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选集注》本中的李善注与北宋国子监本进行全面的对校,推测《文选》李善注从抄本到刻本清整的一般过程。监本编纂者首先从众多版本中选择一个注释比较规范、比较齐全的本子作为底本,是为清理;在此基础之上,参校李善所引原书,以及其他不同的注本,对底本的字形、讹误、衍文、夺文等诸方面进行更正,比较科段的不同、注释的详略,参校他本作个别订正,增加注释,是为整理。监本李善注对抄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整,从而结束了抄本时代纷繁不一的传播样貌,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李善注的定本,同时亦加剧了抄本的佚亡。  相似文献   

2.
从文选注看李善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选》李善注之小学、文献学价值 ,古今认同 ,而美学、文学批评价值却很少有人关注。李注“函义渊深”,“曲畅精微”,“旁通要眇”之处 ,须“细玩全书而可知之也”。其美学思想 ,不独见诸“解题”,文学批评、审美取向 ,在浩翰注文中随处可见。李善《上文选注表》可视为李善注《文选》之纲领。李善留下的东西不多 ,但一部《文选注》足可确立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东周至南朝梁约800年间130余位作家的诗文700余篇,分为37类。其中包括很多梁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对于梁以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历代多家为之作注,在所有注本中以李善注影响最大、流传极广。千百年来,《文选》和李善注相互依存,注以文传,文以注显。《文选》李善注共六十卷,注释中大量使用"同""通"等术语,诸如"音义通"、"音义同"、"古字通"、"古字同"、"某某同"、"某某通"、"古今字通"、"古今字同"等详释汉字的形音义。我们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中"同""通"术语,并对这些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辨析与总结,进而揭示李善释《文选》时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文选》丘迟一首诗题,李善注本有"张"字,五臣注陈八郎本无"张"字。从全诗及其时代背景看,以陈八郎本为是,可作为陈八郎本"不失萧统之旧"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6.
《文选》注本的出现使白文本加速消亡,对昭明之旧的考察及版本演变造成了很大困难,敦煌白文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敦煌白文无注本《文选》不仅能够为考察《文选》正文的演化提供起点与参照,并以此确立一个《文选》白文演化的序列,而且也为考察从抄本到刻本的《文选》变化提供了参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为例,对《字林》与《说文》中同字不同释义中引申义情况逐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字林》在这一方面对《说文》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慎以考据之法治《选》,对开启清代实证性的《文选》学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厥功甚伟。其著述中涉及对《文选》典故的考辨、地理的考订、正文的校勘、语词的训诂等诸多方面,并对李善注、五臣注进行了补充、纠谬等工作,对五臣注的态度还相当通达科学。另外,他还议及了《文选》学史上的一些重要课题,有的识见对今天的《文选》研究者仍有启发意义。杨慎治《选》取得了重大成就,应引起当今《文选》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9.
李善对《文选》的注解并不是广受褒扬的。他并没有为《尚书序》等三篇他所认为的“经典之作“的序施与注释。因为他这三篇序没有按照其创作年代即汉代和晋代来考虑,而是按照《尚书》等所成立的时代即周代的作品来考虑的。李善注并不完美,在其所作注中,李善时而用讳名,时而用字号,这种无秩序正表明了李善注也曾经被其子修改过。  相似文献   

10.
李善在注释《文选》时,对同载于《汉书》的作品多取先唐《汉书》旧注,李善称之为"旧有集注",共十余家,这些旧注当出自一个名为《汉书音义》的集注本,撰者为东晋蔡谟。李善对《汉书》旧注的处理有明确的体例,但在后世的版本中不同程度存在变乱,须要校勘整理。  相似文献   

11.
引经据典是李善注的最大特点,与五臣注比较,被认为没有“释义“,《六臣注文选》“善曰言“有数百处,这些注是李善表现自己见解的阐述。李善注解释的内容与五臣注解释的内容有关系,以《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作品的解释为中心,研讨两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引经据典是李善注的最大特点,与五臣注比较,被认为没有“释义”,《六臣注文选》“善日言”有数百处,这些注是李善表现自己见解的阐述。李善注解释的内容与五臣注解释的内容有关系,以《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作品的解释为中心,研讨两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昭明文选》文类繁多,词章优美,成为历代文人、学者阅读、品鉴的蓝本,对其注释亦应运而生,流传下来的主要是李善注与五臣注。然两家注因其注释体例不同而呈现出不一的训诂面貌,历代文人、学者对两家注颇有争论。本文以《述祖德诗二首》为例,浅析两家注注释体例、产生背景与阅读人群以及雅俗之融合等问题,以价值中立的原则客观论述两家注之优劣。  相似文献   

14.
李善《文选注》引书众多,问题复杂,其中尤以古《汉书》注问题最为突出。清代学者汪师韩统计李善征引二十九家古《汉书》注,另外还有数十条不知名的汉书音义。但通过对《汉书》注释史及目录学的考察,可以发现李善注引用的古《汉书》注并非逐家征引,而是基本引自东晋蔡谟所作的《汉书》集注本,它是颜师古《汉书注》通行之前最主要的《汉书》注本。汉书音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另外,从整体上看,李善《文选注》引书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喜引晋以前的注疏;二、多用集注本。  相似文献   

15.
李善对《文选》的注解并不是广受褒扬的。他并没有为《尚书序》等三篇他所认为的“经典之作”的序施与注释。因为他这三篇序没有按照其创作年代即汉代和晋代来考虑,而是按照《尚书》等所成立的时代即周代的作品来考虑的。李善注并不完美,在其所作注中,李善时而用讳名,时而用字号,这种无秩序正表明了李善注也曾经被其子修改过。  相似文献   

16.
《文选》注所引小学书,录之於下,其现存之书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不录。吕忱《字林》,清任大椿辑《字林考逸》,近李增杰先生又著《字林考逸续补》,二家书余未见。今余所录,不去《字林》,它日将参校焉。《字林》有音切,音有但有音切而无释义之文者。  相似文献   

17.
隋开皇年间开始通过科举考试遴选官吏,唐代因袭隋制。至玄宗开元年间进而以诗赋为科考的题目。南梁萧统编纂的《文选》适应了科考士人们的需要。唐李善注与五臣注使《文选》的影响日益扩大。《文选》成为科举教科书的时间,实在于玄宗开元时期。  相似文献   

18.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19.
文字由生僻趋简明 ,《西京赋》从薛综注到李善注、五臣注 ,体现了此通俗化过程。班固《两都赋》引用“五经”“今文家”说 ,张衡《二京赋》宣扬老庄思想 ,东汉中叶又重视《老子》、《庄子》。《毛诗序》流传至少在汉宣帝前 ,河间献王好《毛诗》之说不误。颜延之《赭白马赋》,写作年代李善注与五臣注不同 ,五臣注较胜。  相似文献   

20.
四库本《青山续集》七卷,题为郭祥正著,其后五卷为同时期孔平仲作已成定谳。其前两卷篇目的归属,或以为孔平仲之作,或以宋刻本对勘,认为均散见于宋本郭祥正《青山集》卷十三到卷十五中,但是没有做具体内容方面的细致分析考辨,稍嫌笼统。笔者续貂,从四库本《青山续集》前两卷文本内容本身,与四库所收三十卷本《青山集》对比研读,参考郭祥正行履所及和平生交游的文献记载,并具体比照孔平仲《清江三孔集》中相应文本内容的关联度以及当时人评价引用郭祥正诗作的文献材料,予以分疏。研判《青山续集》前两卷作品与四库本《青山集》能够互证,能够确定为郭祥正的作品,但是仍有诗作属于溢出范畴,并非全抄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