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慧  王鸣刚  刘巍 《甘肃科技》2009,25(21):156-158
随着一种新型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aluati 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适配子技术已成功用于药物筛选、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和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特别在临床肿瘤标志物方面的应用,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阐述了目前适配体技术及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液体活检是指通过无创手段提取病人体液(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等),并分析肿瘤组织衍生的生物标记物,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及外泌体.与传统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相比,液体活检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及时效性等优势.近几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革新发展,液体活检已被许多临床试验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新颖活检技术.本研究将从生物学特性、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液体活检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以及癌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于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的抗肿瘤精准药物开发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介绍了抗肿瘤精准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以及白血病等肿瘤领域表现出的优异治疗效果,剖析了目前已上市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泛癌种”药物,表明基于生物标志物而非肿瘤组织的治疗药物将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方向之一。介绍了以“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新型临床试验设计以及PROTACs药物开发新技术,指出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抗肿瘤精准药物发展,促进针对耐药或“不可成药靶点”的靶向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技术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监测疗效和预后等方面.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技术和临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可提高分子诊断及应用临床联合检测技术,能帮助肿瘤患者早期确诊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标志物在口腔等恶性肿瘤不同阶段(Ⅰ,Ⅱ,Ⅲ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Ⅰ期阶段患者152例、Ⅱ期阶段94例、Ⅲ期阶段90例以及健康组100例,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TSGF的含量,放免法测定CEA,CA125,CA153,CA199,AFP,PSA的含量.结果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敏感性不一样,其中TSGF和CA125具有广谱性;同种肿瘤标志物对于不同肿瘤的敏感性也不一样;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肿瘤Ⅰ,Ⅱ,Ⅲ期阶段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肿瘤标志物单独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肿瘤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不一样,对于肿瘤不同阶段诊断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肿瘤标志物具有相对特异性,因此,不同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程度上对某些肿瘤具有早期普查初筛、辅助诊断的作用;此外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癌症诊断的敏感性,对于复杂病情的评估和监测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发展简单方便及费用低的诊断新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都来自血清中的代谢物;但是血清中成分十分复杂,肿瘤代谢物含量低。关键科学问题在于如何,利用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子探针实现对实现在肿瘤发展初期血清标志物的诊断,由此大大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率。该年度在改善荧光探针识别血清标志物的特异性、荧光探针设计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型荧光传感材料创制三个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其中针对新型血清肿瘤标志物α-酮戊二酸、肿瘤细胞高尔基体环氧化酶标志物、溶酶体一氧化氮和粘度等特异性探针均为国际首创。对于肿瘤早期诊断以及分子、细胞水平研究肿瘤相关过程提供了重要工具。所提出的荧光探针设计新概念、新方法对于进一步创制高灵敏、高特异性、高稳定性荧光探针奠定基础;构建了基于染料和共聚型高分子、纳米颗粒的新型多功能荧光传感材料,不仅改善染料的荧光性质,而且提高了对肿瘤靶标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将进一步促进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可能具备在诊断的同时发挥治疗肿瘤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多克隆起源、高度异质性及放化疗耐药等特性,导致患者预后极差。经典组织病理学分型往往忽视恶性肿瘤的高度异质性,难以满足肿瘤精准医疗的要求。因此,建立以经典组织病理学为基础、肿瘤标志物检测为核心的分子病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多维组学的脑胶质瘤分子分型及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分子病理指导下的胶质瘤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是反映肿瘤性质的生物类物质,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肿瘤标志物研究是肿瘤精准医疗的基础与核心,其内容包括早期诊断、分子分期/亚型、疗效预测与监控、转移复发监控以及预后判定等多个层次,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历不同代次的更迭,性能和技术日趋成熟与稳定,在临床样本的病原体鉴定、肿瘤检测、疾病诊断、遗传病检测等领域为精准医疗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分析检测工具.通过对DNA或RNA序列的测定与拼接,能够发掘更多与疾病、肿瘤、微生物相关的基因组学信息,迅速把握病情的原因以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的感染情况,对于疾病的快速精准诊断、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的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本文对测序技术的发展、不同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是反映肿瘤性质的生物类物质,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肿瘤标志物研究是肿瘤精准医疗的基础与核心,其内容包括早期诊断、分子分期/亚型、疗效预测与监控、转移复发监控以及预后判定等多个层次,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借助低温方法对恶性肿瘤实施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临床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主题。为了突破制约传统冷冻手术治疗效率的技术瓶颈,本实验室首次提出将纳米技术与低温工程学相结合,以发展先进肿瘤微创治疗方法的技术理念,并在相应的机理分析、试验研究和医疗仪器的研制等方面取得进展。种种态势表明,纳米冷冻治疗学正成为纳米医学领域内极具探索价值的新前沿。由于这一方法在调控冰球生长方向和强度、确保肿瘤适形治疗以及提高医学成像分辨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段,因而在预期的临床应用上可望取得较佳结果。该方法的提出,为发展高效物理靶向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在简要剖析低温医学技术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评述了纳米冷冻治疗这一未来纳米医学领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阐述了其基本特点、功能和应用方式等问题,并以本实验室前期取得的系列进展为例,剖析了在现阶段发展纳米冷冻治疗技术的途径;同时也对纳米冷冻治疗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归纳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谭熙  周立权 《广西科学》2024,31(1):182-187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一种对中老年男性危害巨大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以往,系统性6针穿刺活检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前列腺癌诊断方法,但此方法并不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随着影像学技术如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多排螺旋CT (MDCT)、经直肠超声(TRUS)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融合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前列腺穿刺变得精准化、可视化,病理诊断阳性率有所提高,同时穿刺针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本文就近年来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源类器官能够突破传统疾病研究模型的瓶颈,可结合基因编辑、器官芯片等新兴技术,为转化医学提供全新平台,在构建疾病模型、筛选药物、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和精准医疗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人源类器官在大幅缩短整个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周期的同时,也模糊了主体与客体、公共与私人、研究与治疗等传统边界,将引发诸多伦理风险。结合人源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分析了类器官道德地位、知情同意、商业化和利益共享等主要伦理问题,并探索了多维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A decade's perspective on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rdis ER 《Nature》2011,470(7333):198-203
The decade since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ended has witnessed a remarkable sequencing technology explosion that has permitted a multitude of questions about the genome to be asked and answered, at unprecedented speed and resolution. Here I present examples of how the resulting information has both enhanced our knowledge and expanded the impact of the genome on biomedical research. New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have also introduced exciting new areas of biological endeavour. The continuing upward trajectory of sequenc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enabling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at are aimed at improving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基因疗法是全球突破性技术之一,在单基因遗传疾病治疗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阐述了不同的基因疗法策略、载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脊髓性肌萎缩症、Leber先天性黑蒙2型、血友病、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基因疗法的开发进程以及临床试验情况。目前,上述4种单基因疾病的9种基因疗法已分别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资格、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优先药物资格或者已经批准上市。基因疗法的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16.
铝合金铸件渗漏的预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了铝合金铸件产生渗漏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铝合金铸件渗漏研究的主要进展.一是对判据函数模型、连续性方程-达西定律的模型等预测铝合金铸件中产生渗漏的数学模型的研究,其次是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对铝合金熔体进行处理或采用新的工艺等措施来预防铝合金铸件的渗漏.各种预测渗漏的模型虽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同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都不能精确的预测缩松的产生.研究人员针对各自领域中的具体条件确定的很多有效的防治渗漏的方法对生产应用中预测铸件缩孔缩松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及物力.因此为了更精确的预测铸件中缩孔和缩松的产生部位及形状尺寸,应该将计算机模拟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根据各领域的特定条件灵活的、发展的运用这些模型和方法,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铸件渗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罕见神经疾病往往具有病因不明、疾病进行性发展、表型差异性大等特点,在诊治方面始终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精准医学在罕见神经疾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探索发病机制、细化诊断分型、改善治疗手段、评估风险与积极预防等方面显现出良好的前景。此外,精准医学可以连接基础和临床,对于创新疾病诊治思路有重要提示作用。尽管罕见病信息资源整合程度有限、组学数据释读仍存在困难,但随着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医学在罕见神经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精准医学研究有望促成罕见神经疾病诊疗水平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是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逆转录酶,其功能在于维持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端粒酶活性的异常升高通常与肿瘤细胞的产生以及生长相关。端粒酶的活性已经成为了癌症诊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对于端粒酶活性准确且高效的定量分析检测方案是当今分析科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超高性能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总结了近5年来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的发展全貌并且预估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