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探索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对增强中国科技实力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现状、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科技人才集聚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的框架.提出集聚全球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观是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要指南,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之一。科技人才政策是落实科技人才观的首要载体,科技人才观蕴含在科技人才政策中。总结梳理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历程和实践情况,有助于探析中国特色科技人才观的内涵。我国70年的科技人才政策经历了摸索、发展和深化3个阶段,"如何界定科技人才""如何看待科技人才""如何评价科技人才""如何培养科技人才"和"如何使用科技人才"等思想观念在这3个阶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在政策实践的检验下形成了结构完整、内容科学、环环相扣、互相作用的中国特色科技人才观内涵。  相似文献   

3.
为经济社会高效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提供保障,兰州市科学技术局着力于创新人才的管理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平台,把产业培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发挥领军人才在各学科各行业的带头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创新用人机制,完善奖励制度;不断提高科技管理人才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伟 《科技与经济》2011,24(5):85-89
辽宁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同样需要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才。从辽宁科技人才的现状出发,找出科技人才存在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构建适用于辽宁科技人才培养的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研究背景,在充分采集行业主管部门公开数据基础上,运用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方法,测算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科技工作者总量为5835.78万人,人才规模庞大,但人才强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结果发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主体,但其创新创造活力正面临诸多制约;本科以上学历者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主体,但战略科学家与一流创新人才依然匮乏;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度有待提高,保持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结构是紧迫任务;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辨识度还不高,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使命感还需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6.
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科技人才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的概念内涵基础上,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陈悦  林原 《创新科技》2022,22(2):1-10
人类社会的进步源于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其中,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经被认可和重视.钱学森基于科学与技术互动而提出的技术科学思想,对于科技体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技术科学作为现代科技体系中的"桥梁",是推进工程技术进步、带动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要纽带.一套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孕育和支撑颠覆性科技...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是我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然而,由于激励机制低效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科技人才使用状况不甚理想,已成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校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完成高校科研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科技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力加强科技后备队伍的建设,应从青少年抓起。今天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者,将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将成为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孙丹 《华东科技》2011,(5):44-45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以具备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人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地区的科技干部队伍素质关系到该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进程,因此加强我国科技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1.
“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项关键举措。探讨了为什么要大力使用战略科学家、什么是战略科学家、如何培养战略科学家等重要问题,这些探讨有利于为战略科学家的支持、使用、培养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和设立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要战场的今天,应当加快改革步伐,为战略科学家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创造更好条件。同时应通过制度设计充分支持青年科学家成长,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相似文献   

12.
 空间科学主要是基于航天器平台获取实验数据、实现科学发现的重大前沿基础研究。中国实施了"悟空""慧眼"等一批较大的科学卫星任务。阐述了国际上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提出当前国际上已认识到立方星在空间探索与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美欧等航天强国和机构已实施和论证的若干立方星科学探测计划及取得的有影响力的原创科学成果,以及中国立方星技术演示验证和商业航天已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国空间科学界应进一步关注立方星的发展,利用立方星平台开展研究,与传统大中型空间科学卫星形成互补,增强并拓展相关领域的探测能力,有效降低任务难度并缩短研制周期,促进中国空间科学取得更多重大发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近年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发现,科技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起到了支撑作用,但也暴露出弱项和短板。“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和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支撑作用,发扬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是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科学普及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在科技体制机制上加大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为中国带来了“赛先生”,之后的百年间科学对国家建设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科学精神在当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从科学精神的内涵出发,回顾了自五四运动以来科学精神在中国的百年传承,论述了国人的科学观历经由救国利器到建国生产力、重要文化元素等观念的步步深入的过程,明晰了科学精神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位置,并以科学精神为标准剖析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和现存的问题,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走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在考察科技强国和科技革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下,中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需要建设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分析了邓小平引进第一生产力的典型事例,以领略其“科”“技”兼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面对中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邓小平提出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的方针,国际科技合作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二者作用于社会生产的方式不同。因此,如何平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科技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模式的差别,充分体现着邓小平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是中国科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5年来,中国科协充分发挥民间对外科技交流主渠道的优势,完善民间对外科技交流开放战略布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努力拓展工作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引导、支持与推进,具体内容包括整合科技创新价值观、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益循环等。通过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与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将迈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开创更为先进的创新文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攀枝花市钒钛资源发展现状、发展规划、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开发利用现状及科技支撑体系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健全和创新人才开发利用机制以及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财政法促进科技自主创新主要方式的研究,结合我国现状,指出我国财政法在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期在我国建立起有效的财政科技投入制度、财政科技补助制度以及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