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提出三个并存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民族地区数字创意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等三个维度,阐释了新时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以青海互助县为例,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以期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实现两者更好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处于战略节点期。如果不能及时制定并贯彻有效战略,被锁定在低端环节,则有失去本轮产业机遇的危险。由于文化产业是错综复杂的矩阵式或网状式产业,民族地区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工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以谋求突破。多项目集成的文化产业运营平台类思路应是首选。现有依托文化内容制造商、文化空间制造商或文化载体运营商的几方面典型模式都可以作为借鉴。综合现有模式而言,如能创造性地构建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联盟机制,将有助于集成项目储备,为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激活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4.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民族地区产业变革的迫切需要,关键在于把握好文化产业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辩证关系,尤其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双轮驱动,是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领域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重点。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内生动力,驱动产业实现引领性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产业的创新活力,体现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落实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的产业结合将会越来越密切,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新模式将对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双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保定市的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来看,将地区民族体育资源整合优化,形成规模化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在生态友好的前提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视角下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对策应该为,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将扶贫工程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培育绿色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探索绿色能源产业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概念出发,结合西部地区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图书馆、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的相关性,指出了相关性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培育文化市场,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对数字娱乐产业的思考为重心,展开对文化产业本质和特征的考察,从市场需求、政府行为模式、民族品牌与城市形象互动等方面建立数字娱乐产业操作性的基础理论。根据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应严格区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尊重文化产业客观规律,优先发展现代形态的文化产业,避免不分主次全面开花。针对中国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在操作层面应注重营销、强化传播。鉴于文化产业既是一种产业形态又是一种意识形态,以及中国文化产业面临外强竞争的局势,必须重视建立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和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作为。政府应增加“弱控制”,减少强控制,从而达到提高国家软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形成民族特色经济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16字保护工作方针十分明确.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发展为优势文化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特色发展并使其发展“反哺”非遗保护.  相似文献   

11.
陈敏  李莉  张肃 《科技信息》2007,(32):315
产业结构优劣、地区专业化程度高低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是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水平,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起飞离不开适应区情的产业支撑。但从民族地区产业选择情况来看,许多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资源禀赋差异、历史基础不同选择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这显然是与传统的产业递进理论相背离,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这一趋势正是反梯度理论在产业发展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被各国广泛认可,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玉珠透露,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战略,文化部、财政部正在共同研究编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战略规划》,其目的便是依托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国内合作机制,促进各国、各地区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促进消费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创造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增进理解、沟通、尊重,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辽宁朝鲜族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辽宁近年来在朝鲜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仍存在发展观念滞后,资源开发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辽宁朝鲜族文化产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同时促进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学的角度和中国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对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阐明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传播的关系,提出用传播学手段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推动其尽早地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花椒是我国传统的辛辣香料,发展花椒种植业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人民积淀有内涵丰富的花椒文化,继承弘扬花椒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科技,从饮料食品、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医疗保健、生态农药制造等方面开拓花椒业市场,发展山区和民族地区绿山富民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构建系统耦合、系统耦合协调等模型,以丽江市为例对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丽江市从供给侧结构角度,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但依旧处于文化、旅游磨合发展阶段,随着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已经从最开始严重失调转变为勉强协调。2)研究期内,丽江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10—2012年,文旅产业水平较低发展,协调度水平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阶段;2013—2016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快速发展,协调度水平依旧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7—2019年,文旅产业融合较高水平发展,协调度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相对滞后。3)丽江市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快要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需及时协调二者之间发展关系,才能让丽江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朝着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提出了促进丽江市等边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元曲有作为文化产业因素的自身条件,是符合文化产业创意发展需要的一门艺术。元曲具有戏曲产业价值、文化休闲旅游价值、影视产业价值,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少数地区已经把元曲艺术注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在戏曲、旅游、影视等文化产业中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莉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109-110,105
本论述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和文化产业与图书馆的关系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图书馆在文化产业开发中的作用,并对图书馆作为文化产业的前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献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利用西部文化资源,发展西部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具有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发展产业集群是持续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而吸引FDI发展特色外向型产业集群必要的路径选择之一。本文在对有关外向型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基础上,论述了民族地区需要发展以外商投资企业为核心的特色外向型产业集群,并从两个方面提出吸引FDI促进民族地区特色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绿色产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点。而在信息社会,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一方面,科技创新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含金量;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延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由此,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产业步入数字化进程的助推器,成为文化产业向数字化发展的引擎。从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大主体出发来推动文化产业步入高科技时代的数字化进程是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