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实验用昆明小鼠,对肝脏进行大部切除后,除部分进行对照外,实验组分别在手术后24、30、36、42小时处死鼠。处死前由腹腔注射本室提取的具一定纯度的肝抑素,用PAS技术示多糖,观察肝细胞中糖元变化,发现手术后下降的糖元比未经肝抑素处理的肝细胞糖元恢复较晚,说明肝抑素对再生肝细胞糖元有抑制、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大部分肝切除后3天时血浆及肝组织中cAMP、ATP含量变化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cAMP及ATP含量。结果:大鼠大部分肝切除后血中和肝组织中cA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组织ATP含量也明显增高,与肝重增长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肝再生时许多物质参与调控,可能与cAMP的传递密切相关,同时与能量代谢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后肝组织的再生反应。方法:在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60%肝叶的切除加50%胰腺切除和近端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组织化学分别在1,2,3,4d对术后肝组织的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和PCNA(核增殖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联合切除术后1d,PCNA和TGF—β即在肝组织内表达,3d后表达逐渐下调。结论: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后1d肝组织即出现再生反应,胰腺和十二指肠外分泌腺的多种因子可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能特异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诱导血管的形成.它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肝受到各种损伤包括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就得以启动.在肝再生过程中,VEGF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起有效促进作用,并且能诱导组织胶原酶、血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这对血管再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血管再生是肝再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给肝细胞提供血液支持,而且能促进肝脏结构的重构.因此VEGF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枸杞对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肝/体重比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颗粒数为指标,研究了枸杞水煎剂对大鼠2/3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肝切除后第3 d实验组大鼠的肝/体重比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第4 d实验组大鼠的肝/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第3 d和第4 d实验组大鼠的肝细胞AgNORs颗粒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初步证实枸杞水煎剂对肝切除后的大鼠肝细胞分裂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在肝细胞去分化时期和再分化时期依次切除大鼠肝的左叶、中叶、右叶、尾叶对大鼠生存的影响,并建立了4种连续部分肝除模型,用这些模型分析了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组织结构、细胞核数、有丝分裂指数、核仁大小和数目、增殖细胞核抗原变化发现,损上发的细胞去分化、增殖和再分化,是从激活细胞膜上的碱性磷酸酶开始的提示细胞内可能存在不同于正常条件下细胞增殖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本实验用昆明小鼠,按Higgins和Anderson方法进行肝大部切除后,以~3H-TdR同位素自显影为指标观察正常鼠肝及术后12、24、30、36、42、48、54、60、66、72小时再生肝中DNA的合成。结果证明:昆明小鼠~3H-TdR DNA合成有两个峰。第一峰的高峰在术后36~42小时,第二峰的高峰在术后66小时。二、本室采用兔肝为材料,按Sekas方法,略加改变的肝提取液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分子量为1000~10000之间的多肽和核酸降解产物的混合物,其水溶液为PH6的黄色透明液体。三、用本室所提的肝提取液对小鼠再生肝~3H-TdR DNA合成抑制作用进行了观察,再生肝细胞在术后30、36小时前注入提取液,分别有42%,43%抑制作用。四、提取液对舌上皮有24.4%的抑制作用,对十二指肠无明显抑制作用。五、本室的肝提取液对肝细胞有特异性抑制,说明有组织特异性,而无种族特异性(兔肝对鼠肝),但也有非特异性抑制作用,可认为是具有一定纯度的肝抑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NF-κB信号通路对肝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检测大鼠肝再生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发现,芯片含138个NF-κB信号通路基因,其中46个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相关.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9.0(IPA)软件解析上述基因表达变化预示的该信号通路调节肝细胞增殖作用发现,该通路的白细胞介素-1(IL-1)途径在大鼠肝再生起始阶段促进肝细胞增殖,生长因子(GF)途径在进展阶段促进肝细胞增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途径在起始阶段促进肝细胞增殖,终止阶段抑制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肝再生中细胞增殖必不可少。为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大鼠肝再生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和作用,文中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Rat Genome 230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表达情况,用比较真、假手术中基因的有意义表达异同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29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其中,肝再生的肝细胞激活期(0.5—4h),G0/G1过渡期(4—6h),肝细胞的第一个细胞周期G1期(6—12h),S期(12—24h),G2期(24—30h)和M期(30—36h),肝细胞的第二个细胞周期(3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期(72—168h)等8个时期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148,32,30,92,16,16,14和2;基因总表达次数为307,155,224,484,235,239,824和467,根据基因表达变化推测,肝再生中有38%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杨怀滔  荣成  陈智芳  张晓  李可洲 《科技信息》2009,(26):I0023-I0024
肝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分裂,但在肝损伤后会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个多效应生长因子,参与机体多种器官组织细胞的生长、再生和重塑等过程。但是它在肝再生中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现就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蓝色反应斑测定法,检测趾叶炎发生过程中正常组、造模组和各治疗组蓝斑直径和蓝斑皮片吸光度值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造模组蓝斑直径和蓝斑皮片D值在免疫后14d达到峰值,而后减弱,21d后又呈现上升趋势,均极显著大于同一时相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的蓝斑直径和蓝斑皮片D值均极显著小于造模组(P〈0.01).其中,低剂量治疗组小鼠同一时相的D值均极显著大于正常组(P〈O.01);中剂量治疗组小鼠除免疫后35dD值不显著外(P〉o.05),其余各时相的D值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o.05);高剂量治疗组小鼠除免疫后14dD值显著外(P〈O.05),其余各时相的D值均与正常组不显著(P〉0.05).各治疗组的蓝斑直径和蓝斑皮片D值随药物浓度的提高和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免疫后14,21,28,35d蓝斑皮片D值的抑制率分别为25.44%~63.。0%,20.75%~64.15%,40.30%~73.14%,46.67%~70.00%.由此推断,Mizolastine可以显著抑制以二磷酸组织胺作为抗原诱导的小鼠血管通透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胶原酶灌注法、固定液灌注法及针头法用于肝细胞的分离效果良好。本文根据大鼠的不同年龄和实验需要,分别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对出生后4天到两年以上的12个年龄组的大鼠进行了双核肝细胞数统计,并与切片法做了对照。双核肝细胞随大鼠的年龄变化很大。出生后不久,只有一个很低的值,20天后开始迅速增加,4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45%),成年期降至25%,其后,直到老年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切片法获得的双核百分率只有灌注法的1/3到1/2,说明用切片法统计双核数是不准确的。双核百分率与生态学上的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可以推测大鼠的年龄。  相似文献   

13.
用糊精含量分别为5%、25%、50%的三种饲料饲养异育银鲫,研究异育银鲫对糖利用性特点,每个循环过滤水族箱中放养40尾鱼,每种饲料喂两箱之鱼,饲养六周.摄食不同饲料的异育银鲫增重率有显著差异(p<0.1),25%糊精组生长最快,5%糊精组生长最慢.异育银鲫对三种饲料中糖的消化吸收率随着饲料糖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 0.01),粗蛋白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也有相同的趋势.摄自不同糖含量饲料的鱼其肌肉含水量随饲料糖含量增加明显下降(p<0.05),粗蛋白和脂肪的含量随饲料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在禁食24小时时,肝糖元含量随饲料糖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能降解肝糖元的肝脏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短耳鹗(Asio flammeus)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 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短耳鹗和雉鸡的肝小叶分界模糊,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较明显.短耳鹗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雉鸡的肝细胞大多3~6个聚集成团,雉鸡肝血窦较短耳鹗的丰富.短耳鹗肝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的数量多于雉鸡,但雉鸡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溶酶体的数量及胆小管切面的微绒毛数目明显多于短耳鹗.这表明短耳鹗和雉鸡肝脏组织结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其食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 nucleolar organiting regions,AgNORs)为指标,探讨去睾丸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外源注射睾酮对其血清睾酮水平及再生肝细胞DNA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睾酮可使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升高,呈明显剂量-时间效应.除低剂量睾酮(0.5mg/kg体重)处理外,其它各组再生肝细胞AgNORs颗粒数在PH后24h均明显下降,PH后24~72h又持续升高.PH后各时期,低剂量睾酮使AgNORs数目显著高于芝麻油组;而中、高剂量睾酮(2.5mg/kg和5mg/kg体重)使AgNORs数目减少,并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睾酮对肝细胞的转录活性起促进作用;中、高剂量则起抑制作用,且随着睾酮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测定了6窝母猪免疫后产小猪0、1、7、14、21、28、35、42日龄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和首免、二免免疫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均无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口蹄疫母源抗体对1~14日龄的仔猪有保护,部分仔猪在21日龄还有保护。28~35日龄首免后21日其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28日后达到峰值86.7%,一个月后再免一次,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逐渐降低,至5个月后已不能保护,种猪此时须再次免疫接种猪口蹄疫疫苗。  相似文献   

17.
以Ag-NORs为指标,研究了长时间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脾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把试验动物置于水族箱中,0~28 d不投喂任何食物;29~35 d恢复食物的投喂.分别于0、7、14、21、28、29、30和35 d取出5尾测定其肝、肾、脾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时间饥饿情况下,Ag-NORs数目减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生理活动逐渐趋于减缓.恢复投喂后,三种组织中Ag-NORs数迅速恢复.第1 d,肝和肾组织中Ag-NORs数就恢复到与起始值相近的水平;在第2 d,Ag-NORs数目平均值大于起始值;在第7 d恢复正常.在脾组织中Ag-NORs数恢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a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LAF)中白介素-12(interleukine-12,IL-12)的动态变化及对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e,EOS)凋亡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2只Wistar大鼠喂养7d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哮喘组(56只),哮喘组又随机各取8只分为7个不同的时相组。哮喘各时相组于第1天及第7天用蛋白粉(ovalbumin,OVA)10mg、氢氧化铝20mg和生理盐水制成的2ml悬液腹腔注射致敏,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ml腹腔注射;哮喘各时相组第15d开始均用1%OVA悬液雾化吸入激发,1次/d,1h/次,共7d,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1%OVA悬液,余同哮喘组。末次激发后,对照组1h麻醉,哮喘组分别于1h、8h、24h、48h、96h,7d和14d麻醉,各组麻醉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anchoalveolar lavage,BA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BLAF中EOS凋亡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nl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IL-12浓度。结果哮喘各时相组BALF中,IL-12浓度的动态变化呈双峰,1h上升,8~24h迅速回落到低峰,48h再次上升,96h达到高峰,此后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而EOS凋亡指数的动态变化呈双峰,1h上升,而8h下降,24h降至低峰,48~96h快速上升,达到高峰,随后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IL-12与EOS凋亡指数呈同步变化,两者作直线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在哮喘大鼠气道中,IL-12可能通过调节EOS凋亡指数,从而调节气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草鱼摄食后血糖和肝糖原质量分数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w均为 30 %的酪蛋白为蛋白源 ,w为 45 %的葡萄糖、糊精、马铃薯淀粉和w为 45 %马铃薯淀粉 w为 0 5 %Cr2 O3 为糖源的 4种试验饲料饲喂草鱼 ,5 0d后测定其血糖和肝糖原在摄食后不同时间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 ,葡萄糖组、糊精组、淀粉组和淀粉 Cr2 O3 组草鱼血糖的质量分数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 1,3,2和 8h ,且葡萄糖组的最高值最大 ;肝糖原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 5 ,3,3和 8h ,且葡萄糖组肝糖原的质量分数最高值最小 ;糊精组和淀粉组血糖和肝糖原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差别较小 ,而作为同一糖源的淀粉组和淀粉 Cr2 O3 组差别较大 ,铬能促进葡萄糖向肝糖原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肝转移形成机制和生物学特性,用人类鼻咽癌(CNE—2Z)和小鼠子宫颈癌(U14)分别在裸鼠和615近交系小鼠脾内移植。结果人类鼻咽癌脾内移植后43—50天有8/10例(80%)在脾一端形成瘤结节的同时肝内也形成转移瘤,其中4例合并肺转移;小鼠子宫颈癌在615小鼠脾内移植后,13—14天处死,结果1和3天切除原发瘤,分别有11%和63%发生了肝转移,而未切除原发瘤有73%发生肝转移。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结果表明凡有足够的癌细胞接种到脾内均可发生原发瘤,继而沿血流系统进入肝脏,在肝内形成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