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波 《奇闻怪事》2006,(7):79-79
【案例】我与学生之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一个学生有一道题不明白,而这道题我在课上已讲过。我想,一个后进生平时难得问问题,这是一种好现象。于是我就停下手头的工作为他讲解。因为他平时的学习很差,许多知识都一知半解,因此我讲得格外细致和耐心,并不时地问他:明白了吗?懂了吗?最后他说:懂了。我深吸了一口气,虽然累了点,但内心很高兴,并且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既为这位学生,也为我自己。  相似文献   

2.
试谈英语节奏引起的读音变化顾建敏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听学生讲: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讲英语,往往很多词听不清楚;学生自己朗读或说英语时,又因为说得太清楚,词词重读,一词一顿,使人听起来很别扭。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我国学生在听和讲英语的时候,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3.
圆圆 《少儿科技》2009,(10):42-42
今天.我们班进行了选举课代表的活动,我参选了语文课代表。投票时,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我们实行的是无记名投票,大家在,准备好的纸上写下心目中的课代表人选,然后交给老师。看着同学们都在纸上“唰唰”地写着,我紧张极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正在写我的名字?如果没有一个人选我,那不是很没面子?  相似文献   

4.
十音 《少儿科技》2012,(9):12-13
坐在讲台上的青年只有22岁。面对台下上千名观众,他要讲一堂有关传统文化的课。他是谁?年纪轻轻就能讲传统文化?怎么能吸引这么多人……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我滔滔不绝地评讲着试卷,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我很得意。讲课之余,我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全班,忽然发现怀鲁同学目光呆滞,正在凝神沉思。根据经验,我觉得他不是在思考问题,而是另有所思。我知道这个时候直接提醒他会影响讲课而且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于是我边讲边从讲台上走下来,来到他身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走神,认真地听起课来。  相似文献   

6.
化学平衡状态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是最难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往往是老师讲得稀里糊涂,学生听得一塌糊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在教材的处理上,尽量将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化,先让学生能够听懂,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课堂插曲     
马莉 《奇闻怪事》2005,(3):39-39
一次课上我讲《记一辆纺车》,发现一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他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在书的封皮中画着什么。我一边讲课一边向他走去,他周围的同学都伸过头去看他写什么,有一个学生调皮地笑着说:“老师,他在写‘我爱你’。”全班学生听了都哄堂大笑,那个学生又惊又羞又怕,低着头不敢说话。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天气的影响,我几天以来一直不是很舒服,喉咙特别地疼,还不停地咳嗽。尤其是今天下午难受极了,我非常担心上不了课。可是已经明确告诉学生明天就要进行第三单元的自查考核了,今天下午的英语课倘若不给学生好好评讲练习题心里又过意不去。但以自己这样的状态能不能勉强上完这节课呢?我犹豫着。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5日是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发表十周年,我们举行报告会,邀请北京大学法律系罗玉中教授做《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专题讲座。罗教授讲得非常好,实际上给我们上了一堂提高法制意识,如何抓好法制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课,进一步加深了对邓小...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     
班主任苏老师喜欢“偷”,不偷钱不偷物,独独喜欢“偷字”,偷得巧更偷得妙,往往等我们回味后,才深深为老师的机智折服。苏老师课讲得特好,听他的课,我们总是“异口同声”“异目同望”,忘记了做笔记,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下课。可我们  相似文献   

11.
卢素玉 《创新科技》2006,(10):40-40
我前两年去美国,由于我的舅舅是当地华人商会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他们的一次午宴。商会邀请的嘉宾是塞尔先生,他是美国一家玩具公司的副总裁,年轻而富有。商会摆出盛宴来招待他,一开始气氛非常融洽,直到宴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塞尔先生看着满桌的剩菜皱起了眉问商会会长:“王先生,是不是宴会开始没有计划好,怎么剩这么多剩菜?”“只要您能够吃得满意就行了,剩些菜算什么,倒掉便是了。”王先生轻描淡写地说。听了这话,塞尔瞪大眼睛说:“你知道吗?现在非洲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挨饿,即使在美国,也有人吃不饱肚子,象这样浪费,简直是不可思议!”我们听…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听到有教师这样的抱怨“我在这个班付出了那么多,多上了那么多的课,可学生就是不领情,有些学生上课还不注意听讲”。有时我也想想,我从事教育工作也有些年头了,当我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不遗余力帮助,而有的时候就得不到一句感谢的话。我想生活中最郁闷的事,就是当你为对方付出足够多的关爱,而对方却对你的付出毫不在乎。事实上,教师就经常感受到这种令人郁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苏原 《世界知识》2014,(14):73-73
<正>我的外交生涯中结识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是个重庆女孩,叫张炜。虽然20年过去了,往事却依旧非常清晰。记得与张炜在一起聊天,她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她和她的先生如何结识的过程。他的先生罗兰是我的好朋友,当时是苏黎世大学东亚所的助教,是位很儒雅的瑞士男孩。罗兰曾在我的母校南京大学留过学,我们很有些共同语言。他是欧洲汉学界的后起之秀,记得他的研究领域是《儒林外史》。我与罗兰的交流大  相似文献   

14.
立新世纪能有今天主要归功于当时从康宝莱移过来的整个队伍,当然中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总的来讲在“两条例”出台前,立新世纪是做得很好的公司之一,笔者和易文革夫妇是好朋友,当时他在香港上水他的总部与我沟通行业状况时,我就讲要两手抓:一手抓业绩,一手敦促公司合法进入中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东西,原名田代琳……我记得我们"麻阳田"的谱系上有这字辈。初次见到东西老师,是2007年,当时我东在上海读作家班,他来给我们讲了一下午的课,内容大概是写小说与编剧的关系,呼吁我们写小说的不要对编剧心存偏见,这两者并不违背。课后吃饭,我去向他敬酒。他说自己祖籍麻阳,一对字辈我小了他五辈,要按辈分叫就叫不上口了。直到2013年,我父亲参与修族谱,才发现是他的太祖公搞错了字辈,给儿子取名漏了五个字。正本清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我在澳大利亚看到美国人彼德杜拉克先生写的<管理的实践>一书.这本书的中心意思是说管理重在实践,不在嘴巴上.印度人比中国人还会讲;讲完了,累了,不用做了;他把"讲"当"做"了.中国人讲得好,坐而说五个,不如起而行一个!杜拉克先生现在80多岁了,他说管理的重点在做!做错了再改;不要在那里谈、谈、谈,谈累了就不会做了.  相似文献   

17.
“这部戏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真要谢谢他们。”《宝岛一村》的大幕缓缓落下,年近花甲的美籍台湾画家刘黎芬擦干眼角的泪,非常认真地说。对于刘黎芬这一代台湾人来说,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迁徙与漂泊。她的童年在上海的花园洋房中度过,1949年跟随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陆,她说:“码头上密密麻麻都是人,我和妹妹当时荒张得直哭,母亲只是安慰我们说,我们去台湾岛上住一阵子就回来,好伐?”  相似文献   

18.
“我将成为所有欧洲人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从地中海到巴尔干,从欧盟创始国到新成员,从穷国到富国,从小国到大国。”——巴罗佐1992年我刚去驻葡萄牙大使馆工作,就曾经在酒会、研讨会等场合几次遇见巴罗佐先生,当时他的身份是葡外交与合作国务秘书,也就是副外长。这位身居高位的外交领导人表现得非常随和。因为亚洲国家驻葡人员罕有讲葡语的,所以当他听到我用葡语问候他并提出问题,就显得很高兴,答复问题也格外详细。他的一双眼睛即使在欧洲人中也显得出奇地大,而且特别有洞穿力,与他交谈颇令人愉快。这个时期的巴罗佐,年轻而有活力,个性也挺张…  相似文献   

19.
邓月花 《奇闻怪事》2005,(11):38-38
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武,感受颇深。我上的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质疑问难”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小数是谁发明的?”我一听,愣住了,在备课时,看到过这个问题,想给学生介绍,但怕教学内容又难又多,没时间讲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去记忆;再者已经快下课了,我还没布置作业呢。于是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网上有,你上网去查查吧。”就这样我完整地上完了一堂课。  相似文献   

20.
孟娟 《奇闻怪事》2007,(7):37-37
今天有人借我们班级上节课。我有这个机会听了一篇很陌生的课文,听了这位很陌生的老师跟我班学生接触、交流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