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交互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和河南省各省辖市城市化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指标体系,计算出河南省各辖市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而后进行系统耦合协调度层次划分,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河南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个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其中,豫西、豫北、豫西南以及郑州附近的豫中地区的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相对较高,省内其他地区的系统耦合度和协调程度相对较低.2008-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化-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变化,但整体变动不大,耦合协调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地区交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引入定量评价区域交通条件的区域交通优势度和构建评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得出江苏省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数.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区域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业与区域交通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交通水平发展具有空间耦合性,空间耦合呈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对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引入耦合模型,计算出河南省除济源市之外的17个省辖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大部分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化的协调度不高,其中有11个城市属于较低水平或低水平协调.(2)从城市化发展类型来看,17个省辖市中有6个属于超前型,8个属于滞后型,只有3个属于同步型.(3)从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布和形成机制来看,由于各地区间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协调地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和许昌以及与它们相邻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较低水平协调区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以及北部的安阳、鹤壁和焦作;低水平协调区仅分布于东北部的濮阳市;不协调地区在河南省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旅游业发展水平也较高.已有研究表明,旅游产业集聚能够对区域旅游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安徽省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展开研究分析,首先通过EG指数法和区位熵对合肥等八市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宏观定量测度,分析其产业集聚变化趋势和成因;再采用PCA法从微观角度探索这八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湖南省14个市州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将区位商方法和竞争态模型相结合,以此测度和评价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情况:14市州的旅游产业在空间上可以划分为优势区域、实力区域和劣势区域;省内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均衡;张家界、湘西、长沙、湘潭、益阳、郴州的旅游产业集聚度高,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湖南省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选择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为案例地,采用区位商、区位商变化率的方法,对区域旅游产业进行集聚水平的测定.认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可以划分为成熟型、增长型、成长型等3种类型.文章在分析3种集聚类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策略,以期促进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09—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城市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城市效率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13年河南省城市效率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河南省城市效率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中西高-东南低"的特点,豫中、豫西地区的城市效率相比要高于豫东和豫东南地区;2河南省城市效率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即城市效率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说明城市效率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各地区自身的发展程度,还受相邻地区城市效率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位熵指数和竞争态模型,探讨中国滨海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发展的竞争态势.结果表明:中国滨海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典型区域空间分布呈三级分化格局,泛珠三角重心地位稳固,环渤海相对落后;典型省市之间的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和资源导向性,即经济发展越好、旅游资源禀赋越高的省市其专业化生产水平越高;典型区域间差异逐步缩小;但区域内发展不均衡,增长极的极化作用显著,发展相对放缓,次级增长中心发展潜力较大.文章最后从旅游合作、政府主导和产业要素优化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均衡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优化布局对于区域产业调整、制造业发展,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从区域视角来看,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时间维度上,只有郑州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其他省辖市则变化不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郑州集聚水平处于绝对优势.运用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分析,时间维度上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有异化的趋势,但从空间角度来看,除濮阳外产业结构整体变化不大.②从行业视角来看,在时间维度上,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分行业和整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都大致呈倒"V"形分布,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较高;从空间角度来看,市域范围内,整个生产性服务业及各分行业集聚格局整体相对较稳,局部变动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作者运用H指数分析了1998-2007年10年间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变规律;基于区位熵建立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分类矩阵,评价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浙江各市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0年来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断降低,省内大多数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都不强.据此,提出了提高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学视角,运用加权指数模型测度河南省18地市2005-2013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其中空间聚集的态势在减弱,地市间差异逐渐缩小;(2)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中豫西地区与豫东地区局部空间正相关显著,豫西地区是"高-高"聚集区,豫东地区是"低-低"聚集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域尺度上呈现非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但在区域尺度高中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产生了显著的推动力,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即贸易开放对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拉动力较强,而对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还显示,技术人力资本是拉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所在,R&D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分别是拉低中部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17-122
以2011—2015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河南省五大旅游区之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集聚.研究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地市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持续增大的态势;五大旅游区在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上也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河南省入境旅游向热点旅游地集聚的态势较为显著,五大旅游区分离系数减小,核心城市旅游区聚集态势显著,空间集聚增强,而且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性主要与当地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和旅游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从基础动力、经济效益和就业贡献3个维度构建旅游业经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市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评价.以2011年为时间断面,应用ArcGIS9.3绘图软件,对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空间分析;通过2009—2011年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的变化时序图,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18个省辖市旅游业经济绩效差异化显著,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和南阳为高绩效水平;安阳、新乡、信阳、许昌、三门峡和平顶山为中等绩效水平;濮阳、鹤壁、济源、漯河、商丘、周口和驻马店为低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省加快城镇化建设,努力构建良性循环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的社会背景下,文章基于Jeffrey 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从省级、区域、市级三个层面对城镇化投资中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资本配置是有效率的,但效率不高;在区域层面上,尽管中原城市群作为河南省的城镇化重心,然而其配置效率是最低的;各地级市之间的城镇化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性也较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考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1年18个省辖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各项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制约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人均GDP、城镇人口、旅游资源禀赋.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对旅游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409%;人均GDP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282%.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性,这可能和河南省各城市的区位因素、基础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城市文化底蕴和景点知名度有关.从实际情况来看,较差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旅游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公路专线运营,来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和乘车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其发展建设深刻影响着河南省区域人口的集聚及城镇化进程.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是促进产业集聚区有序发展的前提,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前期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目前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五规合一"和"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以此为基础,在产业引导、空间统筹引导和政策措施引导3个层面破解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提供方法与策略的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保证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河南省各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等特点,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河南省区域综合发展分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优化发展区、以资源型城市为主的重点开发区、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区以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区,并对不同区域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本研究的分区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河南省各市、县今后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集群既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又是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界的关注.本文试图以福建省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围绕旅游产业集群作为旅游经济集聚现象和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方面对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有益的剖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南省历年统计数据与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及旅行社等旅游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选用Hefindahl指数、区位熵系数、最临近点指数、空间联系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对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算,进而分析海南旅游业总体、旅游要素、区域内部、城市集聚现状及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旅游业总体上呈集聚增长趋势;东部旅游集聚程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琼北经济圈及三亚旅游圈构成海南岛南北各具特色并具较强竞争力的两大旅游集聚区;三亚、海口为海南省大尺度的旅游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业自身属性、区位条件、政府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海南省旅游空间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