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以广西柳江水体为研究对象,对柳江地表水体中Cu、Zn、Pb、Cd、As、Ni、Sb和Tl 8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以阐明柳江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风险水平。【方法】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柳江水质等级和水体中重金属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各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除点位S2为污染、点位S3为中污染外,柳江其余7个采样点水质均属重金属未污染状态,水质清洁。柳江所分析重金属的健康风险排序为AsZnCdCuPb。所有采样点的健康风险值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结论】柳州市内的冶炼及化工等外排废水,可能是导致柳江水体重金属含量升高的原因。As是柳江水环境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污染物质,应该作为柳江水环境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3.
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检测了高速公路G4和G60的临长段、长潭段和潭邵段5m,10m,15m,40m和80m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r和Cu)的浓度,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浓度随高速公路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近高速公路点Cd和Cr超过了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所检测的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是CdPbCrZnCu,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研究的3个路段5m处Cd为重度污染,80m处仍有轻度污染,其它重金属分别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Cd,Cr和Pb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存在潜在的健康伤害风险且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中3个路段80m处Cr对未成年人仍有轻微的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高速公路两侧的居民应居住在距离高速公路80m之外.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四川盆地东部某县主要谷类作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重金属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风险,以四川盆地东部某县为研究区域,在该县13个乡镇实地采集稻谷、玉米及小麦样品共218份,分别测定其铬、镉、砷、铅及汞等典型重金属含量,开展主要谷类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谷类作物中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估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结果 表明,该地区3种主要谷类作物均富集一定程度重金属成分,健康风险则呈现多元化;5种重金属在3种谷类作物中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处于清洁状态;除小麦外,稻谷、玉米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0.7,处于尚清洁的警戒线状态;稻类和玉米中所有的重金属元素单项目标危害系数和复合目标危害系数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无影响风险,但小麦的复合目标危害系数大于1,处于可能受到影响的危害状态. 相似文献
5.
6.
植物性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性产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植物性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将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风险。采用ICP-MS测定了从江西瑞昌县5个不同市场采集的玉米样品中9种重金属(Cd、Cu、Pb、Cr、Zn、Ni、Al、Mn、Co)的含量,并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靶标危害系数(THQ)和危害指数(HI)评价食用市售玉米对成人和儿童带来的潜在重金属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市售玉米各重金属元素含量都远低于现行国家食品安全限值,未出现超标现象;居民通过玉米摄入的各重金属的THQ和HI均小于1,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9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的顺序依次为Zn>Mn>Co>Cu>Ni>Pb>Cd>Al>Cr,其中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的健康风险明显高于成年人。总体来看,研究区内市售玉米质量良好,没有明显的重金属健康伤害,但应注重对儿童摄入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露天开采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大宝山矿区土壤Cd、Pb、Zn、Cu含量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但都要明显高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27个土壤样品中,Cd和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大于1,超标率达100%,有21个土壤样品的Pb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超标率为77.8%。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27个土壤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在5.74~157.23之间,所有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都要大于3,表明矿区土壤已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其中以Cd、Cu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9.
10.
以广西阳朔铅锌矿流域思的村为例,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环境容量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环境容量评价与预测,并基于ArcGIS经验贝叶斯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其生态风险评价和环境容量水平进行分区。结果表明:Cu、Zn、Cd、Hg和Pb的含量均值超过广西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29~10.67倍,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Zn、Cd、Hg和Pb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为46.43%~77.98%,对环境及人类造成的风险危害较大。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深度层集的中度-重度污染区域占比高达70%,存在Pb、Zn和Cd多种元素复合污染;环境综合指数结果显示PI值范围为-9.84~1.24,整体环境容量水平低,主控元素是Cd、Hg和Pb。综合评价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严重,整体存在复合污染,环境容量水平低,总体上污染程度和环境容量与思的河关系密切,呈现与思的河空间距离愈远,污染程度逐渐减轻、环境容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相比居民区,农业活动区的土壤环境容量基本处于超载状态,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重金属污染程度更高,对农作物危害更大,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基于近百年的环境容量预测结果显示环境总容量在理想状态下有逐渐好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矿业开采对土壤-作物系统产生的影响,以湖南锑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土壤、蔬菜和植物样品共233件,分析了矿区土壤和蔬菜中Ni、Cu、Pb、Zn、Cr、Cd、As、Sb、Hg的含量分布,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法评价了矿区居民通过食用蔬菜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Ni、Cu、Pb、Zn、Cr、Cd、As、Sb、Hg平均含量均超过湖南省背景值,Cd和As的平均浓度均超过我国农田土壤风险筛选值。蔬菜中重金属Pb、Cr、Cd、As、Hg五种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100%、91.26%、83.50%、80.58%、81.55%,叶菜类对9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基本强于其他类蔬菜。矿区成人长期食用白菜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且成人摄食蔬菜的重金属健康风险高于儿童。醉蝶花对重金属As和Sb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作为锑矿区生态恢复中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根据大量空间距离数据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数据,应用克里格插值法,绘制了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并建立了空间分布模型.同时,建立了评价城市表层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数学模型,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了五类地区的污染程度,并找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区的相关生产活动.最后,通过对重金属污染物在传播过程中主要特征的分析,建立了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对流-弥散-吸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珠江广州段微表层和次表层水中重金属分布与风险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9年2月至7月对珠江广州段4个站位的微表层与次表层水中As、Cd、Cr、Cu、Zn和Pb的质量浓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水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6种重金属的污染;除Zn以外,微表层对其余5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微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为1.7×10-4.a-1,是次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1.5×10-4.a-1的1.1倍,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的3.4倍;总致癌风险(As、Cd和Cr)约占总风险的99.8%,远高于总非致癌风险(Cu、Zn和Pb)的0.2%,控制含Cr和As废水的排放是降低该河段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淮南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污染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区内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文章以淮南矿区为例,分别采集了在淮南矿区内新庄孜矿、潘一矿和顾桥矿3个矿区周边47个表层土壤样品,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探讨主要污染元素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种方法获得的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考虑到土壤背景值具有地区差异性,所以以淮南地区土壤背景值为标准的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的参考性更大。矿区受到了以As、Cd为主要污染元素的重金属污染,As的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新庄孜矿潘一矿顾桥矿;Cd的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顾桥矿潘一矿新庄孜矿。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地表径流以及煤矿开采量、开采工艺等条件,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开采产量是影响土壤Cd污染的主要因素,而As污染主要是由于煤矿长期进行采矿作业在土壤中严重累积以及矿山开采的伴生矿所导致。污染物的水平分布特征表明,污染物含量并不随距离煤矸石堆的距离远近而有规律地变化,煤矸石的露天堆放对矿区附近土壤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玛纳斯湖沉积物重金属(Cu、Pb、Zn、Ni、Cr、Cd)采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性,判断了污染物的来源,并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染因子进行了评价。通过实验,结论显示:(1)玛纳斯湖沉积物中Cu、Pb、Zn、Ni和Cr的平均含量较低,Cd的含量超过新疆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的67%,Zn和Pb的变异系数较高;(2)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以M1、M4、M5、M6、M7五个采样点的重金属浓度较高,M2、M3、M8、M9、M10这5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较低;(3)根据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Cr和Zn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有着相同的污染来源;Cd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相关,说明与其他元素的来源并不相同;(4)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得到污染因子的不同污染程度,Cd为主要污染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1.27,玛纳斯湖沉积物已属于轻度污染。由此可知,本研究结果将为玛纳斯湖环境质量监控提供科学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