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华东科技》2014,(7):14-14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3.
当前,科技与文化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表现内容,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科技创新给全球竞争格局和社会生产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努力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对于增强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4.
科技是实现强国梦的翅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确保科技事业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3,(5):10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钻燧取火到弓箭的使用,从历法的推广到金属的冶炼,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欧洲的工业革命,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十六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正是依靠科技革命先后崛起,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科技正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孕育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重要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显。大数据浪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催生新的产业,引发产业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正>往届中关村论坛专家观点集萃—|开放·共享|—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坚持科技创新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坚持科技创新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方位导向,坚持科技创新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全球科技创新协作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推进全球共同治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俞灵琦 《华东科技》2022,(10):16-17
<正>当前,科技创新正成为实现低碳的重要“风帆”,中国正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大有可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力量。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凸显、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挑战日益严峻,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更加迫切,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信任·合作·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倡导开放包容,推动互信互鉴,通过打造世界级科技思想策源平台、国际科技合作信任平台、全球技术创新动力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融合共生,推动联合国可持续目标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命运,在世界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各国人民勇敢前行,风雨同舟。在我国,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采取最全面最严格防控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同时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主办:贵州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总工会承办:贵州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活动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二是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正处于重大突破和新的调整变革的历史时期;三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4.
 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信任·合作·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倡导开放包容,推动互信互鉴,通过打造世界级科技思想策源平台、国际科技合作信任平台、全球技术创新动力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融合共生,推动联合国可持续目标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结点,是承接全球知识资源配置的枢纽。土地资源的配置水平则深刻影响着"科创中心城市"的经济决策与运行。探讨城市用地制度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用地制度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在城市整体用地总体思路方面,应加大土地规划的主导力度,注重发展综合城市功能;在园区用地方面,需明确园区用地效益评价体系,禁止圈地浪费用地;对于居住用地,应加大人才公寓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优化新城住宅品种供给结构,减少高档住宅建设比例,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比重,提高人口入住率。  相似文献   

16.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同际学术交流的先锋力量。2020年10月18-19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全球各国青年科学家搭建创新合作的平台,吸引他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与人才网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和人才广泛交流,以更加系统、协同、务实的举措,为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同际学术交流的先锋力量。2020年10月18-19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全球各国青年科学家搭建创新合作的平台,吸引他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与人才网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和人才广泛交流,以更加系统、协同、务实的举措,为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期关键词     
《今日科技》2012,(11):1
十八大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极大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在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深刻影响。以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持续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程度实现合作共享,是科技发展的本质需求.概括了全球科技治理背景下国际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要求,分析了影响国际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推动国际协同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并通过揭示国际协同创新的本质,提出了畅通内外循环、促进科技要素均衡配置、强化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四位一体的全球科技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