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存元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文本出现在明代。有明一代,曾出现60多种《西厢记》版本,至今尚存40余种。本文主要介绍明代《西厢记》的佚本情况、部分目前暂不知下落的刊本,以及学界对其是否曾经存在仍有争议的版本。  相似文献   

2.
王邦直《律吕正声》的台湾存本与林增志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邦直所著《律吕正声》在台湾存有两本,一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本藏于傅斯年图书馆。其中傅斯年图书馆本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影印的北大本完全相同,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本虽然正文与北大本相同,但李维桢的序有个别文字改动,且多出了林增志的序。林序的存在,证明《律吕正声》虽然没有一个新的刻本,但可能是黄宗昌的一个重印本。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易》本经的成书年代,从古至今有种种异说,或认为它成书于殷末周初,或认为成书于西周末年,或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初年,更有甚,则认为它成书于西汉昭,宣间。本采用语言比较的方法,将《周易》本经中的大部分基本词汇,实词附加成份,虚词的运用等,与殷商甲骨,《尚书》,《诗经》,《左传》,诸子等先秦献进行了比较考察,确定《周易》本经成书的时间为殷末周初。  相似文献   

4.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对于古代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于六朝时期的"物本感应"论强调自然之物为文学创作之本源;生成于唐代的"事本感应"论强调社会生活之事为文学创作之本源。二者都受《乐记》的影响,比较而言,"事本感应"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5.
四库本《青山续集》七卷,题为郭祥正著,其后五卷为同时期孔平仲作已成定谳。其前两卷篇目的归属,或以为孔平仲之作,或以宋刻本对勘,认为均散见于宋本郭祥正《青山集》卷十三到卷十五中,但是没有做具体内容方面的细致分析考辨,稍嫌笼统。笔者续貂,从四库本《青山续集》前两卷文本内容本身,与四库所收三十卷本《青山集》对比研读,参考郭祥正行履所及和平生交游的文献记载,并具体比照孔平仲《清江三孔集》中相应文本内容的关联度以及当时人评价引用郭祥正诗作的文献材料,予以分疏。研判《青山续集》前两卷作品与四库本《青山集》能够互证,能够确定为郭祥正的作品,但是仍有诗作属于溢出范畴,并非全抄宋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薯蓣丸方的药理作用及其证治。认为该方寓祛祁于邪虚之中,使邪去而正不伤,是一张注重脾胃、兼顾肺肾、熔补淀于一炉的效方。它完整体现了《金匮要略》的扶正培本思想。进一步探讨《金匮要略》扶正培本的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临床工作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会珍 《科技资讯》2008,(35):243-243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要以教材为本,因为选文规范、文质兼美的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可现阶段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脱离教材的倾向,如无限拓展延伸多,紧扣文本恰到好处的拓展少。这一现象违背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亟待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反思、以便尽快回到以教材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8.
俞绍初先生潜心三十余年辑校、修订的《建安七子集》,堪称古籍整理的标志性成果。一、整理有方,突破旧辑本面貌。俞先生在整理辑佚本《建安七子集》时,并不以明清某一辑本为底本,而是追本溯源,所用底本不主一家,弥补了明清旧辑本搜罗未备、勘理未精的缺失。此种整理方法在国内开风气之先,具有范式意义。二、校勘精审,订正传世文本错误。新修订本《建安七子集》,纠正了一部分传世文本的错误,订正了作品中一些"专门用语"的含义,校勘、标点均较以前版本更为精确,堪称校勘精良之作。三、考辨有据,深化建安文学史研究。在整理作品的基础上,俞先生对史料进行精审考辨,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书写传统提出了新的见解,深化了建安文学史的研究。此种将作品整理与史料考辨相结合的路子,在学界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坡先生墓志铭》是苏轼之弟苏辙的亲笔墓志,苏辙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再现了苏轼的一生。元代脱脱的《宋史.苏轼传》在墓志铭、笔记史料的基础上加以润色而成,中间穿插有不同时期苏轼上表的疏、议,内容详实,前后连贯。林语堂本《苏东坡传》和王水照、崔铭本《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都是可查可考、资料详实、内容丰富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0.
敦煌本《大智度论》多为南北朝时期写本,保存了《大智度论》的原始形态,是宝贵的第一手语言材料,对辞书编纂、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敦煌本《大智度论》相关语料能修正《汉语大词典》的书证始见例,并能对孤证词条进行增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宋代文献资料微机检索系统》的研制过程,讨论了受控文献检索、全文本检索与专题处理的有关概念,提出了适合于史料文献检索系统的全文本/专题检索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选》注本的出现使白文本加速消亡,对昭明之旧的考察及版本演变造成了很大困难,敦煌白文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敦煌白文无注本《文选》不仅能够为考察《文选》正文的演化提供起点与参照,并以此确立一个《文选》白文演化的序列,而且也为考察从抄本到刻本的《文选》变化提供了参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选》丘迟一首诗题,李善注本有"张"字,五臣注陈八郎本无"张"字。从全诗及其时代背景看,以陈八郎本为是,可作为陈八郎本"不失萧统之旧"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图书馆藏何焯手批本《唐音戊籖》是现存何焯评点本中最珍贵的稿本之一,是对现存的何焯评点本进行真伪鉴别、价值判断的依据,是学术界整理校注晚唐诗别集的重要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批本代表了何焯晚唐诗学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文体意识,在评点中发表了创作渊源论、风格论、作家论的观点,形成了以意脉分析法为主的文本解读模式,又具有不容低估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本资源和生本资源,是阅读教学面临的两大主要资源。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意味着教师要介入到文本和生本对话的张力场中,努力实现意义的建构和视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绘本"是当下最受青睐的儿童文学作品形式之一。近年来绘本的交流、创作、出版与研究评论日益繁荣。台湾出版人郝广才通过《好绘本如何好》一书对优秀儿童"绘本"的品格、精神及范式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我们关注。该书语言凝练灵动,内容丰富精要,形式活泼新颖。著者对绘本创作技术层面的诸多课题进行了系统纵深的挖掘,对儿童"绘本"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西方绘本涌入中国,儿童绘本逐渐进入翻译研究者的视线。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依据文本的类型。基于儿童绘本的文体特征,可分为故事类绘本和知识类绘本两大类。故事类绘本具有表达型文本特征,而知识类绘本兼具表达型和信息型的双重特征。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纪实翻译”适合故事类绘本的翻译,“工具翻译”则适用于知识类绘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市民热线多为短文本和特征稀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短文本扩展法和基于双通道特征融合的文本分类(BERT-BiGRU-TextCNN,BGTC)模型,实现了对市民热线文本的自动识别与归类。首先使用TF-IWF模型以及LDA主题模型构建核心词库;然后利用Word2Vec计算词语相似度,完成对短文本内容和词向量特征的扩展;最终通过融合BERT-TextCNN和BERT-BiGRU-Attention两个通道特征信息的BGTC模型实现了对扩展后文本的分类。经过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市民热线文本分类任务中具有更好的性能,准确率和F1值分别达到了85.6%和85.8%。  相似文献   

19.
清人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者常备的重要文献。1999年和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十三经注疏》的标点本,二者均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的阮刻本为底本且以简繁两种字体印行,为研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影印本和标点本《春秋左传正义》都存在诸多讹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春秋左传注疏》可用以校正其误,因而四库文渊阁本具有极高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鸣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51-52,126
阮元《论语注疏》与朱熹《论语集注》是《论语》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集成本。阮刻本是宋十行本的重刻,宋十行本与朱注本几乎为同时期传本。然而,二者经文并非完全一致,体现在文本结构的分章与文本属性的异文的出入,此展现了宋代《论语》传本流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