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明确指出,减轻灾害风险是全世界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区域和地方尺度上落实国际层面的努力与共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需要针对区域灾害与社会经济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一带一路”区域的自然灾害特征性、孕灾承灾环境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性等现状,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协同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多层次、多元主体协同、覆盖灾害风险管理全周期,以域内国家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高层制定框架协议引导,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的灾害风险协同管理的模式。协同的内涵体现在:管理主体的协同、上下管理层级的协同、利益相关方的协同、灾害风险管理各环节的协同等方面,即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链式协同,达成最大共识,汇聚各方资源,提高“一带一路”区域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区域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54%、43%和81%,且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其中,气象灾害发生次数方面,东南亚占全球36%,南亚占29%;经济损失方面,南亚占40%,东南亚占39%;死亡人数上,南亚占48%,东南亚占37%。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加速增长,2010-2019年气象灾害次数较2000-2009年增长了约2.8倍,但死亡人数减少了将近76%。建议尽早尽快开展“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气候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为例,构建了不同的台风灾害链模式,根据灾害链外部环境的输入、灾害链系统的内部状态及灾害链的对外表现行为,讨论断链减灾模式.我国的台风灾害链主要有台风-大风灾害链、台风-风暴潮灾害链和台风-暴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链,由于台风灾害链中的致灾事件不可控,需要通过改善灾害链所处的孕灾环境和改变链内传递状态来减少台风灾害的消极影响.据此提出海岸和山地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台风灾害减灾措施,为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建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研究路径,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路径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省共同富裕程度随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表现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传导路径;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中介效应大小为5.7%;(3)政府干预水平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包含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科技创新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入剖析城市韧性子系统协调水平及总体特征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城市韧性5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稳步提升态势,其中科技创新一直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子系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协调水平总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结构特征,成都和重庆的协调水平一直优于其他城市.(2)城市韧性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韧性重心经历了东南向加速移动、东南-西北向折返移动和东北向平稳移动的复杂迁移过程;城市韧性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双核高,四周低”的空间结构特征,在研究末期成都和重庆处于高度韧性区.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共识,建设韧性城市也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和新途径。梳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韧性城市研究进展;总结了美国波士顿、丹麦哥本哈根、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应将低碳韧性理念纳入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和韧性城市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形成一批功能强大、类型多样的“一带一路”交通节点城市,按主要运输方式和服务类型,分为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骨干交通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内陆节点城市国际联通功能显著增强,依托城市群的组合型交通枢纽体系成为重要形态。未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发展应创新思路,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促进节点城市与所在区域交通深度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点是强化国际交通枢纽功能,优化综合交通集疏运系统,依托区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参与全球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撑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全球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城市化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化与居民消费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北京市的城市化与居民消费综合发展水平最高,沿海省份明显高于中西部;耦合协调类型表现出"两头窄、中间宽",耦合协调度等级具有梯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中国许多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不断出现了创意产业,形成了当下特有的“创意产业园区”现象.研究表明: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客观上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还与就业机制的变化、政府的推动成正相关系.“创意产业园区”是带有创意行为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建筑群体风格、单体建筑、室内外环境、节点空间等景观的可识别性创造.“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加强景观的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管理保障体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机构分散,防灾法规体系不完善,防灾标准和规范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设立城市灾害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完备的综合防灾法律体系,构建和充实城市综合防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城市抗灾救灾能力,确保城市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管理保障体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机构分散,防灾法规体系不完善,防灾标准和规范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设立城市灾害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完备的综合防灾法律体系,构建和充实城市综合防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城市抗灾救灾能力,确保城市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洁  谭宪宇  石振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1842-11850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逐步成为灾害研究和实务工作关注的核心议题。通过对灾害恢复力文献的回顾,对其概念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并概括了灾害恢复力概念中的3个关键共识点,论述了城市系统灾害恢复力的5个特征要素,即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设施和环境系统恢复力,总结了城市系统灾害恢复力的普遍定量分析方法和具体测度模型,分析了城市系统提升灾害恢复力的有效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候灾害影响的国际韧性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城市与社会的发展,通过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命题。梳理了韧性概念渊源和分类特征,利用Cityspace软件对国内外城市韧性研发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各个典型国家在面对气候灾害时韧性城市体系构建的相关策略和具体实践,分析得出了韧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相关策略路径;提出了适应中国韧性城市研究与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西北地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韧性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分析了各个城市间的韧性水平差异程度,通过30个城市的面板回归分析了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1)我国西北地区城市韧性水平差距逐渐扩大,总体为中等偏上水平,主要为中度和较强度水平,较强度韧性城市相对较少,主要为省会城市,强度韧性城市目前还没有形成;(2)部分城市排名变化较大主要归因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同,加强生态保护使甘肃省城市排名向前移,而缺乏环境治理投入的陕西省城市排名则出现下滑;(3)由于高韧性水平城市缺乏且带动作用不足,西北地区城市韧性出现高高集聚稀少,高低分布居多的空间分布格局;(4)行政力和科学技术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和开放度,金融和社会方面虽然显著,但影响力较小;(5)行政力和科技对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影响显著,且方向为负,经济因素对4个子系统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开放度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影响为正,对生态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为负。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对2014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为了提高两者的协调度,首先要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提升城市化水平,然后在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同时,除了建设好基础型环境外,更要通过加强吸引型环境建设来提升城市游憩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山地城市防灾减灾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以综合防灾理论研究视角,在明晰山地城市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山地城市综合防灾与空间形态、交通道路系统、生态景观系统等研究方向的关联性.结合当前山地城市灾害发生趋势,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下山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提高人居环境的健...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same data source of Landsat TM/ETM+ in 1990s,2000s and 2010s,all urban built-up areas in China are mapped mainly by human interpretation.Mapping results were checked and refined by the same analyst with the same set of criteria.The results show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urban areas in China have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more than 2 times.The greatest area of urbanization changed from Northeastern provinces in 1990s to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n Jiangsu,Guangdong,Shandong,and Zhejiang in 2010s.Urban areas are mostly converted from croplands in China.Approximately 17750 km 2 croplands were converted into urban lands.Furthermore,the conversion from 2000 to 2010 doubled that from 1990 to 2000.During the 20 years,the most urbanized provinces are Jiangsu,Guangdong,Shandong and Zhejiang.We also analyzed built-up areas,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GDP) and population of 147 cities with a population of greater than 500000 in 2009.The result shows coastal cities and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with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 per unit of built-up areas,resource-based cities have the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y,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most coastal provinces are lower than central provinces and Guangdong.The newly created urban expansion dataset is useful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trend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simul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dynamics;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rbanization,population growth and migration;studie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as well as land use and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因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城市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防灾功能,梳理总结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灾时避难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灾时功能分析,对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方法体系。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展现出灾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方法体系日渐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成熟的趋势,实践方面则展现出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适用性不断提高的方向。为此,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新的绿地分类标准,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入手,调整各类型城市绿地在灾时承担的功能,构建从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城市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其空间布局、平面形态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转换可行性,构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