状(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一类海洋功能标准,水质中无机氮和磷酸盐严重超标,锌部分站位超标。浮游植物45种,以硅藻类为主,占88.4%。大型浮游动物26种,以桡足类为主,占34.6%。大型底栖生物11种,以软体动物和多毛类为主,各占45.5%。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  相似文献   

9.
10.
2002年5月-2003年9月对渤海天津海域赤潮监控区进行了网采浮游植物的生态学调查,天津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37属68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24属51种,占总种数的75.00%;甲藻7属11种;其他6属6种为少量的蓝藻、黄藻和金藻,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圆筛藻属的种类是该海域的全年优势类群,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比例平均高达63.41%。浮游植物群落以大型细胞硅藻.甲藻占优群落为主,其平面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6个测站大面积调查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2属60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在个别站位上成为优势类群.优势物种主要为格氏圆筛藻(C.granii Gough)、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琼氏圆筛藻(C.jonesianus)和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细胞丰度的站住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其高值区分布在4号站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2013年春季广西龙江河河段拉浪水库上游爆发的大规模大薸和水葫芦现象,对龙江河流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方法】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对龙江河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共镜检到7门42属56种(变种),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较多,分别占镜检种类数的37.50%和25.00%。龙江河流域中的拟多甲藻丰度水平最高,其细胞密度为0.12×106~5.13×106 cells·L-1,其中糯米滩水电站的甲藻丰度占比高达91.76%,发生较严重的甲藻水华。龙江河流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为0.68~2.99,均匀度指数(J)为0.18~0.48,营养状态指数为42.10~53.60。【结论】调查期间龙江河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对措那木江浮游植物进行了取样调查,4个采样站共发现藻类36属,隶属4门20科.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浮游植物总属数的41.7%,36.1%,优势属为桥弯藻属(Cymbella)、菱形藻属(Nitzschia)、鼓藻属(Cosmarium)和水绵属(Spirogyra).藻类的密度为40 975 ind/L,总生物量为0.137 mg/L,其中硅藻门藻密度占总藻密度的94.9%,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5.4%.4个采样站中Ⅰ站的藻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站.4个站藻类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0、1.43、0.15.根据藻类各项多样性指数值得出,措那木江水体已遭受污染,但并未形成富营养化,仍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11月,对南麂马祖岙海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和厚壳贻贝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栖息密度、生物量及波动特征。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共有41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其中节肢动物有10种,为最多;锯额豆瓷蟹、三角藤壶垂直分布最广;主要优势种为三角藤壶、牡蛎等,不同养殖贝类有不同的优势种;养殖贝类的外部形态与附着生物的附着效果有较大的关系,附着生物对附着体有一定的选择性,台风对附着生物的附着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在养殖生产中可利用改变吊挂水层、错开附着时间、使用药物等防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了解千里岩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状况。[方法] 以2015年秋季在该海域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并结合2013年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5年秋季千里岩岛海域发现浮游植物37种,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平均密度为3.23×105个/m3,监测区主要的优势种为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和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多样性指数为2.13~3.42,平均为2.74。[结论] 与2013年调查数据比较,千里岩岛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有所增长,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调查季节不同。  相似文献   

16.
南麂海区方斑东风螺养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10月,水温21.0~28.8℃,pH 8.0~8.3,盐度28.5 ̄31.5时,在浙江南麂岛分别利用室内水泥池、筏式挂桶以及水泥沉箱进行了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养殖效果为室内水泥池最好,水泥沉箱次之,筏式挂桶最差。摄食饵料为虾蟹类优于小杂鱼。经过4个月的人工养殖,生长最快的方斑东风螺(室内水泥池300个/m2)由平均壳高0.75cm长至1.92 cm,体重从0.150g增至1.122g。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金沙江典型河段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于2014年秋季(10 月)在石鼓至宜宾江段布设6 个断面进行浮游藻类群落监测。通过显微镜观察, 共鉴定出浮游藻类6门30属52种, 其中硅藻的物种数、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65.38%, 74.07%和80.65%, 是优势门类。浮游藻类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都呈现坝上逐渐降低、坝下逐渐升高的规律, 石鼓最高, 向家坝最低。多样性分析表明, 攀枝花的浮游藻类群落多样性最高, 溪洛渡和向家坝均较低。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 总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优势属现存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包括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和曲壳藻Achnanthes sp.在内的6种硅藻与水位正相关, 与水温负相关, 是适合在低温下生活的藻类, 小环藻Cyclotella sp.则适合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网状空星藻 Coelastrum reticulatum、栅藻Scenedesmus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的现存量与总氮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氮浓度; 近缘桥弯藻Cymbella affinis 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的现存量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磷浓度。  相似文献   

18.
南麂海区真鲷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 4月 30日从福建沙埕购进平均体重 150 g的大规格真鲷鱼种 17633尾在南麂大沙岙半开放性海区深水网箱中进行试养,运输成活率高达 99.7 %,养至 2004年 5月 1日平均体重达 475 g,养殖成活率为 89.9 %,饵料系数为 8.38,投入产出比为 1: 1.297,毛利率为 22.9 %.此外,还对南麂海区深水网箱养殖真鲷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用Utermhl方法,对2013年夏季取得的211个南黄海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鉴定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60属114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42属75种,甲藻16属37种,金藻2属2种。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甲藻,然后是金藻。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为主,优势种为:小等刺硅鞭藻、简单裸甲藻、旋沟藻、蜂腰双壁藻、具槽帕拉藻和菱形海线藻等,小等刺硅鞭藻在本调查中作为绝对优势种出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037 0×103~32.3×103cells/L,平均值为2.04×103 cells/L;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大致从近岸到外海呈逐步降低趋势,在南黄海西部近岸的表层水体达到最高值32.3×103 cells/L,调查区东南部靠近外海区域也出现了丰度高值区。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调查区北部和南部较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在东部呈现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该文以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0~15 cm、15~30 cm及30~45 cm深度的土壤,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未达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水平(P>0.05),土壤古菌群落微生物多样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1个细菌门类,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8个真菌门类,其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罗兹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10个古菌门类,其中广古菌门、泉古菌门、奇古菌门为优势菌门.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